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早年有一初恋情人,然而唐朝注重礼法,讲究门当户对,出生世家大族的诗人碍于门第与礼法,无法公开两人的恋情。虽不甘心,他终究没有勇气去捅开封建礼法的迷雾,而是选择了“潜离和暗别”。这首《潜别离》便是表达了诗人对这段感情的无奈和喟叹。
(2)虽浊:虽然浑浊。清日:清澈的日子。乌头:乌黑的头发。白时:变白的时刻。唯有:唯独只有。潜离:潜藏着或秘密的离别。暗别:暗自的辞别。彼此: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甘心:心甘情愿。情愿。满意,满足。无后期:无有以后会合之日期。
白居易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
湘灵相爱,但由于
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暗夜如影,吞噬天日,夜锁独栖之鸟,生硬将情爱毒杀,剑斩连理
歃血凄然。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
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迁
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
临渭区)。白居易的祖父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
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 白居易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
元稹合称“
元白”。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蒲镇
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
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
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
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白居易与符离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和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并称“符离五子”,他们同泛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
白行简的兄长。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
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
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
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他还与
元稹共同发起了“
新乐府运动”,世称“
元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
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
悼念他说:“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
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
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
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
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
琵琶行》《
长恨歌》《
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
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较为有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朝鲜和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
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影响最大,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晚年与“
诗豪”
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