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腹噪鹛
画眉科噪鹛属鸟类
灰腹噪鹛(学名:Garrulax henrici)是画眉科、噪鹛属鸟类。中型鸟类,体长21-25厘米。额黑色,头顶黑或灰色,眼先、脸白色。上体橄榄褐至棕褐色,尾和内侧飞羽具窄的白色端斑和宽阔的黑色亚端斑,外侧初级飞羽外翈蓝灰色或灰色,颧纹黑色。下体多为浅棕色;嘴、脚黄色。特征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动物学史
特雷莎(Dresser,1905)曾在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曲水县加桑(Chaksam)一带采得噪鹛标本,订为一个独立种Garrulax tibetanus,后经卢德洛(Ludlow,1944)查看过,认为这不过是灰腹噪鹛的同物异名。灰腹噪鹛曾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单型种。但李德浩等(1978)发表灰腹噪鹛的一个亚种,即古琴亚种(Garrulax henrici gucenensis),不过这个亚种确立与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形态特征
指名亚种:头顶暗灰褐;上体灰橄榄褐;两翅表面与背同色,飞羽黑褐,初级飞羽的外翈蓝灰,其基部自第3-8枚均带暗棕色;次级飞羽的外翻暗灰褐;尾羽亦暗灰褐色,微具若干黑褐色细狭横斑;中央尾羽末端微白,外侧尾羽均具宽阔的白端;眼先直至耳羽暗栗色;眉纹自而细,在眼后更明显些;脸部具有宽阔的白色颊纹。下体与上体羽色相似,但较浅淡,有时还带些黄褐色;尾下覆羽栗红。雌雄同色。虹膜深红;嘴橙褐;脚、趾及爪等暗黄褐色。
古琴亚种:与指名亚种近似,但飞羽和尾羽的基部均无橙黄色;嘴为黑色,而非若指名亚种之为暗橙或橙褐色;该亚种不具宽阔的白色颊纹;眼先、贯眼纹和耳羽等也不似指名亚种之为栗褐色。在这些方面,本亚种显然与灰腹噪鹛的指名亚种不同,但却与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相一致,所以该亚种可能只是灰腹噪鹛与橙翅噪鹛的混交类型。
生活习性
习性:灰腹噪鹛栖息于海拔3200-3800米的河谷阶地锦鸡儿灌丛和阳坡杨树林及青冈灌丛地带。繁殖期中大都成对。平时常十多只结集小群,低飞活动于地面上或灌丛间,有时偶见于杨树枝头。有时与黑顶噪鹛一道活动。
食性:灰腹噪鹛为杂食性鸟类,会在固定的时间及地点觅食。除了取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蚜虫、花瓣、甲虫、菜青虫等),还会取食人类丢弃的食物(面条、面包屑、水果等)。
叫声:笛声whoh-hee及喳喳的叫声。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于中国、印度东部阿萨姆。
中国: 分布于甘肃西南部、陕西南部、山西文水以南、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省,东至江苏、浙江、福建,南到广东、香港、广西,西至云南西部、四川、贵州和西藏东部(林芝、野贡、波密、芒康、左贡、朗县洞嘎、然乌)以及昌都等地。
繁殖方式
灰腹噪鹛开始产卵时间为4月中旬,卵天蓝色,椭圆形,表面光滑,钝端有棕色斑点。卵长径29.6±0.4毫米,短径20.3±0.17毫米,平均卵重为6.66±0.12克。窝卵数2-3枚。
灰腹噪鹛多选择在胸径小,但枝条距离地面低,较为茂密,隐蔽性高,稳定性强的针叶树上筑巢,较少使用阔叶树和灌丛。竹子茂密且隐蔽性高,但由于稳定性差,导致繁殖失败。校园中灰腹噪鹛选用塑料薄膜作为巢材,与中国南充市白颊噪鹛巢材选择相似。
巢穴形状似碗,筑在树中隐蔽的位置,双亲共同参与筑巢。巢材选用干草、细树枝、树皮、草根、塑料薄膜等,结构精细。平均量度为:巢内径9.9±0.5厘米,外径16.0±0.5厘米,巢深7.7±0.4厘米,巢高14.6±0.6厘米。
灰腹噪鹛利用的巢树共11种,其中75%的巢建在针叶树上,包括北美短叶松、雪松、刺柏、落叶松、林芝云杉、青海云杉;12.5%的巢筑在阔叶树上,包括垂柳及冬青;8.3%的巢筑在灌木上,包括绢毛蔷薇和火棘;禾本科植物仅有西藏箭竹1种,占总巢树种类的4.2%。
根据行为观察,确定灰腹噪鹛的繁殖期行为谱包括休憩、理羽、觅食、移动、警戒、求偶等13种行为(表1)。
灰腹噪鹛求偶期行为类型有休憩、理羽、觅食,移动,警戒、求偶、其他、鸣唱8种行为。其中觅食所占的比例最多,占总时间的32.03%,其次是移动占29.27%,休憩占14.87%,求偶占11.31%,鸣唱占5.91%,理羽占4.91%,警戒1.3%、其他行为(驱赶、排泄、躲避、筑巢等) 仅占0.4%(表1)。为补充求偶期能量消耗,灰腹噪鹛会投入较多的时间用于觅食,其移动行为多用于觅食地及活动区域之间的穿梭,为寻找更高质量的觅食地及食物。
灰腹噪鹛求偶期日行为节律分析显示:觅食行为的日节律波动较大,在9:00及18:00各出现一次取食高峰;灰腹噪鹛日间大多数时段均有较多的时间用于移动,仅次于觅食,而且分布比较平均,波动不大,只是在7:00及17:00两个时段略高。灰腹噪鹛多在柳树和针叶树上休憩,在14:00-17:00时段用于休憩的时间偏多。求偶行为主要在11:00-14:00,12:00达到峰值,多发生在较为固定聚群活动的柳树上。鸣唱行为多集中在早晨,到下午呈递减趋势。
求偶期灰腹噪鹛大多集群活动,觅食行为时间所占的比例最高,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能量。求偶时,雌雄鸟相互靠近,用喙或爪子彼此理羽,持续时间较长。警戒行为发生频次较少,当观察者持续出现且无明显威胁动作时,灰腹噪鹛可在观察者周围觅食,适应能力较强。5月下旬灰腹噪鹛不再聚群活动,多成对活动,求偶期结束。
灰腹噪鹛双亲共同参与孵化。孵卵期行为包括卧巢、离巢、翻卵、理羽。其中卧巢行为所占的时间最多,理羽发生的频次很低卧巢期间,亲鸟为保障正常的孵化温度而进行翻卵,翻卵行为多发生在卧巢开始及中期。
灰腹噪鹛双亲共同育雏,时间主要用于卧巢和理巢。亲鸟理巢主要为整理巢材、捡拾雏鸟粪便到巢外及调整巢内雏鸟的位置,一般发生在喂食结束后和卧巢开始前。平均每小时喂食3次。灰腹噪鹛喂食雏鸟的方式有两种,单亲喂食及雌雄共同喂食,其中单亲喂食的频次更高。理巢行为多发生在喂食行为之后。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无危(LC)。
参考资料
灰腹噪鹛.liveinternet.
灰腹噪鹛.国家动物博物馆.
Brown-cheeked Laughingthrush.The IUCN Red 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5:00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