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毓桂(1884—1961),字燕生,河北盐山人,日本
早稻田大学毕业;历任民政部五品警官首席秘书、内外城警厅金事、国务院法制局参事、江苏督军督政学参议、江西督军署秘书长和军法处处长。
人物生平
潘毓桂(1884—1961),字燕生,河北省盐山县人。早年毕业于日本
早稻田大学。1917年出任陈光远第十二师军法处处长,兼任江西景德镇统税局局长。1923年任蒙藏院副总裁、国务院参议、津浦铁路局副局长。
1935年6月,潘毓桂伙同石友三、白坚武发动北平自治叛乱。当时,关东军为了策划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半满洲国化”,强迫中国方面接受了几个协定。根据这些协定,首先于1935年11月,在通州成立了以殷汝耕为委员长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接着,于12月在北平成立了以宋哲元为委员长的冀察政务委员会,让他如愿掌管了河北、察哈尔和北平、天津两市的政务。这两个地方政权,在短期内起到了“满洲国”与国民政府之间的缓冲地带作用。
时局的变化,使得华北反日情绪十分高涨。与日本勾结的潘毓桂的身边越来越不安稳。因为,他协助日军建立了亲日政权,从而被抗日派所敌视,成为戴笠要刺杀的目标。
潘毓桂和李际春曾与日本人山口文雄结拜兄弟,山口之女也就成了他们两人的干女儿,并为此取了两个中国名字:李香兰和潘淑华。李香兰说:潘家在北平辟才胡同的豪华宅邸是与这个大人物很相称的。在面向胡同南侧,是一道长达百米的围墙,墙中央有第一道门即大门,门口站着两个持枪的哨兵。门内旁边是门房,有许多用人待在那里,其中既有看门的,也有向里面通报的。潘家是一个包括用人、私兵在内总人数达百人的大户人家。要到最里院的正房去问候,就必须穿过多少道门和院子,如同进入迷宫。
“七七”事变爆发后,7月25日,潘毓桂、张允荣、张璧陪同张自忠由天津抵达北平。此行是参加由宋哲元召集的冀察各要人有关时局的重要商讨,及关于战守的讨论与部署。7月28日,第二十九军开始撤退。潘毓桂出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北平市警察局局长,公然投靠日本侵略者。他下令警察一律换上黑警服,将保安队全部改编为警察队,负责照料日本军人入城休息。他还派人查抄二十九军各要员住宅,并遣散三十八师阮玄武旅逗留在北苑的残部一千余人。
7月28日夜第二十九军刚刚撒退,29日晨潘毓桂就开始会见记者。他戴着墨镜,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入座之后,开口便说:各位都是朋友,以往的事不必谈了,既往譬如昨日死,今日当如今日生。各位愿意当汉奸的,留在北平,我潘毓桂保护他,不愿当汉奸的,自己小心。直言不讳,开宗明义,毫不掩饰。潘毓桂帮助日本主子解决北平有功,1938年1月17日,出任伪天津市市长。
但潘毓桂本来就不是天津日军特务机关所喜欢的人物,日本人早就在暗中扶植另一个傀儡人物,就是温世珍。在潘毓桂就任市长的同时,日本人把温世珍安排为伪天津海关监督。温世珍过去以英美派著称,日本人推出他来和海关税务司英国人梅维亮打交道,并把早已被国民党政府散销的海关监督公署这一机构重行恢复,作为温世珍的巢穴。
温在伪天津海关监督公署关税整理委员会任委员长,负责修改税制,其主要目的是把日本进口货的税率压低,以至减免。温为日本的经济侵略立下了“功劳”,受到敌人的笼信,决定起用他以取代潘毓桂。温世珍要当市长的风声传出后,潘毓桂不肯善罢甘休,于是便派他的保镖打手贾少卿设法暗杀温世珍。温世珍发觉经常有人在他的住宅及海关公署周围鬼鬼祟祟地活动,吓得他一时不敢外出。
温世珍得知新的任命后,便隐密地在日租界大和旅馆里组织他的班底。几经磋商,最后确定:秘书长陈啸戡,警察局长郑遐济,社会局长蓝振德,财政局长李鹏图,教育局长何庆元,卫生局长傅汝勤,工务局长林润(不久病故由刘孟助继任),外事室主任刘孟勋,公用处长卢南生,参事方若、张同亮、赵聘卿等。温世珍原想拉拢张同礼(张弧之子)为秘书长,张不就,改聘为高等顾问。
日本人为了给潘毓桂的下台留“面子”,先发表温世珍为代理市长,潘则以出席在东京召开的大东亚各大都市市长会议为名离任。潘毓桂为了刁难温世珍,拒绝交代,温世珍因此不敢前去接任。日本特务机关长柴山兼四郎派相关人员去督促潘毓桂,潘才点头同意办理交接事宜。不久,温世珍出任伪天津市长,潘毓桂上任一年零两个月之后黯然下台。
1945年抗战胜利后,潘毓桂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他辩称:对第二十九军的“出卖”,目的就是让反日力量尽快失败,以免“战事蔓延,祸及生民”,以使自己那个所谓伟大的理想得以实现。卖国,乃是为了爱国也。当时,他一袭谈色的长衫,潇洒自若,宛然一个大学教授。这番歪理竟然博得了在场的不少人的共鸣,有人写信给国民政府称:“潘毓桂虽误入歧途,但终是名流,本心可嘉。被捕后不卑不亢,大有‘国士’之风,当留而用之。”潘毓桂被判刑后,于1961年11月12日病死于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