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经济学派是一种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批判当代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和现代资本主义,宣称要在西方国家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学派。激进经济学(Radical Economics) 又称“新左派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ewLeft)。本世纪6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危机频频发生,
凯恩斯主义难以医治资本主义的痼疾,经济学家纷纷另辟蹊径,各种学派纷纷出笼。西方爆发了新左派运动,大规模的学潮促使美国大学生创立了激进经济协会。激进经济学派成分很复杂,其中既有倾向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有一些左派自由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激进分子。有影响的有保罗·巴兰(Paul.A.Baran),保罗·斯威齐(Paul.N.Sweezy),哈里·马格多夫(Har-ry Mogdoff)等。激进经济学派认为,他们的历史使命是结束资本主义,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努力。主张取消私有制,实行
生产资料公有制,由工人生产者控制生产商品与劳务的生产过程,对收入和财富实行真正的均等分配,建立起一个为使用而生产的社会来取代为利润而生产的社会。
学派概述
释义
【激进派】《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1987年):激进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十分广泛和形式多样的流派,它既没有形成前后一致的理论框架,也不存在一致赞同的合法的框架。然而,激进政治经济学突出了有关阶级问题这一独特的研究课题。对于从经济学史到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问题,都从
劳动和
资本关系这一角度进行了重新构造。在这一过程中激进政治经济学家承认要以
马克思主义为出发点,但同时,他们又用现代的激进世界观,重构了马克思主义。
学派简介
20世纪50年代后期形成的被称为马克思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巴兰、
保罗·斯威齐以及欧内斯特、阿明、詹姆士·克罗迪、比尔·沃伦等。他们一方面批评“正统经济学派”的一些经济观点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对当代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持激烈的批判态度。他们认为:美国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
军国主义化,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剥削、对黑人的
种族歧视、对妇女的
性别歧视以及环境问题等都是美国大公司统治下的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产物。他们主张以公有制替代私有制,但反对暴力革命;在经济决策上反对集中,在资源配置上既反对市场经济,又反对
行政命令手段。
激进经济学派的理论核心是“
经济剩余”说,其方法论主要是从非经济角度解释经济过程的本质和动力。
最初,他们与黑人斗争和学生运动相结合,采用群众运动的形式,在大学校园或市区广场上宣讲自己的激进观点或散发传单和小册子。编写了教材和论着出版。联盟迄今还定期出版《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季刊和不定期的附刊。到70年代,联盟有成员2000多人。
任何具体存在的“社会-经济环境”又以“社会-经济阶级”的特殊结构为其特征。
制度分析
事实上,观点属于这个流派并具有相当影响的,还有一些老一辈经济学家,如巴兰、
斯威齐等,人们习惯地把他们称为“老左派”,而把60年代后期出现的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称为“新左派”,这是当前“左派经济学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正式打出“激进”旗号,是1969年在美国成立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当时,在美国各大城市爆发的黑人抗暴斗争,美国人民反对侵越战争的浪 潮和美国大学中兴起的进步运动,促使美国部分人民的思想趋向革命化。于是,在美国西部以
加利福尼亚大学为基地,不少具有激进思想的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等组织起来,成立了这个组织,其宗旨是“研究发展和应用激进政治经济学,作为美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
最初,他们与黑人斗争和
学生运动相结合,采用
群众运动的形式,在大学校园或市区广场上宣讲自己的激进观点或散发传单和小册子。不久,他们的作品流传到全国,联盟有些成员成为较有影响的大学教师,编写了教材和论著出版。联盟迄今还定期出版《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季刊和不定期的附刊。到70年代,联盟有成员2000多人。
联盟成员在政治上批判
资本主义,一般都推崇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人类的行为和
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以人类本性或技术特点为基础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后者在不断演变之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根本的变化;任何具体存在的“社会-经济环境”又以“社会-经济阶级”的 特殊结构为其特征。
而在过去和如今,几乎所有社会中这种“社会-经济阶级”结构都是极不平等的;为了走向更符合人性的社会秩序,必须对这种环境进行根本改造。因此,激进政治经济学者在政治上将尽力支持被支配阶级所发动的改革运动。
激进派认为对于人的经济行为,不能通过概括普遍性的人的倾向,并在形式上用最优化模式来进行分析,而必须研究具体的
社会经济制度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在经济活动中,个人、家庭和企业都不是最主要的决策单位,决定经济成果的关键是形成相互冲突关系的人群或阶级所产生的集体力量;不能从基础结构以及各种经济运动趋于均衡的假设出发,制订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过程发展的模式,相反,应该在“社会-经济阶级”的相互冲突中考察基础结构的不断变化,并用动态的不均衡模式来探索经济过程发展中的辩证的和矛盾的特点。
