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迹乡,明朝洪武初年始设,其地原本分属于盱眙县的太平乡和唐兴乡所辖。明神宗万历时泗州知州曾惟诚在其所撰《帝乡纪略》中,有“今乡名亦自洪武后改称灵迹”。又有“太祖生钟离之东乡,即盱眙之唐兴灵迹诸乡也”的描述。另据康熙《盱眙县通志》载:盱眙县所辖共八乡。而位于县西南方向,即现在已经划归安徽省明光市的地区,主要有四个乡,分别是:“唐兴乡,在县治西,管图七:旧县镇、七里铺、女山湖、山后铺、土沛集、红庙集 、长山集。”“太平乡,在县治西南,管图六:河稍桥、木场河、开化寺集、石坝集、津里镇、河稍桥南。”“淮陵乡,在县治西北,管图五:白杨寺、大义集、西大义集、紫阳集、浮山集。”以及“灵迹乡,在县治西南,管图四:红庙集、查家埠、土沛集、上店铺。”
可见,新设灵迹乡所辖的四个村镇,是分别从唐兴乡和太平乡中分拆而来的。甚至其中有的较大村镇还是分而治之的,这一点从两乡管图之中重复的地名就可以看出。据康熙《盱眙县通志》所附的“盱眙县境内总图”,可知灵迹乡所辖的四个主要的村落,均位于盱眙县境最西边的方向,并且还标注有其地与盱眙县城之间的距离。根据自南而北的排列顺序,分别是:红庙离县一百二十里、上店铺离县一百二十里到临淮县界、查家埠离县一百里、土沛集离县一百二十里。
由此看来,新设灵迹乡所包括的范围,正是以朱元璋的出生地,赵郢村(明初即被更改为赵府)一带作为东方的边界,而西边则是与当时钟离县界相邻,南边直至定远县界(此处非今天明光与定远的县界,而是民国21年未拆定远东,分别是:嘉山保、大北保、大南保(大横山堡)、潘家营、三和集、槐墟院共6个保,予新建嘉山县之前的旧界。),北边是至五河县及盱眙县西北淮陵乡之间的区域。其中红庙与查家埠均为盱眙县志中有记载的古渡口,也是当时人口相对聚居的地方。新建灵迹乡的管图,虽然相对盱眙县城是位置偏僻之地,但是却包括了池河下游两岸,以及女山湖与花园湖之间的广大区域。实际上确是一处土地肥沃、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另外1970年前后挖掘位于明光市火车站东面1.5公里处,本地俗称的曹姑坟时。所出土的“陇西恭献王”塘志,中有:“诰命追封陇西王谥恭献,卜以是年十二月庚申,归葬盱眙县灵迹乡冷水涧之原”。此志为参军国事安徽定远人李善长所书,时间是“洪武十四年,仲秋,甲子立”。此墓之主乃朱皇帝封之为曹国长公主的仲姐与其夫李贞的合葬墓。同样内容也见载于《明实录》卷120中,其文曰“车驾临奠,追封陇西王,谥恭献。十有二月庚申,葬于盱眙县灵迹乡斗光山之原”因此今天的安徽省明光市区,就是明初新设灵迹乡的所在。又据清康熙43年(1704)刻本,盱眙《李氏族谱》世系一之先世源流中记载:“世居之地本属太平乡,明太祖以龙潜所在,分立灵迹乡,赐山名曰明光,故为明光集”。由此可知,李氏族谱的记载,与盱眙李氏一世祖李贞墓志中的描述,都说明了“明光”和“灵迹乡”等地名的存在,与朱元璋出生地之间不可分割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