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居道
传统民俗活动
“火居道”是中国道教“灵宝教”中“正一派”根据当地农村祭葬老人时产生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传统民俗活动。它包括儒家走礼、放河灯、放路烛、过奈何桥、唱葬花词、跑水火炼等活动。“火居道”的使用是在清、幽两种场合(清,就是针对活人,幽就是针对死人)下所开展的活动,但多用于幽。“火居道”民俗活动按各家经济状况而定,多则做十天半月,少则一至两天。每项活动都以不同方式配用锣鼓和管乐乐器进行坐唱、走唱和绕灯转圆场,活动中的道人手持云帚,身披法衣,头戴道帽,脚穿道靴,按固定规律活动,他们都具备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道法功力,能唱、能舞、能吹、能打,少则2-3人,多则40余人。声乐悠扬,场面宏大壮观。
基本信息
遗产级别:市
申请日期:2007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罗田县
历史渊源
根据罗田“灵宝教”中“正一派”第68世弟子朱文忠介绍,“火居道”是由唐代24世张高天师之弟子传入罗田的,并沿续至今。罗田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地跨东经111°06′至115°45′,北纬30°01′至31°12′之间,总面积2144平方公里。
“火居道”这项民俗活动能从唐代延续至今,它与罗田县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一是活动能寄托活人为死去的老人超度亡灵,进入极乐世界;二是期盼能将早已逝去多年的亲属的灵魂救出地狱,再度重生;三是据说能为活在的人们祈福消灾,保佑平安;四是能促进群体活动,凝聚人心,扬善惩恶。这项活动在保存中国地方文化特色、民风民俗、人文环境和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对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勤劳朴实、安居乐业、爱国爱家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26 16:57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