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理工学院(Yant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
山东省烟台市,是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历史
2005年1月,通过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
2006年4月,在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1号令)落实情况的检查中,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2012年,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厅独立学院综合检查和专项调研。
2021年2月,教育部同意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转设为烟台理工学院,学校标识码4137013359;同时撤销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建制。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3个院部,开设43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院现有教职工930人,其中专任教师71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90.15%,高级职称占比37.56%。拥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泰山学者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烟台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
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3项,省级优秀教材5部。
截至2022年12月,现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一流教材1部。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全国高校微课竞赛三等奖1项;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等7类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0项、省级三等奖7项、省级优秀奖20项;另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等奖项3项。
截至2022年12月,近五年,有1331名学子考取了研究生,其中2021年考取研究生297人。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获得世界级一等奖1项,国家一等奖75项、国家二等奖263项、国家三等奖412项、国家优秀奖15项、国家优胜奖16项、省特等奖27项、省一等奖155项、省二等奖249项、省三等奖266项、省优秀奖52项、省优胜奖10项等,合计奖励1558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3月学院拥有省级平台黄河流域美丽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1个,烟台市特医食品重点实验室1个、机器人应用研究院1个、金融投资研究院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院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9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1项,发表高层次论文756篇。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现有馆藏纸质图书百余万册,收录电子图书370余万种。为满足我校师生科研、教学和学习需求,提高我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水平,图书馆先后购买了“中国知网”、“超星汇雅电子图书数据库”、“读秀知识库”、“超星手机移动图书馆”及“中科VIPExam考试库”等电子资源数据库,试用数据库多个。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该校徽主体造型由原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校徽传承而来,与“烟台理工学院”英文首字母“Y”“I”“T”的变形相契合。海鸥喜欢群集于富饶而美丽的海域。因此,有集群海鸥的水域必然充满着生命与活力。坐落于美丽海滨城市的烟台理工学院就是知识的海洋,莘莘学子好似海鸥。距离学校大门五百米的黄海之滨,常有成群结队的海鸥逐浪展翅、上下翻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生生不息的海洋充满勃勃生机,寓意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帆船取自“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寓意着学校扬帆起航,再创辉煌。
校徽整体造型完美地融合进海鸥和帆船的元素,海天一体的蓝色体现着烟台理工学院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垠的博大胸怀。
精神文化
自强博识,求新致道
厚德、博学、高效、创新
乐学、静思、自主、合作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烟台理工学院东临黄海,西依青山,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是育人治校的理想场所。
校友情况
学校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