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人们称厨师叫“火夫”、“
厨子”、“橱役”等,是以
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现代社会中,多数厨师就职于公开服务的饭馆、饭店等场所。厨师一般需要先在烹饪学校学习并通过考试,以保证具备足够的业务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
厨师这一职业出现很早,大约在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专职厨师。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厨师职业也不断发展,专职厨师队伍不断扩大,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1世纪初,世界厨师队伍已发展到数千万人,中国素以烹饪王国著称于世,厨师力量和人数首屈一指。据有关资料表明,2002年,我国厨师总数已愈千万。这样一个庞大的队伍,在我国产业工人中占了一个相当大的比重。
厨师的劳动产品——菜点,是销售给人们享受的,为顾客提供精美佳肴,是厨师劳动的主要目的。因此,它具有商业服务性特征。这一特征要求厨师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品德、顾客利益至上的态度、以及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当厨师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同时,又要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企业赢得经济效益,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增加财富。这就是要求厨师们通过优质服务,赢得顾客,通过增产节约,为企业增加更多的效益,这两者是矛盾的,但更是统一的。
烹饪是一门技艺。厨师劳动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技术工作。从原料的鉴别到初加工,从手工切配到掌握火候、调味,都是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难度。除了技术要素外,烹饪还是一门科学——一门以食物造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它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而厨师的劳动过程,实质上就是将这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
厨师劳动力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技术工作,这种劳动在具体进行时,主要是以体力劳动为表现形式。甚至,有时表现为重体力劳动。如有些原料的初加工工程和炉台上翻锅等。然而,厨师劳动又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包含着大量劳力劳动在内的一种劳动。特别是随着烹饪的科学化、规范化要求的提出,厨师劳动的脑力劳动比重越来越大。如宴会的设计、筵席的构思、菜肴营养卫生指标的确定以及菜点的造型等,无不凝聚着比较复杂的脑力劳动。
据说,200多年以前,法国有位名厨叫
安德范·克莱姆。他是十八世纪巴黎一家著名餐馆的高级主厨。安德范性格开朗风趣且很幽默,又爱出风头。一天晚上,他看见餐厅里有位顾客头上戴了一顶白色高帽,款式新颖奇特,引起全馆人的注目,便刻意效仿,立即定制了一顶高白帽,而且比那位顾客的还高出许多。他戴着这顶白色高帽,十分得意,在厨房里进进出出,果然引起所有顾客的注意。很多人感到新鲜好奇,纷纷赶来光顾这间餐馆。这一效应竟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使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兴隆。后来,巴黎许多餐馆的老板都注意到了这顶白色高帽的吸引力,也纷纷为自己的厨师定制同样的白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