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蚁属
蚁科火蚁属动物
火蚁属(Solenopsis),隶属于切叶蚁亚科,工蚁具多级分化。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世界贸易的发展,它中部分种类,如入侵红火蚁,热带火蚁种群遍布印度、非洲、太平洋岛屿等地区(现已侵入中国沿海)。该属由217个物种及9个化石种组成。火蚁属昆虫毒腺中大多含有大量蚁酸,叮咬人时会造成剧烈疼痛,其攻击性较强,可主动攻击庄稼及人畜,咬破路灯电线破坏供电系统,严重危害当地的农林业生产、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
品种介绍
兵蚁头多少成正方形,后面稍具凹缘,有一中央沟直到额区上颚很粗,弯,咀嚼边钝,无齿;下颚须和下唇须像2节样子;唇基两侧狭窄,唇基在触角脊之间向后延伸至触角基上面。唇基中间有纵沟,纵沟的两侧形成“∩”形隆线,每条隆线的顶端有小尖齿,超出唇基前缘;触角脊短,平行,相距远;触角10节,鞭节棒由端部2节组成,很粗大。复眼小,圆形,甚扃平。胸部狭窄,前胸背板前面钝圆,前一中胸背板缝较清楚,中胸背板甚凸,中后胸背板缝的刻痕深;后胸背板基部经由正则弯曲部分而与端部相连,其中间有纵沟向下,两侧后面突出,后侧角三角形;足稍细长和纤细,腹柄的第一腹柄结鳞状,横形,前面有小短柄,从侧面看小柄与腹柄结前面形成一正则曲线;第2腹柄结从上面看呈横卵形,宽大于长;腹部卵圆形,前面稍平截。
工蚁与兵蚁相类似,但是个体要小得多,上颚具4齿,端齿长而尖,前一中胸背板缝不明显,从侧面看胸部在中一后胸背板缝处具凹缘。雌蚁头与兵蚁同,但复眼较大,有单眼。中央沟较不明显,触角11节。胸比头稍宽些,中胸背板长凸,前面凸圆;后胸背板短,不具刺,基部斜,端部垂直。腹柄与兵蚁同,但较短粗,第二腹柄结不像上述兵蚁那样粗,后面有一较短的柄与腹部相连;腹部较粗大,长卵形,前翅具一肘室和一中室。雄蚁与雌蚁相似,但头较小,胸部较厚实,较扁平。头短,头前比头后宽得多;上颚狭窄,具8枚尖齿;唇基弧形;复眼和单眼大而突出;触角12节,柄节短,与鞭节第二节一样长。中胸异常地凸起,前面凸圆,几乎完全盖往前胸背板;前胸背板前面非常狭窄,小盾片很凸,并高于中胸背板;后胸背板不具刺,后面为钝圆的斜坡。腹柄与雌蚁十分相似,腹部较短,宽卵形。翅与雌蚁同,但前翅的肘室较短宽。
基本简介
火蚁属(Solenopsis)模式种:Solenopsis mandibularis Westwood火蚁为家蚁亚科(Myrmiciane)、火蚁族(Solenopsidini)、火家蚁属(Solenopsis)种类的俗称。分类上蚂蚁隶属於胡蜂总科(Vespoidea)蚁科(Formicidae),全世界已知的蚂蚁种类超过1万种;火家蚁属有181种被命名,主要分布于新热带区(90种)、新北区(18种)及古北区(45种)三个动物地理区。该属有些种类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或人为的农业生态环境,而成为重要的卫生与农业害虫,加上它们特殊的族群结构容易随人类的经济活动,分散至全世界各地成为流浪种(Tramp species),往往造成入侵地区重要的危害。火蚁属蚂蚁为小型或中型蚂蚁,工蚁体长1-9毫米,单或多蚁后制。触角10节,鞭节棒2节,复眼大小变化大,部分小型种类缺。截止2008年约270种被描述,本属蚂蚁差异较大,分布从热带一直到亚寒带。本属中一些种类成为全球性害虫,其被统称“火蚁”。
最初被引入美国的是S. invicta Buren,S. richteri Forel和S. geminata (Fabricius),它们大批出没于美国南部各州的农田、畜栏,并传播疾病。它们的毒液为生物碱成分,可以引起剧烈的疼 痛,甚至过敏反应(Thompson, 1990)。威胁火蚁属属下的入侵红火蚁是一种破坏性的入侵物种,原产于南美洲地区,随着商业活动已经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红火蚁在当地没有天敌,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以及极具攻击性,已经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多数本土蚁种被消灭。被红火蚁叮咬到会异常疼痛瘙痒,并出现红肿,该物种已被列为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
