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对比(Seam contrast)是指根据对比标志,研究、分析判断不同地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煤层或煤组相互对应关系的工作。
工作简介
煤层对比是以具一定特征的岩层、煤层、岩性组合、旋回结构或一定动植物化石或化石群的岩层作为标志进行的。煤层对比就是根据煤层本身的特征和含煤岩系中各种对比标志,找出各见煤点间煤层层位对应关系的工作。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探和煤矿生产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煤层对比是将天然露头、坑探工程、物探、钻探及生产巷道所揭露的煤层,根据直接的和间接的对比标志,把相同的煤层按其自然状态连接起来,用以查明煤层在煤系剖面中层位、层数、赋存情况及其空间变化规律。
主要方法
①标志层法
有一定特征、厚度小、横向变化不大的岩层,均可作为标志层。当厚度稳定、结构及成分特征明显时,煤层本身亦可作为对比标志。标志层按其稳定程度可分为区域性标志层、全区性标志层及局部性标志层3类。标志层法是煤田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对比方法。
②岩相-旋回特征对比法
在对
含煤岩系详细研究基础上,选择测绘一个相-旋回标准剖面。在其他有关剖面上,首先找出若干个控制性旋回,进而划分小旋回,逐步与相-旋回标准剖面对比。此种方法多用于海陆交替相含煤岩系。
③古生物法
当含煤岩系剖面富含动植物化石时,可根据一定的种属、具一定特征的动植物化石或一定组合的动植物化石群进行对比。此种方法不能用于
哑地层。
④微古生物法
含煤岩系中含有
介形类、
轮藻、
牙形石等微体古生物时使用的对比方法。
⑤孢粉法
根据含煤岩系中的标准类型孢粉、孢粉组合以及具有特殊孢粉成分的标志层进行对比。此种方法适用于岩浆活动破坏轻微、煤层未受构造强烈破坏、煤化程度较低的煤。
⑥煤岩特征对比法
根据煤岩组分、宏观类型、显微组分含量及其变化,以及煤层结构等煤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某些特殊夹石层,如粘土岩夹石有时也可作为对比依据。此种方法可靠,使用较多。
⑦岩矿特征法
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含量变化以及矿物的标型特征进行对比。有时石灰岩不溶残渣、粘土染色分析结果和不同粘土矿物的百分含量亦可用于对比。此种方法在掩盖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⑧微量元素法
对含煤岩系岩层和煤灰中微量元素进行
光谱分析,根据微量元素共生组合特征和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它是一种辅助方法。但当其他方法达不到预期对比效果时,可作为一种主要方法。
⑨结核法
结核在含煤建造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其特征和含煤性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同生结核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聚煤条件的指标。因此,可利用结核的物质成分、大小、结构、构造、表面特征、结核与围岩的分离程度,以及结核系数等特征或统计数据对比岩、煤层。
⑩测井曲线法
煤与其他岩石物性上往往有一定差异,因而可以根据测井曲线类型,寻找物性标志层进行煤层或煤组对比。常用的有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密度测井曲线和天然伽马曲线等。
其他方法
进行煤层对比时,除在特定条件下采用单一对比方法外,一般选择若干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以求准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实践中也将产生一些新的对比方法。如
中国的“岩石煅烧法”,岩石在一定温度下煅烧一定时间,因其中有机质被消除,原来颜色相同或相近的岩石则显示了不同特征,进而与标准煅烧样品比较进行煤层对比。
研究意义
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探、生产勘探和煤矿开采的基础地质工作。用于查明煤层层序、厚度及其变化,了解煤系和煤层的原生及后生变化,煤质及其变化,进行煤层评价,判断构造,计算储量,指导矿井开发生产等。
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在地质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或煤层层数多、层间距小、对比标志不明显的地区,解决好煤层对比问题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关键。煤层对比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煤层层数、层位的正确确定,并涉及地质构造的正确判断和储量计算的可靠程度。实践证明,由于煤层对比不正确而造成的
储量计算误差,较之储量计算方法和技术方面导致的误差要大得多。煤层层位搞不清,煤质资料也难以利用,甚至会作出错误评价。只有在煤层对比落实的基础上,才能编制出正确反映勘探区地质规律的各种综合性图件,提出合乎煤矿生产建设需要的地质报告。
要求
煤田地质勘探各阶段对煤层对比有不同的要求。①普查阶段要求初步确定煤系剖面中主要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及其变化的大致规律,对主要可采煤层作出初步对比。②详查阶段要求基本确定煤系剖面中煤层层位、层数、厚度、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对主要煤层的对比要基本清楚。③精查阶段要求确定煤系剖面中煤层层位、层数、厚度、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对主要可采煤层必须对比清楚,对可采的复煤层要作出分层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