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街道,隶属于福建省福州市
台江区,地处台江区东部南侧,东起光明港一支河中心线,南以
闽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西至
瀛洲河、台江路、五一南路、老药洲、瀛洲河中心线,北至新港河、光明港中心线。辖区总面积2.2平方千米,2011年末,瀛洲街道辖区总人口32534人。
历史沿革
1955年5月,成立瀛洲街道,隶属台江区。
1960年3月,改称街道公社。
1963年4月,恢复街道名称。
1996年1月,市行政区划调整,瀛洲街道一分为二,划定以光明港一支河中心线为界,划出昌顺、振兴、实验、鳌峰洲4个居民委员会归鳌峰街道,瀛洲街道辖14个居民委员会和从原福州郯区台江镇划入的红星村民委员会。
1997年,增设瀛福居民委员会。
2003年,开展“城中村”改制,原红星村成立经济合作社。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5年,辖18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辖瀛光、洲后、尾增、建海、建新、江九、江十、排尾一、排尾二、亚峰、曙光、瀛江、东升、光明、瀛福15个居民委员会和红星村民委员会。
2001年下半年,居(村)委会组建成建海、红星、滨江、步行街、洲后、尾增、光明、瀛福、瀛东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6年,整合为两街、建海、瀛东、瀛福、红星、光明、滨江7个居民委员会。
2011年末,辖两街、建海、瀛东、瀛福、红星、光明、滨江7个居民委员会。另有红星经济合作社。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余额,瀛洲街道下辖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台江区六一中路464号。
地理环境
瀛洲街道地处台江区东部南侧,东起光明港一支河中心线,南以
闽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西至
瀛洲河、台江路、五一南路、老药洲、瀛洲河中心线,北至新港河、光明港中心线。辖区总面积2.2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瀛洲街道辖区总人口32534人,城镇化率100%。另有流动人口18502人。总人口中,男性15941人,占49.0%;女性16593人,占51.0%。总人口中,14岁以下3254人,占10.0%;15~64岁25199人,占77.5%;65岁以上4081人,占12.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2514人,占99.9%;有6个少数民族,共20人,占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788人。
经济
工业
2011年,瀛洲街道工业总产值达1.78亿元,比上年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职工500人。
商贸
2011年末,瀛洲街道有商业网点3191个,职工27985人0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4.87亿元,比上年增长38.4%。2011年,进出口总额75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进口0.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出口0.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瀛洲街道有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2222人,专任教师160人;小学2所,在校生1626人,专任教师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074人,专任教师12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44.1万元。
体育事业
2011年末,瀛洲街道有体育场地1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老体协健身展示会。100%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瀛洲街道有专业卫生人员48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0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瀛洲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6户,人数303人,支出101.29万元,月人均279元;城市医疗救助18人次,支出3.51万元,比上年增长1.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7.63万元,比上年增长7.3%;新增就业人员686人,有30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历史文化
瀛洲街道地名因宋时闽江水流泥沙淤积逐步形成鸭姆洲、鳌峰洲、佬药洲等沙洲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