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濡,汉语二级字,读作濡(rú),意思有沾湿,润泽;停留,迟滞;含忍等。出自《史记》。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水名,濡水,在河北省;
2、尿,尿液;
3、通“儒”,儒士,学者。
4、 假借为“堧”。空地。
动词
1、沾湿;如:濡墨挥毫(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濡笔(沾墨于笔);濡栉(沾湿梳篦);濡染(沾染);濡缕(沾湿一缕);濡褐(沾湿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湿润;沉湎);濡渥(湿润);濡浃(沾润);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濡沃(滋润);濡如(雨露润滋);濡化(滋润化育);濡泽(沾、润)。
2、迟缓、滞留;如:濡迟(迟滞;缓慢);濡需(苟安一时);濡迹(滞留)。
形容词
1、 湿的;
2、缓慢的;
3、通“软”,柔顺;如:濡忍(柔顺,容忍);濡弱(柔弱)。
出处
1、《说文》: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
2、《史记》: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
3、《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
4、《尉卫卿衡方碑》:少以濡术。
5、《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自以城池道濡麦。
6、《诗-曹风-候人》:不濡其翼。
7、《礼记-祭义》:雨露既濡。
8、《礼记-丧大记》:濡濯弃于坎。
9、《史记-扁仓传》今客贤濡。
10、《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注:济:水名,源出河南济源王屋山,古时与黄河并入海,今下游古道为黄河所夺;
11、《孟子》:是何濡滞也。
12、《韩非子》: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
13、南朝·梁·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云精无永滞,水碧岂惭濡?
14、《诗·郑风·羔裘》:羔裘如濡。
15、《庄子·天下》:以濡弱谦下为表。
16、《禅真后史》:将军欲通媒妁,呼吸可行,何必如此濡滞。
常用词语
1、濡润:沾湿、滋润;
2、濡湿:浸泡,泡在水里或其它液体里,使浸透或泡软;
3、濡滞:迟延,犹豫不决;
相关成语
耳濡目染
目濡耳染
相濡以沫
以沫相濡
目染耳濡
呴湿濡沫
潜濡默被
潜濡默化
日濡月染
耳染目濡
耳濡目击
耳濡目及
方言集汇
1、粤语:jyu4 、nyun5。
2、客家话:[海陆丰腔]si1 、ri2 、[宝安腔]ji2 、[台湾四县腔]si1 、ji2 、[梅州腔]si1 、[客语拼音字汇] 、yi2 、yi2 、[客英字典] 、si1。
3、潮州话:而污5(如) 、思污1(须),ru5(zû) 、su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7:55
目录
概述
详细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