潘敏求,1941年10月生,湖南浏阳人,汉族,中共党员,中医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41年10月,潘敏求出生。
1960年8月,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1968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后分配至湖南省芷江县人民医院。
1972年,任职于湖南省肿瘤医院。
1973年—1975年,在湖南医学院进修深造。
1978年,任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
1984年—1985年,在湖南省职工医学院脱产学习日语。
1986年,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中医临床研究所所长、肿瘤研究室主任。
1999年,获评为“湖南省名中医”。
2013年,获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
2022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2月,入选第四届“国医大师”。
2024年,当选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潘敏求重点从事中医药防治肿瘤和肝病的研究,主要包括运用中药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肝腹水、肝癌、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等常见肝病及恶性肿瘤等方面。
潘敏求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医药防治肿瘤、减低放化疗毒副反应、抗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潘敏求崇尚“医乃仁术,德者居之”,践行辨病与辨证结合,从瘀毒虚三方面辨证处方,配伍严密。
潘敏求提出了肝癌“瘀、毒、虚”的病机理论,采用“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的肝癌治疗法则,取得了临床疗效。研发了中国治疗肝癌中药新药——“肝复乐”。
截至2020年1月,潘敏求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写出版《中华肿瘤治疗大成》《中医内科治疗大成》《潘敏求黎月恒医案精华》《肿瘤特色方药》《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肿瘤科分册》等专著5部。
截至2020年1月,潘敏求已主持或参与4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
截至2023年3月,潘敏求已获得发明专利19项。
截至2020年1月,潘敏求以第一负责人获得成果奖15项。
人才培养
潘敏求勤于传道授业,形成了学术传承谱系,截至2020年1月,已指导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其中不乏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名中医、学科(术)带头人等。
20世纪70年代,潘敏求创建了中国省级肿瘤医院第一批中医肿瘤专科,随后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建设为中医肿瘤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已发展成为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湖南省中医肿瘤诊疗中心。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潘敏求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中医世家里。潘敏求身上所散发的传统文化修养、仁心仁术的品德塑造,也是从那时就奠定了根基。祖父旁侧,一个把汤头歌诀当作“童谣”,耳边传来君臣佐使配伍之道,鼻子闻着药味长大的孩子,在看到祖父救治病人的一幕幕场景后,或许必然会让一颗治病救人的种子萌发。
潘敏求的妻子黎月恒从事的是临床医疗、中医药治疗肿瘤及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等方面的工作。潘敏求的儿子潘博,继承了父母的衣钵,成为了一名肿瘤方面的专家。
常年的劳累,潘敏求的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多种疾病缠身。医院给他安排了每周半天的门诊,但为了满足病人求诊的需求,他要求医院给他安排一整天门诊,尽量为更多的病人排忧解难。潘敏求在需要出门诊的日子里,不顾家人劝阻,吃过止痛药物后,准时来到门诊为病人进行诊疗。医院在综合考虑后,控制号源,但许多未挂到号的病人均在诊室外面守候,潘敏求心疼他们从各地过来不容易,不顾自身病痛,仍坚持为他们诊治。坐诊期间,为了多看几个病人,即使自身身体不适,中午也顾不得休息,每次都是坚持帮所有病人诊治后才下班。在非门诊时间,只要身体允许,潘敏求会都会到办公室查阅文献资料、整理临床医学资料。但是常常前脚刚跨进办公室,病人就已经等在门外了。潘敏求天生就是个来者不拒的人,再忙再累,只要有间隙,就给病人诊治。
人物评价
“潘敏求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著称,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减低放化疗毒副反应、抗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卓有成效;潘敏求在中医药治疗肿瘤领域有着巨大影响力,他的医名远播海外。”(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评)
“五十余载从医路,尤其是在用中医药对抗肿瘤的这条艰难道路上,潘敏求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谱写了一曲曲充满希望的生命之歌。”(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公众号“湖湘中医”评)
“潘敏求为推动中国中医肿瘤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医理论、学术传承创新、临床实践、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