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作为一座拥有几千年历史、并且筑城位置基本稳定的古城,在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后,孕育了众多颇有历史文化积淀的街巷。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那些弥足珍贵,充满浓郁传统特色的街巷和建筑也很多不复存在了。昔日活生生的实物如今大多只是抽象为地名和故事里的符号。过去在外相遇的宜春籍人,多以能说出“九街十八巷”名称,才算真正的宜春人。九街十八巷之由来,始自何时,无从考证。同时街巷名称,因时而变,故各个时期所指,也不尽相同。但不少街巷名都有着独有的来历和悠久的故事。记者采访了市史志办的袁赣湘副调研员,走访了一些古街古巷,查询了《袁州县志》等,在这里找寻到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后转向西至灵泉池,成曲尺形。此处原有一株大柳树,历称柳树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灵泉池为巷名。有建于
三国时期宜春城现存最古老的塘井—————灵泉池等。后来有人考证认为,灵泉池即是宜春泉,而宜春则是以宜春泉而命名的。古书记载: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也就是说宜春因泉而得名,因为先有“宜春泉”,后有宜春县。在汉代的时候,用灵泉池里的水酿的酒是当时的贡品,享誉全国。灵泉池现存于秀江宾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