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子生,男,1961年生,河北省辛集市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91年在
中央美术学院随刘焕章教授学习雕塑,1993年在中国画研究院随黄胄先生。是
重彩写意派代表人物。
简介
1961年生于河北省辛集市,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跟随
刘焕章教授学习雕塑。1993年在中国画研究院跟随
黄胄先生学习国画\u901f写与收藏知识,1995年在故宫博物院跟随
杨伯达先生学习传统玉器鉴赏,2000年入
山西师范大学跟随
赵承楷先生学习书法,并入中国国家画院
张士增工作室学习艺术理论. 2004-2005年,推出完善现代中国玉器设计之新流派,将传统的国画、古瓷器、家具、竹木牙角诸杂项之长融于玉器表现,并吸收各种现代艺术形式,形成了当今现代北方玉器风格。2006出版发行《
重彩写意》画册,2007年巨幅国画作品《向阳花开》图、书法作品《吴昌硕诗意联》在
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人民日报》刊登其作品《携琴访友图》。部分作品被中国画廊联盟美术馆收藏。2008年中国画收藏文献《焦子生卷》刊行,同年《水墨华山》,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焦子生作品被收藏并获优秀奖。2009年负责参与文化部、文联等部门全国工艺大师选评案例工作研究。 同年与聚贤斋签约,在
刘庆刚先生精心策划下,将焦子生先生玉雕作品、
重彩写意作品推向世界各地。
玉石的琢雕是子生的本行,其堂号名曰“惜石草堂”。可见他有石破惊天的决心。子生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种匠人,他是一个极富创意的设计高手,善于中国文化的审美因素及中国画创作的章法布局及境界、观念等融合于雕刻之中,既有诗意又浑然天成。他虽居小城一隅,不求闻达,却在北方玉石雕刻艺术界可谓独树一帜,声名日隆。其间的堂奥,我虽愚笨,也可略知一、二。文化陶养及艺术感觉,会让他的玉雕艺术之路伸向更远的地方。
重彩写意
中国画
重彩写意既是传统又是创新,重彩写意在色彩的运用上对视觉的冲击更加强烈,重彩写意的表现力更强,尤其是对人物画和山水方面,重彩写意画更加赋予了作品很多生命力,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于传统的写意而已,更加夸张,给予作品更多的创作空间。目前我国
重彩写意代表人物焦子生先生作品《向阳花开》在重彩写意上堪称代表人物,焦子生在玉雕、重彩写意绘画、书法方面有极深的造诣,他把对国画重彩写意的理解注入到玉雕中,把玉雕构图又巧妙的融入到重彩写意的作品中,可以说焦子生开辟了重彩写意的新境界,在重彩写意方面成为了领军人物。中国现代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下变革和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画种。始于70年代初,延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程。它重新高举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民间重彩的旗帜,力求重振汉唐雄风,恢复色彩特有的表现力;它充分利用了现代色彩、材质运用方面的特长,大胆把西方抽象、及构成与装饰美感引进绘画中来 ,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极大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 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出现不仅在中国画坛形成了强有的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而且轰动了西方世界,广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称赞,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今天看来,中国现代重彩画兼容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它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与情趣和明快华丽的色彩,为中国绘画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空间。在当代中国画坛形成了一股以融合中西创新国画的潮流,并产生一批具有民族探索精神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重彩画大师及著名画家,如:
林风眠、
黄永玉、张光宇、丁韶光、蒋铁峰、周菱、刘秉江、胡永凯、张宏宾、张一民等。
散淡贤人
