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厥证
中医病症名
热厥的证治禁忌及误治的变证。其证四肢厥逆,身热面赤,唇燥大渴,口干舌苦,目闭或不闭,小便赤涩短少,大便燥结,不省人事。”《卫生宝鉴·厥逆》:“手足虽冷,有时或温,手足心必暖,脉虽沉伏,按之则滑,其证或畏热,或渴欲饮水,或扬手掷足,烦躁不得眠,大便秘,小便赤,此名热厥。古人所谓阳极发厥也。”根据病情轻重,选用白虎汤、大承气汤、双解散、凉膈散。《杂病源流犀烛·诸厥源流》治热厥手足独热者,用宣火郁汤;热厥兼游赤者,用升阳散火汤;便秘者,用大柴胡汤;谵语身冷,遗溺自汗者,用白虎汤;烦渴躁妄,失于攻下而手足冷甚,但不过肘,或身冷而反见阴象者,用白虎汤;妇人热入血室,因而发厥者,治以童便为君,加赤芍、生地、牛膝、丹皮、桃仁。本证见于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热病过程,或伴有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参见阳厥厥证条。
简介
中医学中“厥”的含义有二:一为昏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一为厥逆,亦称厥冷,系四肢清冷不温,即肢厥。《伤寒论》第337条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厥逆又分寒厥、热厥。《 素问·厥论》首先提出“热厥”一词,“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张仲景论及了外感病阳明实热内结致厥。
辨证要点
推断里热的轻重。
临床特征
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但按之柔软,不拒按,无外形胀急。胸中烦热,口干且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寸关部之脉浮盛。
病体渊源
中医病机:热厥证多由伤寒之邪在表而误用下法,使热邪传入;或不因误治,表病传里;或由于素体阳盛,过食辛辣厚味,聚而生热;致使无形之邪热聚于心下,气机痞塞不通而成。病变部位在胃脘,属于阳热实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0 10:05
目录
概述
简介
辨证要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