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日早晨,热带风暴“
纳尔吉斯”(英语:Cyclone Nargis,JTWC编号:01B)在
缅甸的海基岛附近
登陆,最高时速超过190公里。2008年5月3日,缅甸政府当天宣布5个省邦为灾区,人员伤亡不详。2008年5月5日,热带风暴已造成至少22500人遇难,随着救灾深入,死亡人数还可能继续上升。缅甸政府2008年5月19日发布公告,从2008年5月20日上午9点开始,缅甸全国将哀悼3天,下半旗悼念在强热带风暴中死去的遇难者。根据政府的官方统计,风灾遇难者已达77738人,仍有55917人失踪,还有250万灾民处境十分艰难。
伤亡人数
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突袭缅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缅甸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这场灾难共造成22980人死亡,42119人失踪,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约翰·霍姆斯2008年5月9日说,联合国估计150万人受到灾害严重影响。缅甸政府2008年5月19日发布公告,从2008年5月20日上午9点开始,缅甸全国将哀悼3天,下半旗悼念在强热带风暴中死去的遇难者。根据政府的官方统计,风灾遇难者已达77738人,仍有55917人失踪,还有250万灾民处境十分艰难。
风暴路径
“纳尔吉斯”的移动路径出乎专家意料。
世界各主要
气象预报部门2008年4月28日从“纳尔吉斯”向印度靠近时便开始监测其移动路径。如气象部门所料,风暴向东急转。然而,它没有按照惯常路线进入孟加拉国或缅甸西北部山区,而是突袭缅中部地势低平的伊洛瓦底三角洲。
美联社2008年5月9日援引
美国关岛大学气象学教授马克·兰德的话说:“我一看到(风暴)路径图就说,‘噢,这下可糟了。’将会形成巨大的风暴潮,简直就像‘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
美国“
地下气象员”组织官员杰夫·马斯特斯说,风暴“路线东转非比寻常”,矛头直指“缅甸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风暴登陆地点的地形也不利于减少其威力。
AccuWeather.com网站
气象预报主任肯·里夫斯说,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域广阔,地势低平,以致风暴潮上岸之后势不可挡。
此外,伊洛瓦底沿海地区多为养虾场和稻田,缺少林木,这也助长了风暴威力。
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专家杰夫·尼克尼利说,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是重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全球变暖
一些环保主义者认为,全球变暖也是重灾原因之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提出,海水温度上升将使热带风暴风力更大、雨情更重。
印度一环保组织负责人苏尼塔·纳拉因说:“尽管我们无法把具体灾害归咎于气候变化,但有足够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加剧热带风暴。”
“‘纳尔吉斯’是一个征兆,”纳拉因说,“风暴受害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他们的遭遇提醒着这个富裕的世界:我们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努力实在太少了。”
但不少人持不同意见。一些专家在
美国气象学会2008年1月召开的一次大会上提出,海水温度上升可能会减小风暴和飓风的强度。
美联社7日援引马斯特斯的话说,印度洋地区气象数据“出现时间太短,质量不够好,不足以用来判断全球变暖对热带风暴的影响作用”。
经验不足
缅甸气象部门在风暴登陆前6天已发布气象预警。缅气象与水文局(DMH)2008年4月27日开始发布“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预告,2008年5月1日向全国媒体发送简报,2008年5月2日风暴登陆当天,报纸头条均为相关消息。
然而由于“纳尔吉斯”是40年来第一个在该国登陆的热带风暴,民众显然缺乏抗灾经验。
1991年4月,热带风暴袭击孟加拉国,引发洪水泛滥,大约13.8万人死亡。由于吸取了这一灾难的经验,孟加拉国建立了更广泛的预警系统,并有了一套抗灾措施。孟抗灾专家阿提克·拉赫曼介绍经验说,事前将“风暴袭击地的居民转移到别处”可非常有效地减少伤亡。
然而,另一些专家认为,考虑到缅甸受灾区域较大,涉及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再加上不少村庄地处偏远,信息、交通不畅,事前疏散、转移人口的难度非常大。兰德说,大规模转移人口说来容易,但具体操作起来很难,因为灾区民众“无处可去,或因害怕失去财产而不敢离开家园”。
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尽管事先有预报,但风暴袭击地很多居民没有依照指示转移,军队事后派出2.8万名士兵参与救援,然而军队到达灾区时距飓风登陆已过几天时间。
这次灾害导致南部数州1500多人丧生,新奥尔良损失惨重。吸取了“卡特里娜”的教训,同年9月,美政府有效扛住了飓风“丽塔”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