子生喜读书,但不死读书,更是喜读社会之大书。他虽不是科班出身,可他具有的知识背景与见识,不少专业人士难以企及,很多所谓的名家,如想脱去鹅黄的底子,却很难入子生眼矣。读书要读出见识来很是不容易,当今之教育现状让人有所体会。以技能和知识教育为主导并不能真实反映人的艺术才华,只能把人培养成‘经济人”、“工具人”,令其“有技能没思维”、“有专业没思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此等情形,大量没有精神涵养与境界追求的艺术作品被规模化地批量复制,大量工匠式的艺术从业人员走向社会,而真正的艺术家可谓凤毛麟角。其实,我们需要的是招回教育精神的灵魂,培养出和谐丰满的人,而不是有用的工具。可见,读活书是需要有才气与悟性的,不然何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慨;不然何有醍醐灌顶般地体悟。小才使人舌如巧簧,大才才能使人有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之气度。大才不是天生之丽质,而是惟养而悟得。也许只有远离喧嚣而找净土一隅,方能使文心落地生根。子生也好书、画,书法及水墨小品很是能释其心性,只是小城一隅,少人能知。也偶作艳丽之色,以迎俗目也。实不是其心性所发,只是朋友喜欢,如泡一杯茶,尝尝而已。他散淡平和的特质,正好暗合笔墨之精神,在文化精神的书桌上进行游戏,自然就在雄浑的骨子里呈透着逸气。皇宫大殿中有一块大匾:正大光明,以此明镜照看当下画坛,自是乌烟瘴气,充满玄而又玄的欺骗,正气、大气、光明之气象或被怪异、或被媚俗所挟持。拿茶来。不是要喝,而是将这四个字洗得干净些。
对子生来说,散淡是一种专注,平和是一种态度。源自生活的情感与专注的精神力量,为点燃的人性光芒输送着不竭的源流。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能够在艺术家的心里留下巨大的投影,使其获取最光彩照人的素材,并运用独特、丰富的情感,将心灵的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专注又是一种精神和境界。子生的散淡使他利用特有的方式,把所有的时间、精力与智慧注入他追求的事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子生的平和使生活情感和专注力量能够不断聚焦并放大,令人性之活水汩汩而出,虽是细流,却能奔流不息。
缘于对生存本源及民间艺术创造性的迷恋,子生的绘画艺术理念的内核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不断成长壮大。笔墨的意趣、写意所展现出的率真,构图平面、离散的整合效果,以及传统审美因素民间化的解构与重组等,都使他的水墨绘画有了一些新的颇具才情的表现,呈现出了不少缘于民间艺术的创造的智慧。子生似乎并不是刻意而为的探究,让我们对艺术与文化陶养的关系,以及艺术探索本身向人们所展示的那种真诚态度的重要性,在子生绘画艺术生发中,使我们对艺术有了更多、更为近距离的审视。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怪象丛生,可谓是自恋、自大、自欺、自私、自卑等人性中各种猥琐、阴暗的因素渐次凸显,并强烈地纠缠、集结在一起,升温发酵的结果。这种失去真诚的艺术,宛若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在尘世间毫无目的地怅然漂游、招魂。如果说当代中国绘画只能透过民间艺术的天真去寻找真诚,而不愿去摘下伪装的面具、不勇于舍去既得的利益,那么,当代中国的艺术家,包括形形色色的教授、博导们,在向黄天厚土间劳作的下里巴人的朝拜景象,将会成为21世纪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为他故,只为有一种态度,叫做真诚。同时,我们将会看到不少端着吓人架子的所谓大家,在美术发展史的天平上,最多能够出落成一个小名头就足已让其祖坟冒青烟。当然更有不少人会烟消云散。没有发自生存本源的真诚,就不会有历史天平上的重量-------无论是泰山,还是鸿毛。
子生艺术探索中自然、放松的原生状态也叫人向羡。没有压力,不强化目的性的书与画,表达与舒展的是一种心境与状态,不为画而画,而是想画才画。这似乎只能在喧闹的都市文化消费的远处,因为一种生命存在的寂寞与伸展需要才会有的空间里,演泽这种源自生命存在的故事。没有展览、不需要评奖、更没有相互间的虚捧与吹唬,这样,艺术的枝叶才会悄然地张开并成长,这时艺术离人的心灵才会越来越近。
有人戏称子生的学问是喝茶喝出来的,此话虽经不起推敲,但却说出了子生为人、为艺的自然状态。当子生嘱我写一篇文字的时候,漫笔半天才去回望他的生活状态。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存之中,有人随遇而安,终其一生;有人在平淡中唤醒了文的自觉与艺的创造精神,把人生的体验与生命的价值,在文化的长河中打下了一个个标记,成为一种永恒。虽然生命没有贵贱之分,但生命的价值就是在这种自觉与创造中实现了升华。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文化的自觉是一种文化理想、文化责任的显现。也许正是有了这一份理想与责任,才使子生在喝茶的时候,不断用心去领略中国文化的内美,找到了中国绘画艺术出新的一条路经。而这条路径,又恰恰非常适合他。不少人穷其一生,却走不到这条正途大道上来。所以我们说,子生是幸运的。
看来,喝茶也能喝出学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