火蚁属(Fire ant) 的名称便是在描述被其叮咬后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入侵红火蚁蚁巢在受到外力干扰骚动时极具攻击性,成熟蚁巢的个体数约可达到20万至50万只个体,因此入侵者往往会遭受大量的火蚁以螫针叮咬,大量酸性毒液的注入,除立即产生破坏性的伤害与剧痛外,毒液中的毒蛋白往往会造成被攻击者产生过敏而有休克死亡的危险,若脓泡破掉,则常常容易引起细菌的二次性感染。在1998年所做的调查,在南卡罗来纳州约有33000人因被蚁叮咬而需要就医,其中有15%会产生局部严重的过敏反应,2%会产生有严重系统性反应而造成过敏性休克,而当年便有2件受火蚁直接叮咬而死亡的案例。火蚁攻击方式是用其有力的下巴啃咬人的皮肤,然后弯曲身体以其腹部的毒针注射毒液至人的皮肤内。 大量酸性毒液的因此注入,除立即产生破坏性的伤害与剧痛外,毒液中的毒蛋白往往会造成被攻击者产生过敏而有休克死亡的危险,若脓泡破掉,则常常容易引起细菌的二次性感染,因此为避免伤口的二次性感染,需避免将脓泡弄破。
农业经济上杂食性的火蚁除对生态环境中土栖的动物造成浩劫般的伤害外,在一些危害严重的地区往往泥土中的蚯蚓都会被捕食殆尽;除攻击土栖动物破坏土壤微栖地外,火蚁也会对於农作物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火蚁取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对于作物的成长与收成造成经济上极大的损失。
公共安全上火蚁的蚁巢也常常入侵户外与居家附近电器相关的设备中,如电表、电话总机箱、交通号志机箱等,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据统计在美国入侵红火蚁对于相关电器设施的危害每年就高达1千万美元的损失。
财政经济上光估计美国德州因火蚁危害造成财政上的损失每年就高达3亿美元,其中包括家畜、作物、公共卫生、环境生态上的伤害。入侵红火蚁 (RIFA) 对于美国南部受侵害地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每年估计在50亿美元以上,造成农业上的损失约在7亿5千万美元以上。
分布范围
火蚁属原产于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下物种非常多,随着人类活动被带到世界各地,如今已经广泛分布全球,在许多地区该属蚂蚁是入侵物种
属下物种
(以下为部分物种)
追踪火蚁Solenopsis indagatrix
知本火蚁Solenopsis tipuna
迅疾火蚁、急逃火蚁Solenopsis fugax
苏州火蚁Solenopsis soochowensis
入侵红火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
贾氏火蚁Solenopsis jacoti Wheeler
北京火蚁Solenopsis jacoti pekingensi
其他火蚁属种类
1.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F.)
工蚁鉴别特征:头部近正方形至近梯形,长1.06~2.20cm,宽0.98~2.33mm。复眼前常轻微凹陷;头顶中间明显下凹,有带横纹的纵沟伸向额部,头顶两侧叶近半球形;唇基两侧齿明显,其间的前缘凹陷,中齿缺如,罕见不明显的小齿;上颚具齿,但常因碾磨种子而变得平钝;复眼最大直径为9~11个小眼宽,最小直径约7~9个小眼宽;偶见中单眼;触角柄节短,弯,离头顶约0.3~0.5倍柄节长;前胸背板前缘两侧圆,至多略呈角状;中胸侧板前腹边厚,多缺刻,呈现为齿状、角状或近四边形突起;并胸腹节背面和其后斜面两侧具脊状突起;后腹柄结略宽于前腹柄结,后腹柄结后面具横纹与刻点,前腹柄结腹面的柄腹突由1~2个小齿构成,稀见很窄的半透明突。头部和中胸背板毛密,有时胸侧板亦见。虽同一蚁巢个体间颜色比较一致,但种内颜色变化大,从橘红色(仅柄后腹深褐色)至黑褐色[仅上颚基附近及足(尤其端部)红褐色]。小型工蚁色较深且较一致。
本种已传入热带亚洲和非洲。但中国台湾、印度北部、马来半岛的种群个体均为浅红色,具发达的中侧片突起,可能源自单个蚁群。对非洲种群了解不多,但发现于热带西非,似产自美国佐治亚、佛罗里达等地的黑色型。南美西部的本种种群个体平均小于其他地区种群个体,人被蜇后,产生的痛感及脓泡与红火蚁等种类相同,但尚未发现形态上与其他地区本种个体的差异。本种兵蚁运动较慢,攻击性不强。本种在美洲分布于美国南部至南美的广大区域,包括巴西东北沿海区域、亚马孙盆地西部、秘鲁沿海等地。
