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鸦雀
鸟纲动物
灰头鸦雀(学名:Paradoxornis gularis),是鹟科鸦雀属的鸟类。
形态特征
灰头鸦雀雌雄羽色相似。前额黑色,头顶至后颈灰色或深灰色,先白色或淡灰色,眼圈白色,眼后、耳羽和颈侧灰色,或淡灰色,眼上有一长而粗著的黑色眉,向前延伸至额侧,与黑色的额部相连为一体,向后延伸在颈侧,极为醒目。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红褐色或棕褐色,两翅和尾表面同背。外侧飞羽外翈同背,内翈暗褐色或黑褐色。颏、颊白色,有的颏微具黑点,中部黑色。胸、腹等其余下体概为白色。 虹膜褐色,嘴橙黄色,脚趾铅褐色或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28-30克,♀26-28克;体长♂158-182毫米,♀175毫米;嘴峰♂14-15毫米,♀13-15毫米;翅♂78-85毫米,♀76-82毫米;尾♂75-80毫米,♀69-79毫米;跗蹠♂25-26毫米,♀24-27毫米(海南亚种) 。(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灰头鸦雀主要栖息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缘灌丛中。
生活习性
灰头鸦雀除繁殖期间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有时亦见成20-30只的大群,在林下灌丛或竹丛中活动,性活泼,行动敏捷,频繁地在灌木枝间跳跃或飞来飞去,有时亦飞到树顶活动,偶尔下到地上草丛中觅食。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分布范围
灰头鸦雀在中国以内分布于云南西部贡山、南部西双版纳、东南部马关,四川南部重庆、合江、西南部马边、中部峨眉、宝兴、彭县,贵州北部遵义、绥阳、江口,广西瑶山和广东北部,福建中部和西北部,往北至浙江、安徽南部、湖南北部沅陵等长江流域以南的华南以及西南地区和海南岛等地。
灰头鸦雀在中国以外分布于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
繁殖方式
灰头鸦雀的繁殖期在4-6月间。通常营巢于林下幼树或竹的枝杈间,呈杯状,主要由竹叶和枯草构成,并网以蜘蛛网。巢的大小为外径10厘米,内径6.5厘米,高8.7厘米,深5厘米。每窝产卵2-4枚,多为3枚。卵淡绿色,被有淡紫色深层斑和淡草黄色与褐色浅层发丝状细纹和细斑,卵为椭圆形或宽卵圆形,卵的大小为22-22.5毫米×17-18毫米。
亚种分化
(以上内容来自:)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灰头鸦雀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灰头鸦雀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种群趋势未知。在中国曾广泛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种群数量亦较丰富,但近来在不少地方已很难见到,仅部分地区还较常见。
参考资料
Paradoxornis gularis.IBC Bird Collection.
灰头鸦雀.中国数字科技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5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