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钱东镇灰寨村(包括塔护自然村)位于国道324线饶平境复线始端。北倚佳木繁阴的大北山,南朝天然良港三百门,四季分明、依山傍水、土地平坦、物质丰富、水源充沛、水质洁净、空气清新、广聚人气、风景秀丽。是闽粤交通的门户、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辐射的交接点。
基本概况
灰寨村地处国道324线西侧,面海背山,由二个自然村(即灰寨和塔护)组成,全村耕地面积3500亩,山地面积7000多亩,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庄。全村2012年农业总产值约600多万元,工业总产值(主要是建筑队、手工、加工业等)约300多万元。集体收入80万元,人均年收入近6000元。位于青山埭和天平堤的虾蟹池600多亩,年创纯收入300多万元,成为我村的主要特色产业。塔护村(俗叫拍铺村),是灰寨村属下的一个自然村,与灰寨村毗邻,全村共754人(含在外地居住81人),国道324线从村前通过,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庄。
灰寨村地处饶南沿海地带,土地肥沃,面海背山,气脉恢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鱼米之地。明清时间闽粤官道、今国道324线都从村中经过,是闽粤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古往今来,留下了很多历史古迹和历史文物,如位于灰寨村大北山的名刹古寺--林姜寺,始建于宋淳宗四年,有粤东第一寺之称;位于大北山顶的宋帝路;还有近代的历史文物:如位于大北山柏寒尖的战壕,是国内第一次
土地革命时期南北军激战时留下的;位于塔护大厝内的宋井,始建于公元1271年,距离海(咸)水仅有十步之遥,但井水清澈甘醇、可口;座落于大北山主峰南麓的丁未革命烈士墓(即塔护村人称古人公墓),是近代史的革命遗迹,该墓位于大北山主峰南麓,气脉恢宏,龙度非俗,靠山面海。名胜古迹甚多,文化载体深厚。
为改善村的居住环境,关心民生,解决村民行路难的问题,村按照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在村民的共同努力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1994年筹资100多万元,建设由大北山山泉供水的自来水厂,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2007年和2009年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将贯穿全村主要道路(约5公里),全部铺上水泥路面。同时装上路灯,2011年又投资50万元,对连接村东、西片的灰寨溪危桥进行改造,确保村民出入平安;主要道路两边种上绿树,美化环境。并组建一支环卫专业队,对当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当日运走填埋,给村民一个洁净卫生、优美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实行
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从“以粮为纲”迅速转为发展“三高”农业。如虾、蟹、
淡水养殖、“三鸟”养殖等,比传统的种植水稻创值翻了几番,仅位于青山埭和天平堤的600多亩池塘,年创纯收入越过300万元,“三鸟”养殖也年创值在200万元以上。随着汕头、澄海等地的工业辐射,工副业日益发展,富余劳力洗脚上田,在附近加工厂或在家中作钩花、玩具、服装或组建建筑队,承包村民住房的建设等。有的到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发达地区创业或打工,村民年收入不断增加,不仅达到温饱,而且逐渐趋向小康生活水平。
经济状况
农业
全村与时俱进提出“抓典型、抓推广、抓提高”的工作思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通过实行因地制宜、办点示范、加强扶持和服务等配套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几年来全村种植特色作物、
淡水养殖面积突破2800亩,其中种植水果1000亩、莲藕100千亩、种蔬菜200亩;养鳗、鱼、虾、蟹1500亩。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目前全村农业初步形成了特色化、规模化、商品化的生产模式。
工业
灰寨村切实加强组织建设,积极推行党务、 村务公开,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确立“工业立村、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硬软环境,支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近年来,村新办民营企业4家,计划新增投资额400万元。目前,该村拥比较有规模的民营企业6家,在厂职工人数2000多人,企业年总产值超1.5亿元,每年为国家创税收300多万元。
教育卫生
教育
灰寨村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村战略,多方筹集资金增大对教育的投入,全面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1992年12月灰寨小学新校舍竣工交付使用,校园占地面积110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96平方米,总造价230多万元。
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各种功能室初具规模,有
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广播室等。
学校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近年来,考上县级重点中学有数十人;学校潮州民乐队屡获镇、县、市级奖;学生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县级中小学生书画展,其他各项竞赛活动成绩也常名列前茅,多年被评为县、镇级先进单位。
灰寨小学现在是饶平县规范化学校。
卫生
灰寨村政十分重视民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做好村容美化、绿化工作。投入资金3万多元清
理改溪排洪沟、排除淤泥、清理水面浮萍、杂草;年投入资金8万元,调整充实村卫生清洁队,配备垃圾运载车辆,整治、净化、美化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基础设施
在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党政争取上级拨款、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各项民生工程。2003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80多万元从荣洽山庄引来自来水、安装供水管网,满足群众饮用水需求;投入资金150多万元用于1000亩农田标准化建设、整治改溪路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增产增收;争取市交通部门支持,投入290多万元建设8公里长的环村路、村中路水泥路面、安装路灯。现在全村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容面貌焕然一新。
主要古迹
林姜寺
林姜寺又名宝寿寺,位于钱东镇灰寨村北面约1.5公里的大甲南麓。据《三阳志》载,原为林姜铺,后改名为寺。创建于宋淳熙四年(1177年)。坐北向南,土木结构,两进院式,行东南面偏门。据说古时该地建有厅房99间,建筑规模可与潮州开元专媲美。但经历代兵戈沧桑,今存墙基依稀可见。该寺现保留宋淳熙四年造的石槽一个,长200厘米,宽80厘米,高60厘米。寺里还有宋代莲花型石香炉、宋瓷炉、石佛等古文物。该寺是饶平古刹之一。
古人公墓
距离村西一公里的大北山主峰南麓“古人公墓”,(又名:丁末革命烈士陵园)是该村辖下的塔护自然村慈善会和中国红十字会饶平分会于1983年4月15日重新修建的。每年农历2月15日,从闽、粤及周边各县前来拜遏的人络绎不绝,超过三千人次。都传说“古人公墓”灵显,每来祈祷,有求必应,这个神秘之谜最终被有关专家揭开了。经查明:“古人公墓”里的十九具遗骨,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第三次国民革命起义,义军夺取黄冈后,进军井洲,与清政府的潮州镇台黄金福部进行浴血大战,壮烈牺牲于海上,后随海潮漂浮至塔护村前海滩的十九名烈士。(详见蔡钦洪:《 百年烈骨一揭开“古人公墓”之谜》 一文)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