2.木火蚁Solenopsis xyloni MacCook
工蚁鉴别特征:头部略呈心形,长1.00~1.50cm,宽0.89~1.53cm。头顶中间轻微下凹,不具带横纹的纵沟;唇基中齿缺如,侧脊明显,末端突出呈短圆齿,侧齿间的唇基边缘直,或凹陷,或呈波浪状;复眼约含有70~80个小眼,最大直径为9~11个小眼长,最小直径约7~9个小眼长;触角柄节短,兵蚁离头顶约0.25~0.45倍柄节长,最小的工蚁离头顶也有柄节端的近2倍宽的距离;前胸背板前侧角圆,无突出的角;中胸侧板前腹边厚,外翻,但比较规则,无缺刻;并胸腹节背面和斜面两侧无脊状突起;后腹柄结略宽于前腹柄结,后腹柄结后面上半部分多光亮,下半部分光亮至呈横纹,前腹柄结腹面的柄腹突明显窄齿状,半透明,但小于复眼,有时窄齿基后伸。头部和中胸背板毛密,有时胸侧板亦见。虽同一蚁巢个体间颜色比较一致,但种内颜色变化大,从橘红色(仅柄后腹后面部分深褐色)至黑褐色[仅上颚基附近及足(尤其端部)红褐色]。同一蚁巢小型工蚁与大型工蚁颜色一致。和热带火蚁一样,可能在颜色方面有规律,即栖息于湿度较大的生境中的个体颜色较深,比较干燥的沙漠地带的个体颜色较浅。本种分布于美国的南部和墨西哥的亚热带地区。
Hung&Vinson(1977)根据同工酶试验结果认为,热带火蚁和木火蚁间存在杂交种。根据Trager,热带火蚁和木火蚁间的杂交种geminata×xyloni的主要特征是,大型工蚁的并胸腹节背面和其后斜面的交界处两侧有一对短的纵脊或不规则形突起。
3.黑火蚁Solenopsis richteri Forel
工蚁鉴别特征:大型工蚁头部椭圆形至略呈心形,长1.04~1.41mm,宽0.87~1.35mm。头顶中间下凹,有中纵沟;唇基中齿常较红火蚁短钝,唇基侧脊明显,末端突出成角状齿;触角柄节长,兵蚁柄节端离头顶约0.08~0.15倍柄节长,小型工蚁柄节端可伸达或超过头顶;前胸背板前侧角成角状,常有明显的突起,背板后面部分中部通常下凹(而其他种类一般正常凸起);并胸腹节背面和其后的斜面之间呈钝圆角状,偶呈脊状;后腹柄结略宽于前腹柄结,后腹柄结后面上半或2/3部分光亮或稍呈纹状,下半或1/3部分具横纹与刻点。主要为黑色,但上颚、唇基侧叶、触角窝、胸缝、足跗节、触角索节和柄后腹斑块深褐色至黄褐色;额中斑黑色,但许多标本与周围区域界限不明显;保存比较久的标本和一些新鲜标本色较浅,头、胸褐色,但多少有些黄色斑驳。分布于巴西、阿根廷和美国的阿拉巴马、密西西比等地。
化学和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和黑火蚁之间出现有杂交种richteri×invicta,呈似黑火蚁颜色被洗脱后的颜色,头、胸比柄后腹更褐或更斑驳,柄后腹斑块暗,后缘不明显,额中斑可见,头部椭圆形至略呈心形。南美一些地区本种的一些标本在形态上似北美的杂交种。北美的“纯”黑火蚁在形态上的变异无疑比南美的黑火蚁小。
4.巴西火蚁Solenopsis saevissima Smith
工蚁鉴别特征:该种较红火蚁细小,更限于热带地区,除颜色外,形态上更似黑火蚁。头部近梯形或近正方形至轻微卵圆形,长1.00~1.41mm,宽0.85~1.38mm。头顶中间下凹,有中纵沟;唇基中齿不发达,常不在中间位置,唇基刚毛明显,着生于中齿或近端;唇基侧脊明显,末端突出成角状齿;前胸背板前侧角成角状,但无明显的肩瘤,或仅有小突起,背板后面部分通常扁平或轻微凸起;并胸腹节背面和其后的斜面之间呈钝圆角状,偶呈脊状;后腹柄结略宽于前腹柄结,后腹柄结后面上半或2/3部分光亮或稍呈纹状,下半或1/3部分具横纹与刻点。种内颜色变异大,颜色式样的分布与红火蚁相同,即北方地区个体以红色为主,东南地区个体以深褐色为主。在亚马孙盆地西部,本种与同域分布的红火蚁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种无深色额中斑、柄后腹斑块占第1背板的3/4或更大部分;在东南区域,本种个体小,色深,与同域分布的深色红火蚁的主要区别在于明显的黄额和唇基(有时达头部前面的1/5至2/5)与头部其他部分的褐色形成高度对比以及黄额上深色额中斑的缺失。分布于巴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5:55
目录
概述
品种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