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镇
古代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灭焉耆国置,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县西南四十里城子。《魏书·唐和传》: 与万度归讨焉耆,“后同征龟兹,度归令和镇焉耆”。即此。唐代为安西四镇之一,唐末陷于吐蕃。
历史沿革
北魏
李宝走后唐和接统后西凉余众,其部被称为“甘、凉以西兵”这是主要由原西凉所统凉州汉族(乡党)武装组成的一支劲旅,。北魏派遣成周公万度归西征,唐和所率“甘、凉以西兵”即为其主力之一,是役,魏军顺利设置鄯善镇。
太平真君九年(448),唐和又率军参加了万度归的第二次西征,焉耆之役,配合万度归,一举击溃焉耆王鸠尸毕那所统四五万精兵,迫鸠尸毕那亡奔龟兹,史载“魏主诏唐和与(车师)前部王车伊洛帅所部兵会万度归讨西域,(唐)和说降柳驴等六城,因共击波居罗城。”“至十二月,万度归进而西征龟兹,留唐和镇焉耆,柳驴戌主乙直伽谋叛,和击斩之。由是诸胡咸服,西域复平。”其后,魏军退师,委唐和留守,驻焉耆镇,成为北魏王朝驻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唐和孤军长期戍守北魏最远的西部边陲焉耆,一直到太武帝逝世。
兴安元年(452)北魏文成帝继立,唐和应召入朝,皇帝给予特殊礼遇,嘉奖他保卫西陲的卓勋。唐和驻节焉耆多年,威信之著干西域,其丰功懋绩,足与汉之班超前后比美。
虽然后西凉集团主事于452年被北魏调离西域,但自汉代至唐初,凉州李氏在甘新地区经过千年的经营逐成七宗五姓之首,西凉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李氏和诗人李白、李商隐尊为先祖。
唐代
焉耆镇在唐代是西域军镇安西四镇之一,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置焉耆都督府。由安西都护府统领。调露元年(679年)至开元七年(719年),碎叶取代焉耆为四镇之一,后又恢复其军镇地位。安史之乱后,四镇驻军主力赴中原勤王,吐蕃乘机进攻,四镇留守兵孤军奋战30余年。贞元五年(789年)陷于吐蕃。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13 20:4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