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楼角
湛江市徐闻县西海岸边灯塔
灯楼角是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理标志,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西南海滨关滘尾上。这里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尖角,有“极南”、“尽南”之称,是祖国大陆四个端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旅游和地理标志价值。
名称由来
徐闻县灯楼角与海南岛临高角对峙,海峡宽12海里,为海上交通要冲。该角西南方和东南方海中均有险礁暗石。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此地建造灯塔,故得名。
遗迹简介
灯楼角曾被法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据,并留有多处遗迹。
解放海南岛时,又是解放军横渡琼州海峡的首发港。现此角上仍保留着1980年重新修建的高16米的圆筒形灯塔,灯塔的东北角10米处留有一段30多米长的法国人居住区遗址,拱形石墙精工细琢。灯塔东面有1960年解放军建造的炮楼,高三米,保存完好。
灯塔北面10多米处有1994年3月广东海事局拨资建立的一座10层的六角方形灯塔,36米高,建成后取代了原灯塔。新建灯塔塔身全部用白色瓷砖镶嵌,用蓝色瓷砖隔层。塔内每层有16级阶梯,呈革形,最高一层安置有标灯,呈半球状。航灯采用太阳能装置,自动自灭。
登塔远跳,海阔天空,烟波浩淼,千帆竞发。东北面有几百亩盐田,沿岸防护林带贯穿而过,周围椰子树、木麻黄树、相思树、仙人掌、灌木丛、海草花、红树林等随风招摇,甚是迷人。
灯楼角所在的角尾半岛及东场湾、波罗湾一带,海岸椰林等构造出一派热带风光。徐闻盐场是广东省七大盐场之一,灯楼工区是中国南方盐田机械化生产试验点单位,白蝶贝保护区是珍珠养殖基地。灯楼角海面一带还保存着大而完整的珊瑚礁群,连绵27公里,面积达2000公顷,种类齐全,五光十色,造型奇特,蔚为壮观。
灯楼角趣事
来到位于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境内,中国大陆最南端的角尾祥光——灯楼角旅游区采风,可现场没有见到一个游人。笔者和在现场遇到,曾被多家媒体报道过的“珊瑚保护神”詹庭机老人进行了近2个小时的交谈。
“空气、阳光,多美丽”
尽管路边杂草丛生,心里还是为即将踏上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土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可到达现场后,看到地面上一些地方杂草丛生,心都凉了,不仅深深为这个珍贵旅游区的前景担忧。
据了解,1950年3月解放海南岛时,灯角楼是雷州半岛南端十分重要的渡海启渡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先锋营799名渡海勇士,一举在海南岛澄迈县登陆成功,为解放海南岛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游人稀少,但沙滩上的仙人掌、木麻黄树、椰子树、海草花以及其它不知名的野花,还有大片的红树林等仍然构成了特有的热带自然风光。特别是灯楼角海面一带还保存着大而完整的珊瑚礁群,据说面积可达2000公顷,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因阳光充足气候适宜,珊瑚的长势非常好,可以说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因珊瑚礁具有净化海水的效果,更使洁净的大海散发着无穷的媚力。
詹庭机老人说:“这里空气、阳光,多美丽”。
“为了生活,曾四处漂泊”
灯楼角沿岸浅海一带,属于热带海区,气候环境条件适合珊瑚生长和珊瑚礁的发育,成为中国大陆架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珊瑚礁区,但只有这位老人义务看护着这些珊瑚。
在和被众多媒体称为“珊瑚保护神”的詹庭机老人交谈过程中,老人感慨万千,不经意间唱起了“为了生活,曾四处漂泊……”。为解决全家温饱,老人年轻时曾在海南等地四处打工,干过泥水匠、搬运工等。原来有关部门还发一点工资给他,但只持续了两年左右时间。老人说,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对于想把珊瑚带回家的人,甚至会产生一些冲突,骂多管闲事。但也不能弃之不管,同时每年总会在附近海面救起一两个遇险的游泳者。
电话要收漫游费
“尽管就差几米远,可这里打电话是要收漫游费的”
在沙滩上的凉亭下,笔者看到手机不知什么时候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欢迎来到美丽的海南岛…… ,詹庭机老人介绍说,当年自己也不知道,为此打电话用了很多的冤枉钱,其实再往北边走几米就是湛江信号,打电话不用交省外的漫游费了……,仔细倾听着老人标准的普通话,感觉真像是遇见一位久别的老朋友。这种既是琼州海峡和北部湾的分水岭,又是省内外手机信号的分界线的地点可真是不多见。
当年的法国夫妇
四、“当年住在这里的法国两公婆,每人重约300斤”
