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瀛环志略》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被视为《
海国图志》的姊妹篇,是亚洲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地理之著述,也是近代先进人物向西方学习的启蒙读物。 以战国思想家邹衍所论中国之外有大九州,有大瀛海环之,故名《瀛环志略》。
图书内容介绍
书中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沿革,政情民俗,经济状况。《瀛环志略》共10卷,总分图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用词雅正,互为印证,于各洲诸邦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志略》共十卷,三卷志亚细亚,四卷志欧罗巴,一卷志阿非利加,二卷志亚墨利加,共介绍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介绍尤为详细,对中国人很少了解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都有所记述。
著述过程
作者简介
徐继畲(1795—1873),号松龛,山西
五台县人。鸦片战争时任福建汀漳龙道道员,积极布防抗英。战后道光帝召见并委以福建布政使,兼办福、厦两口通商事宜,迁福建巡抚。
创作过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继畲晋京升见。道光皇帝询问海外形势与各国风土人情,他具所知答对,道光皇帝遂责成他纂书进呈。同时他痛感林则徐等“不悉外情,致误事机”,利用外交前沿的有利条件,潜心了解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从道光二十三年(1843)始,他向在厦门传教的美国传教士
雅裨理借摹世界地图册,同时遍阅西人著述,钩摹地图,五阅寒署,数十易稿,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初稿完成,,《瀛环志略》初名《舆地考略》,后改名为《瀛环考略》。其后,他继续采寻西人杂说,询问西方官员,参阅
魏源《海国图志》(初版),补充疏漏,使《瀛环考略》日臻完备,定名为《瀛环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初刻于福建抚署。1848年秋《瀛环志略》刊行。
社会评价
他率先突破根深柢固的天朝意识和华夷观念,将中国定位于世界一隅,显示出观念上的巨大进步。而且,徐继畲在书中还称颂了西方的制度与人物,尤其对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及美国的民主制度,更是不吝惜笔墨大加赞赏。“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在当时是难得的进步思想。也可以说,徐继畲是近代中国最早引进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思想家,《瀛寰志略》的刊行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引进中国的标志。
出版历史
《瀛环志略》于1848年初刻于福建抚署。同治四年(1865年)经沈桂芬大力提倡,董恂奏准,由总理衙门主持重刻,次年刻成。分装6册。自19世纪70年代起,该书就不断被翻刻,版本之多,至今仍未能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仅光绪二十四年(1898)就有新化三味书屋校刊本、上海老扫叶山房铅印本、上海书局代印本(即槐里堂本)好几种。《志略》首先在日本产生重要影响。1853年,美国佩里率舰队到日本海港示威。日本受到极大震动,爱国志士纷纷起而了解世界大势,寻求救国真理。l859年,日本翻刻《瀛环志略》称已未版。1861年再次翻刻称辛酉版。《志略》风行全日本,成为通知世界的指南,大有助其维新。《志略》对日本的间接影响,还通过《海国图志》实现。鸦片战争以后,魏源在林则徐请人译述的《四洲志》基础上,广搜材料,辑撰为《海国图志》50卷本,1847年增至60卷。1852年又把《海国图志》增补为百卷本,其中辑录了《志略》关于美国、英国以及瑞士为西土桃花源等许多按语、材料,这些见解和材料常被后人当做魏源的称引,并说这是魏源“资产阶级倾向的昂扬”。(参见《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续集》68页)日本学者井上清说:“幕府末期的日本学者文化人等,经由中国输入的文献所学到的西洋情形一般近代文化,并不比经过荷兰所学到的有何逊色。” (《日本现代史》卷1,214页)他所指的中国文献即指《志略》、《图志》等书。
历史影响
《瀛寰志略》问世后,传入日本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在国内也影响了
康有为、
梁启超等改良主义思想家及其后投身于辛亥革命的许多志士仁人。康有为曾云,阅读此书后,他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康南海自编年谱》);梁启超中举人后,“从坊间购得《瀛寰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三十自述》)”。闫锡山在光复山西通电全国文内称:“锡山生长边郡,愚戆性成,髫年入塾。窃读乡先正《瀛环志略》书,每思航海西渡,考察拿破仑、华盛顿之战迹,研究卢骚,孟德斯鸠之法理。”在他们眼中,此书不仅是地理著作,更是政治教科书。 周振鹤在<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徐继畲诞辰二百周年>一文中指出:“《海国图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地理书,魏源根本没有走出天下观念的限制,只是把四夷的范围推向极致而已。‘海国’二字其实就是新形势下的四夷,以中国为天下的概念没有根本的变化。《瀛环志略》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地理图志,徐继畲客观地将中国降为万国之一,走出‘天下’的阴影,进人世界新境,瀛环就是世界的意思。”“ 徐继畲的世界地理著作《瀛环志略》不但是他认识世界的总结,而且反映了他走出天下进入世界的心路历程。徐继畲是当之无愧的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政治影响
《志略》启发影响的第一批人是留学日本的爱国志士。
《志略》启发影响的第二批人是60年代以后的办洋务官员。
《志略》启发影响的第三批人是王韬、康、梁等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是积极主张改革政治的代表人物,他作的《瀛环志略跋》中写道:“近来谈海外掌故者,当从徐松龛中丞之《瀛环志略》,魏默深司马之《海国图志》为嚆矢,后有作者弗可及已。” (《秽园文录外编》卷9页273)
《志略》启发影响的第四批人是投身于辛亥革命的许多志士仁人。大学问家吴汝纶主讲的保定莲池书院,与保定军校文武辉映,培养了一批革命栋梁,其教材之一便是《志略》。孙中山以天下为公作为鼓吹共和制的号召。他说:“西方的民权,中国早在西方多年前便有了。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转引自《江汉论坛》1987年12期)这种中源西流论,与《志略》也有点源流关系。徐氏的五台同乡阎锡山、
赵戴文等都是在《志略》影响下投身辛亥革命的。山西成为首先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之一决非偶然。阎锡山光复山西向全国的通电中就有其早年“窃读乡先正《瀛环志略》书”之语。(徐谱322页)
志略书评
一、介绍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成果,唤起国人正视“古今一大变局”。
徐氏从战国七雄争强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各国互相交往、互相依赖、互相争夺的复杂关系,揭示出清帝国列强环伺的危局:中国边患自古在西北之背,今则转向东南腹地,敌国技术先进,国势强大。五印度近连两藏,南洋诸岛国与我素有来往,“今则胥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因此徐氏惊呼:“此古今一大变局”。徐氏对世界大势、中外关系的这个总概括,成为此后数十年志士仁人“古今变局观”的先声。
二,羡慕欧美以商为本的经济,指出中国与世界已“求隔绝而不能”,主张参与世界舞台竞争,创造“海外之奇”,形成近代早期的开放观念。
徐氏纵观世界各国富强之道,指出:“欧罗巴诸国皆善权子母,以商贾为本计,关有税而田无赋,航海贸迁,不辞险远。户口凑密,百货山积,估帆云集,贸易繁盛……”这是徐氏记世界数百个城市、埔头时所用的赞词。
三,广泛介绍西方民主制度,高度推崇华盛顿,倡导民主政治。
《志略》详细介绍了英国的上下议院,美国的众参两院,及这两国的司法制度。对华盛顿率各部民众取得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废弃分封制、世袭制,实行共和制、联邦制、选举制、任期制介绍得尤为详细。并用孔子的大同思想解释美国民主制度,写了两段著名按语,赞扬美国政治制度“创古今未有之局”,华盛顿为泰西古今人物之“称首”,提出了“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公器付之公论”等闪耀着近代民主思想的光辉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