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土桩是用沉管、冲击或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上成孔,然后在孔中填以灰土,分层捣实,形成的桩。
灰土与挤密后的桩间土组合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基础所传递的荷载。常用于
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填土地基处理。处理深度一般为5~10m,最大可达15m以上。 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一般可提高50%~100%。桩孔直径一般为30~50cm,桩距约为桩径的2~3倍。
灰土挤密桩是先用沉管、冲击、爆扩等方法在地基中形成一定直径的桩孔,然后向孔内填夯灰土而成桩。即先成孔后成桩。或挤密成孔后分层夯填按一定比例 (2∶8或3∶7) 混合后的石灰和土构成的桩体。成孔成桩过程中,桩孔的径向扩张,使桩孔周围的土体产生径向压力,桩周一定范围内的桩间土层得以挤密,形成桩体和桩周挤密土组成的人工复合地基。灰土桩复合地基不仅可以部分地消除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还可提高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水稳性。灰土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含水量为一的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及其它非饱和的粘性土、粘土等土层,处理深度为一。而在含水量大于、饱和度大于时不宜采用。灰土桩按成孔方法分为沉管挤密灰土桩、爆扩挤密灰土桩和冲击挤密灰土桩以及人工成孔挤密灰土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