1942年,为避免灯塔被日本侵略者利用,当时国民党执政的徐闻县政府炸毁了1887年万国公司建造的灯塔。詹庭机老人介绍说,当时是一个排来执行这个任务,可在此居住的一对法国两公婆死活不想离开,因为他们13岁左右的女儿在海边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他们想守着自己的孩子。但由于战乱,他们最后还是在当时的国民政府的劝说下含泪离去。据说他们长得非常胖,每人体重近300斤,村子里的人当时是用牛车把他们送到徐闻县政府的。2004年,曾有一法国的年轻人骑着“可以折叠的自行车”来到这里,呆到天黑才离去。詹庭机老人说那人会讲一点中国话,是当年那对法国公婆的后裔。
珊瑚不能带走
五、“拍照片可以,但如果拿走就罚一万元”
当笔者说明来意,想通过新闻媒体提醒有关部门关注这个珍贵的旅游景区,要把珊瑚在海中取出拍点照片时,老人开始无论如何都不同意,最后勉强捞出一棵还会动的珊瑚,但只给10秒钟的时间拍照,说时间长了珊瑚会死去。照完后,朋友开玩笑地说还是想带走留个纪念,老人执拗地说:“拍照片可以,但如果拿走就罚1万元”。
在海上拍完照片后,为弥补朋友的遗憾,老人随手在沙滩上捡起一个被海浪冲到沙滩上的珊瑚礁送给朋友,说回去后用漂白粉放在水中浸泡两天,再冲洗干净,绝对非常漂亮,朋友高兴地连声道谢。
兵家必争之地
六、“往日,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灯角楼,其位置为北纬20度13分,东经109度55分,即角尾乡的呷角上。其西面通过北部湾,离越南只有280公里,晚上可见到海口市的灯光。沙滩自北向南楔入琼州海峡约3公里,扼北部湾与琼州海峡进出口的咽喉,南与海南岛澄迈县遥遥相望,是琼州海峡航道的要冲。
经查证,正因为地理位置险要,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万国公司在灯楼角兴建了导航灯塔,即灯楼角灯塔。原塔为铁架结构,法、英、俄等帝国列强在此建宅屯府,如今仍留有西式洋房宅墙遗址,这些断壁残垣,印证了灯楼角早期开发的历史。
解放后,1953年人民政府决定重建,为水泥墩铁架灯塔,高15米,射程为12海里(1海里为1.852公里),1979年进行改建为砖水泥结构,圆形塔,姑且可称之为第二代灯塔。1994年广东海事局投资建起一座10层36米高的六角形灯塔 老人介绍说,几年前,曾有一位澳门商人承包了这个旅游区,但不知什么原因,最后又走了。现场看到景区附近原来铺好的草坪被荒草代替,甚至干脆漏出白沙,地表破败不堪。只有现存的两座灯楼和那座“渡琼作战指挥所”,以及海边沙滩上涨潮时仍可露出水面的“分水线”石碑伫立在那里。
历史沿革
北部湾与琼州海峡的分水线,就在灯楼角。这条神奇的分水线沿着“V”形沙滩向大海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条波涛澎湃的白线。在退潮时分,分水线两侧的海水激情碰撞,波来涛去,形成奇特的排浪。排浪延伸数里长,像银色的月光,一道接着一道,从海面远处滚滚而来,蔚为壮观。漫步在“V”形沙滩上,但见远处,海天一色,白帆点点,沙鸥翔集,如诗如画,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造物之美,心胸豁然开朗。如:天然珊瑚礁有“水族大观园”之称 探险寻幽情人谷
灯楼角有一条著名的“谷”叫情人谷,它由成片生长在海边几百年的野菠萝林构成,周围长满仙人掌、相思子、鲎藤等植物。外表青翠碧绿的野菠萝林下,有一条自南向北的通道,曲径通幽,飞鸟、野猫、昆虫等野生动物杂居其中,时不时制造出一点惊险来,让行走在路上的人感到刺激。传说野菠萝林是一对遭遇爱情不幸,而后双双跳海而亡被安葬在海边的年轻男女变化而来的。一年四季,游览情人谷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祈求好运,期望爱情的收获与美满。有男女青年喜欢在谷里呢喃低语,情意绵绵。
图:祖国大陆最南端的灯塔气势雄伟 中国最南端的灯塔
鸦片战争时期,灯楼角已是一条黄金水道,外国侵略者开始觊觎它。清宣统三年《徐闻县志》记载:“灯楼,县西南九十里,在角尾嘴,光绪十六年(1890)法国商人建立,夜间虽大风雨,灯光常明,轮船来往看之定方向。”法国人除了建灯塔,还在灯楼西北25米处建起一座面阔20米,进深7.4米的7间洋房。1938年,国民党徐闻县政府为了抵御日寇的进攻,毁了灯塔。后来,洋房也被拆毁。据当地群众传说,当年法国人曾雇佣附近男女村民二三十人为他们服务,中法混血儿后裔还在。可见当年的灯楼角曾是鲜为人知的古洋场。如今,残存的墙壁走廊默然而立,诉说世事的沧桑。
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建起一座高三层的哨楼。1980年,有关部门重新修建了一座高16米的圆筒形灯塔。1994年3月,省海洋局投资100万元建起一座十层36米高的六角棱形灯塔。这座灯塔成了中国大陆最南端的象征。站在灯塔上,看日出日落,海面一片金黄,围堤、盐田和树梢都披上梦幻般的色彩,显得神奇、恬静和瑰丽。
渡琼作战首发地
灯楼角还铭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老百姓为解放海南岛而建立的功勋。1950年3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组成的一个799人的加强营,在师参谋长苟在松和营长陈承康的率领下,分乘13只木帆船,于19时半从灯楼角启航,实行第一次偷渡,参加偷渡的有放坡村、许家寮、三塘村、四塘村的船工舵手80人。3月6日14时,先遣部队在海南岛白马井一带登陆成功。党和人民并没有忘记解放海南的英雄和烈士们。渡琼作战纪念馆已初步确定建造在灯楼角。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2 15:56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遗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