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
汉语词语
灾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zāimín,是指因为各种灾害(泛指自然灾害)而被迫撤离家园的当地居民以及需要救助的人们。
解释
亦作“灾民”。遭受灾害的人。给水灾灾民的紧急救援
出处
郭沫若《女神·棠棣之花》:“我们的眼泪切莫洒向此时,你明朝途中如遇着些灾民流黎,骷髅骴骨,你请替我多多洒雪些吧!”
(1).悲鸣的鸿雁。 南朝 宋 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诗:“哀鸿鸣沙渚,悲猨响山椒。”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 清 孙枝蔚 《泊舟毘陵触目有述》诗:“傍晚朔风急,哀鸿断几行。”
(2).《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哀鸣嗸嗸。”《序》云:“《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后以“哀鸿”比喻流离失所的人们。 清 洪升 《长生殿·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胡卢依样君休问,中泽哀鸿血未枯。”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参考资料
灾民.在线汉语词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4 03:15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