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翅朱雀(学名:Carpodacus rhodopeplus):体长13-14厘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深色
朱雀。繁殖期雄鸟具浅粉色的长眉纹,腰及下体暗粉色,特征为三级飞羽及覆羽具浅粉色点斑。雌鸟无粉色且纵纹密布,下体淡皮黄,眉纹长而色浅。三级飞羽浅色羽端有别于
玫红眉朱雀及
红眉朱雀的雌鸟。藏南
亚种雌鸟的三级飞羽具浅色羽端但无浅色眉纹。藏南亚种较指名亚种体小而粉色较淡。虹膜深褐色;嘴近灰色;脚粉褐色。
形态特征
雄鸟额、头顶、枕、后颈和头侧玫瑰红褐色,眉纹粉红色长而宽阔。背、肩褐色或栗褐色、具暗色纵纹和粉红色羽缘,腰和尾上
覆羽玫瑰粉红色。尾暗褐色或褐色、具红棕色羽缘。两翅暗褐色或黑褐色,羽缘淡红色或红褐色,中覆羽尖端玫瑰粉红色,大覆羽和三级飞羽
外翈具宽的淡棕色羽缘,尖端并具玫瑰红色斑点。颊、颏、喉胸玫瑰粉红色,有的微具细的黑色纵纹,胸具赤红色尖端,其余下体淡玫瑰粉红色,尾下覆羽红褐色,羽尖赤红色。
雌鸟上体黄褐色或棕褐色、具黑褐色纵纹,背部部分羽缘白色。眉纹皮黄色,贯眼纹暗褐色。腰沾橙红色,两翅和尾暗褐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皮黄色羽缘,内侧
次级飞羽外翈淡黄色,其余飞羽具窄的赭褐色羽缘。颊、耳羽和下体暗皮黄色或赭黄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纵纹,胸以下纵纹逐渐变细而不显。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暗褐色或角褐色,下嘴较淡、黄褐色,脚褐色或黄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6-20克,♀16-20克;体长♂142-150毫米,♀140-154毫米;嘴峰♂10-11.5毫米,♀9-11毫米;翅♂66-76毫米,♀67-75毫米;尾♂62-73毫米,♀64-70毫米;
跗蹠♂18-21毫米,♀19-22毫米。(注:♂雄性;♀雌性)(指名亚种)
共有二个种。藏南亚种体色较暗,雄鸟通体浸透着红色,
翕部纵纹较著,腹尾下覆羽少褐色,雌鸟通体较指名亚种更多褐色,上体纵纹亦较多。
栖息环境
栖息于高山灌丛、草地、祼岩和山上部针叶林、竹丛和杜鹃灌丛中。海拔高度在西藏和云南西北部较高,夏季在海拔三千米以上,最高时可到海拔5100米的高山草甸、灌丛和祼岩,冬季可下到2500米左右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山灌丛。
生活习性
留鸟。常单独和成对活动,也结成小群,尤其秋冬季喜集群。主要在地上活动和觅食,休息时多站在树上和灌木上。性胆怯而机警,在地上觅食时,遇到惊扰,立刻飞到树上或藏匿于竹丛或灌丛中,活动时亦较安静,较少鸣叫。
主要以草子和植物种子为食,也吃果实和少量昆虫。主要 有禾本科、沙草科等杂草种子、麻子、野葡萄、草莓以及十字花科种子和菜子。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国、印度和尼泊尔。
指名亚种分布于中国甘肃南部舟曲、西固、四川北部平武、中部峨眉山、宝兴、天全、西部康定、瓦山、二郞山、南部峨边、美姑、甘洛和云南西北部丽江、怒江、澜沧江间山脉、泸水等地。
藏南亚种分布于中国云南西部泸水、盈江、碧江,西藏南部亚东、嘎宗、东南部察隅、桑曲、久东、排龙和东北部昌都地区东南部和西南部。尼泊尔、孟加拉国、印度阿萨姆等喜玛拉雅山地区。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7月,每窝产4-5枚卵,深蓝色,大小为21.0-23.3毫米×16.0-17.1毫米。其他住信息知之较少。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参考资料
点翅朱雀.Oriental BIRD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