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始建于
北宋治平年间,是
宁化县湖村镇最早的一座
禅寺,坐落在
岩顶山间的一块宽敞平地上,燕僧庆善禅师云游与此,观其山清水秀,堪为寺院圣地,乐而筹资兴建。
灵隐寺,始建于北宋
治平年间,是湖村最早的一座禅寺,坐落在岩顶山间的一块宽敞平地上,燕僧庆善禅师云游与此,观其山清水秀,堪为寺院圣地,乐而筹资兴建。
禅寺山脚,还有一好去处——水晶洞。灵隐洞洞壁上留下的明代诗文和由7个漏斗组成的岩溶漏斗群,堪称奇观。当前,整个灵隐寺风景区已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所规划的八个景区之一。
据史料记载,曾用名有:佛隐山、佛隐岩、岩顶禅室等。相传南宋
乾道二年(1166),浙江杭州惟一禅师,授经访友于此,闲暇与诸僧游览此山,视其景酷似杭州灵隐,因而更名灵隐寺,沿用至今。
灵隐寺,始建于宋治平年间(1064 — 1067),传说有燕僧名庆善,当年云游至此,观其山峦重叠、山青水秀,堪为建寺圣地,遂结茅而居。随后在洞内构筑佛殿,塑樽设坛传诵佛经,庆善师徒不辞劳苦历时3 年筹建,于治平四年(1067)落成。正殿飞檐雕栋,十分壮观,用紫檀雕塑三宝佛。殿前是弥勒大佛,左右侧殿分祀观音和文殊菩萨,曲廊分布其中,厢房禅室两直排开,膳厅可容二百多人进斋。鼎盛期住僧80 多人,田产上百担。
顺治庚寅(1650)和咸丰戊午(1858),流寇充斥,在此筑寨为营,僧尼涂炭,屡造溃贼劫掠,寺破僧迁,从此灵隐寺逐年衰落。至民国后期,寺院荒芜。1985年秋,在陈姓村民的积极倡议下,四乡信众出钱出力,灵隐寺得以重建,经历届住持多年努力,靠民间布施,配套逐步完善,亭台楼阁、度假山庄接幢而起,一条从湖村直达该寺的环山公路已于2001年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