基本观点
激进派的共同立场和基本观点实际上反映了激进经济学家对主流派经济学的不满,有人把激进经济学家评论主流派经济学的理论缺陷,概括为五点:
1、对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并用
边际生产率、供需模式等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回避了在各阶级间分配收入的基本问题;
2、用消费者爱好来分析资源配置问题,而消费者爱好又被看作已知的或特定的;
3、不注意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只重视在数量上分析每个人如何根据自己的爱好对消费品和闲暇的选择所得到的满足,并不考虑劳动群众的劳动条件如何,生活环境是否恶化,以及集体福利的供应是否充分;
4、重视在经济制度下的
边际变动,不注意较大的数量上的变化,更不研究整个经济制度的历史性变动问题;
5、忽视经济与政治因素的相互作用,回避经济中权力分配问题,主流派经济学摒弃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所用的“
政治经济学”名称,并自诩采用与政治脱离的较具有科学性的“经济学”名称。但激进经济学家坚持把这门经济学科称作“政治经济学”。
激进经济学家认为这门学科应着重研究社会上收入、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不平等的根源,在微观和宏观背景下阶级冲突的机制,当代阶级社会走向危机的趋向,以及一种“社会-经济体系”向另一种“社会-经济体系”的过渡问题。
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成员对具体的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这些看法和主张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而有所变动。至今,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经济思想可以说还没有定型,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自联盟成立后的十多年来,激进经济 学者已发表了不少论著,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对美国当前的一些经济问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值得注意的个人看法。
例如爱德华兹的《谁在福利国家获得好处?》一文,对美国各级政府的福利开支作了详细的调查,指出政府的福利项目并不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福利补助并投有改变全国人民收入不均的状况,福利开支有一部分来自贫苦阶层所缴纳的税金,总之,福利制度只是使贫穷者避免陷入过度贫穷状态,也就是不使贫穷 者起来反抗;
谢尔曼、韦斯科普夫、沙依等提出了周期性经济危机如何发生的三种论点,即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论、劳动后备军消失论和现代工人阶级消费不足论,他们引用利润率的升降、投资额的增减等大量统计数字来考察导致资本主义周期各阶段交替的机制,做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工作;
海默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世界经济的一种质变,因为它意味着资本的跨国化、资本积累的跨国化,因而导致国际工人阶级的贫困化;还有一些激进经济学者进一步发挥海默的理论,认为跨国公司的发展还意味着垄断资本占有剩余价值的不同过程的一体化,从而国际分工也趋于两极分化。
总的看来,美国许多主流派经济学家轻视激进派学说,认为它仅是政治态度的表达,而不是认真追求真理。但也有一些主流派经济学家认为激进派提出的一些论点可以作为传统经济学的补充。
代表人物
美国代表人物
1.斯威齐、巴兰
斯威齐和巴兰是美国“老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美国激进经济学理论的奠基者,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领袖人物。
保罗·斯威齐(1910——)的成名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斯威齐在该书的序言中说,世界上迄今尚未出现过一本用英语撰写的合理地综合的分析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着作,而这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本书对战后激进政治经济学的崛起起过重要作用。
保罗·巴兰(1910——1964)的成名作
《增长的政治经济学》首次提出经济剩余理论。他还是西方第一个从事当代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激进政治经济学家。此外,斯威齐和巴兰合着的《垄断资本》(1966年)也是当代激进政治经济学先驱者的代表作。
2.马格多夫
“老左派”马格多夫的《帝国主义时代》(1968年)以及他和斯威齐共同撰写的《日益加深的美国资本主义危机》(1977年)等着述是
《垄断资本》一书的重要补充。
3.马克·林德
他是美国年轻一代的激进政治经济学家。他的《反萨谬尔森论》是70年代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对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体系的第一次切中要害的认真而有力的挑战。
4.保罗·阿特韦尔
他的《60年代以来的激进政治经济学》(
1984年)80年代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作,他对60年代的激进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及其着作发展了系统的论述,实际上是一部激进的政治经济学说史着作。
5.谢尔曼
美国著名激进政治经济学家,“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的创始人之一。代表性着作是《激进政治经济学基础》,被视为美国激进学派的主要教科书之一。
英国代表人物
多布(1900-1976年)和米克(1917-1978年)是老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精神领袖。多布是20世纪2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西方复兴的最主要的代表,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米克(1917-
1978年)是50年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西方发展处于低潮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其代表作是《
