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PREPARATA),系
豆科植物,炙
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
俗称炮制,就是将
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 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具甜味。茎
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
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甘草常生于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土壤中。
分布范围
全国大范围有,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四川一带。
炮制方法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蜜炙法: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除另有规定外,每100千克炮炙品用炼蜜25千克。)
甘草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第二年春天4月份播种,磨破种皮,或者用温水浸泡,沙藏两月播种。再者用60℃温水浸泡4~6小时,捞出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上盖湿布,每天用清水淋2次,出芽即可播种。7~8月份播种,不催芽,可条播和穴播,行距30厘米开1.5厘米沟,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2~3厘米土。穴播:株距5厘米,每穴播5粒,覆土后一定要注意种子和土壤密接,土干要浇水,每公顷用种子30~37.5千克。
根状茎繁殖
结合春秋采挖甘荔时进行,粗的根药用,细的根茎截成4-5厘米的小段,上面有2~3个芽,头一年秋天地整好的畦内,行距30厘米开10厘米深的沟,株距15厘米把根平放,覆土正平、浇水。
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湿润,干要浇水,苗长出2~3片真叶按株距10~12厘米间苗,此期地无草。根状茎露出地面后培土,拔除杂草,防止草丛生,第一、二年和粮食等作物间套种,合理利用土地。封冻前,追施
农家肥料2000~2500千克。
采收加工:种子繁殖3~4年,根状茎繁殖2~3年即可采收。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甘草根深,必须深挖,不可刨断或伤根皮,挖出后去掉残茎。
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去掉
芦头、毛须、支杈,晒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也可在春季甘草茎叶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加工时做到皮净身干,单条顺直,两头见刀,口径整新,根茎分拢,按类归等。
栽培技术
病虫害
锈病
被真菌侵害后,叶的背面出现黄褐色的疱状病斑,破裂后散发褐色粉末,是病原菌的
多孢子堆和复孢子,8、9月形成褐黑色的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把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洒0.3-0.4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钢400倍液。
褐斑病
被
真菌感染后,叶片产生圆形和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1:1:1~16O
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1500~Z00O倍液。
白粉病
被真菌中的半和菌感染后,叶片正反面产生白粉。
蚜虫
又叫
蜜虫、腻虫,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时造成茎叶发黄。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植株和落叶深埋。发生期喷50%
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数次。
红蜘蛛
8月份左右发生,9月份左右危害严重,主要侵食叶片和花序。叶片被害后,叶色由绿变黄,最后枯萎。此虫多藏于叶背面。
防治方法:可用0.2-0.5
波美度石硫合剂加米汤或面
浆水喷洒。
功效作用
功效滋阴养血,益气通阳,复脉定悸。主治
心阴阳两虚证,后世医家在张仲景临床应用基础之上将其扩展用于治疗虚劳、肺痿、肺燥阴伤等证.现代医家则用于治疗
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性疾病.
临床应用
1 健脾益气和中
《本草述钩元·卷七》凡心火乘脾, 腹中急痛, 腹皮急缩者宜信用之。健中汤用之以补中而缓脾急。对于脾胃倦怠, 心虚悸动引起的疾病, 本品甘平, 益气补中, 故可用于多种气虚证, 如脾胃虚弱, 气短乏力, 食少, 便溏者, 常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 以增强健脾益和中之效。若心气气虚不足, 心悸动, 脉结代者, 本品又配熟地、麦冬。
对咳嗽气喘, 本品有润肺止咳平喘, 药性甘平, 故无论外感内伤, 寒热虚实, 以肺失宣降, 气喘咳嗽, 均可应用。如寒痰停饮喘咳配半夏、干姜、细辛等同用的
小青龙汤均以本品止咳平喘之良药。
对痈疽喉痹、药食中毒, 本品甘以解毒, 治痈疽喉痹药食中毒, 有良好的解毒之效。如用于火毒疮疡, 常与金银花、天花粉、白芷等清热解毒同用如
仙方活命饮。
如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 本品味甘缓急止痛, 常与桂枝、芍药、饴糖等同用, 治脾胃虚寒, 脘腹挛急作痛, 如小健中汤;与芍药同用, 甘酸化阴柔筋止痛, 以治四肢挛急作痛, 如芍药甘草汤;又甘草梢善止茎痛, 配木通生地, 竹叶同用。还可用治口糜, 淋痛, 如导赤散。
2 调和药性
《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采著》元胡、瓦楞子、甘草配伍特点是:益气化痰瘀和中止酸止痛, 甘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三药合伍, 痰瘀兼化, 相辅相成, 化滞中寓和中缓急, 则不伤正而增止酸止痛之功。本品甘平、药性和缓、能升能降, 能浮能沉, 故与寒热、温凉补泻各类药物同用, 有缓和药性, 调和百药之功。如与石膏、知母等寒凉补泻各类药物同用, 如白虎汤, 以防寒凉伤胃;与附子, 干姜等温热同用, 如四逆汤, 以防燥热伤阴;与大黄、芒硝等泻下药同用, 如调胃承气汤, 以缓其速下, 泻不伤正;与人参、白术、当归、地黄等补益药同用, 如八珍汤, 以药效缓慢持久。本品最善调合百药之性, 因此固有“国老”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