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渡桥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境内桥梁
灭渡桥(Miedu Bridge),又称“觅渡桥”,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境内,跨越京杭大运河
历史沿革
元代元贞年间(1295年—1297年) ,昆山僧人敬修在赤门湾过渡时,因为没有带足银两而遭船家羞辱。他发誓要在此渡口造桥,并率先和当地名士陈玢、张光福一同发起募捐。
元大德二年(1298年)10月,灭渡桥始建。
元大德四年(1300年)3月,灭渡桥竣工,历时一年有余。
明代正统年间,苏州知府况钟重修灭渡桥。
清代同治年间,灭渡桥再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曾在此设立“苏州关”。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苏州关”被英国人改为“英国关”,并在此设“总税务司”。
1958年,改修全桥桥面为正圆弧形,桥面两头各有一段较长的反弧形路面,桥栏杆改建成砖砌宇墙式。
1975年秋,在灭渡桥之北50米处新造了一座水泥砼桥,便于陆上通行,又起到了保护古桥的作用。
1985年,灭渡桥又修,并恢复石栏。
桥梁位置
灭渡桥地处东经120°31′41″、北纬31°13′23″范围内,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城东南隅药门外,横跨京杭古运河,西接南门路,东连杨枝塘路,北通葑门西街。该处为水陆要津,是由东南方向进入苏州的通道,整体呈东西走向。
桥梁设计
桥梁结构
灭渡桥为薄型单孔半圆石拱桥,桥身采用武康紫石、花岗石、青石混合砌筑。长系石端部刻有兽面纹浮雕。估计为初建时遗物。桥的东西两端拓宽,大体上呈喇叭形。桥北筑有金刚墙。侧墙用条形石板砌筑,上顶有单层仰天石组成的金边线。桥台是凹字形,端墙很长。拱碹是半圆形分段并列式结构,由7段拱碹石构成,碹脸外边有拱眉石,拱眉与侧墙平。碹脸两边的侧墙上各有一个勾头石。
设计参数
灭渡桥通长81.3米,宽4.8米,净垮19.3米,矢高8.5米。原两坡各设53步石级。拱券甚薄,厚度仅30厘米。
建设成果
灭渡桥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筑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限制石拱变形、增加主拱券强度的作用。为满足桥下船只体型大、过往频繁的特点,该桥放弃了多孔设计,而采取单孔设计,同时增大跨度来增加桥体的稳固性;拱顶与面石之间,不另外增加填层。
文化特色
这里有五条大小不一的河汇聚,所以水面较宽,只能靠渡船,但船夫欺凌船客,昆山僧人敬修上诉到官府,治了船夫的罪,同时募捐建桥。取名为“灭渡”,消灭渡船的意思。又因吴语中“灭”与“觅”同音,故桥又名“觅渡桥”。有文记载:“苏郡药门外,有灭渡桥。相传水势甚急,工屡不就,有人献策:相传水势甚急,工屡不就,有人献策:度地于田中筑基,建之既成,下浚为河,导水繇桥下行,而后塞其故流。人遂通行,故曰‘灭渡’。此桥巨丽持久,俗云鲁班现身也。”
葑门口号三首·其一
清·钱载
灭渡桥回柳映塘,南风吹郭不胜香。湖田半种紫芒稻,麦等时遮青苎媳。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遭洪灾,颗粒无收,丝绸减产,使大批丝织工,染匠失业。税监孙隆派黄建节镇守此桥,过桥者征税,弄得百姓叫苦连天,在葛成领导下抗税,将黄建节打死后,葛成被官府囚禁后病死。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建葛成墓,尊称他为“葛将军”。
相传从前一位客商来此求渡,正巧渔夫在江中捕鱼。他对渔夫说:“我巴望僚(你)打条大鱼。”渔夫将网拉上来,果真是一条金色的大鲤鱼。客商见渔夫不睬他,照旧下网。他笑嘻嘻地对渔夫说:“网里又一条大大鲤鱼了!”果真又是一条大鲤鱼。渔夫笑呵呵地把鱼放进船舱内,仍不愿意为客商摆渡。客商批评渔夫良心太黑,便说:“金鲤银鲤请听好,快快都往水用跳。 ”一会儿,船舱里十八条鲤鱼全部跳入运河。渔夫恼怒地说:“我就是不给你摆渡,看你如何到对岸?”客商腰间解下“青龙带”向天空中一抛,落下来变成一座高大的石拱桥。这时,渔夫才恍然大悟,知道遇上了神仙,懊悔不及。从此苏州人称它为“觅渡桥”。
1982年,灭渡桥被纳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0月22日,灭渡桥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3月29日,经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原则通过,灭渡桥被列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的“后续列入项目”。
2019年1月23日,觅渡桥被列入苏州市区第二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
2023年8月8日,觅渡桥被入选苏州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3年11月2日,觅渡桥入选江苏省2023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价值意义
灭渡桥为薄型单孔拱式,历史悠久,作用突出,桥梁构造合理,是运河桥梁的典型代表。(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 评)
灭渡桥的总体造型朴素大方,雄伟壮观。(《中国古桥》 评)
参考资料
灭渡桥.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
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16: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