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米克和多布虽然批评琼.罗宾逊(凯恩斯主义者中力图主张沟通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第一人)反
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却赞同罗宾逊的“沟通沦”,这表明他们不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另外两个代表人物是霍奇森和索耶,霍奇森1982年撰写的具有斯拉法马克思色彩的《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是80年代初期
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阐述其基础经济理论发面的代表作,索耶1989年撰写的《激进政治经济学的挑战—介绍新古典经济学的取代者》是80年代末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阐释其理论体系的主要教科书之一,而且还是构筑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英国激进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深受
新剑桥学派的影响,另一个特点是深受英国“
社会主义”传统的影响。
20世纪年代以来形成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和产生于70十年代的“
欧洲共产主义,其诞生地在西欧大陆国家,两者都很少涉及经济领域,直到70年末80年代初才在改革的旗号下开始注重政治经济学,他们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于帝国主义、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主义模式等理论,这是西欧大陆国家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重要特征。其最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是由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提出著名的长波理论。
日本代表人物
日本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河上肇、
都留重人、宇野弘藏等。
日本激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侧重于马克思经典着作及其基本理论,这是其重要特征。这一现象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第一,从历史上看日本是最早传播马克思经济学的亚洲国家;其次,他们在长达10年(始于1927年)的关于日本社会性质的论战中形成了讲座派(后分化出结构改革派)和劳务派(后分化出实践经济学派);第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日本高校普及程度超过欧美国家,《
资本论》始终列为日本高校的必修课程。
图书
图书信息
《批判与超越:西方激进经济学述评》
ISBN: 9787801700346
页数: 298
定价: 18.0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装帧: 平装(无盘)
出版年: 2002-1-1
简介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共同合作,《国外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丛书》终于问世了。它含有8本专著,涉及到俄罗斯东欧经济学、激进经济学、比较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其中,有的著作是填补国内研究空白的罕见的。
丛书的研究特色,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科学借鉴和批判国外经济学说;二是中外融和,注重国外各种经济思潮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影响性分析;三是文献资料丰富新颖,取材十分广泛;四是文风野活,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
作者简介
何玉长,籍贯安徽宿松,1953年11月生于江西湖口。1982年1月毕业于江西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1997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
上海财经大学任教;1999年6月晋升为教授。先后担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系副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兼经济学系主任、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现任校教务处处长、校党委委员。担任本科生“
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学”课程;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产权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原著研读”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理论、产权经济学。担任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著作:《国有公司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知识就是力量——走向前沿的知识经济学》(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9年版);《论中国浅内陆省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批判与超越——西方激进经济学述评》(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版)。在《经济学动态》、《
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经济评论》(
纽约)、《圣彼得堡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1项,省、市级社科优秀成果2项;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申银万国教学奖1项;
上海财经大学首届教书育人标兵;上海市育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