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实验室
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是2008年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支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煤制油技术工程转化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经过3年的建设和运行,累计完成投资近1.37亿元,其中国拨经费1500万元。
基本信息
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已成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技术研发和工程转化能力达国际一流水平的工程实验室,在国家煤炭间接液化大规模商业装置建设中发挥着技术支撑与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
总体目标
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工程实验室将紧密围绕煤炭液化产业发展需要,提高煤炭间接液化核心工艺、催化剂研制和设备开发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完成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科研课题,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凝聚、培养产业亟需的技术创新人才。
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成油品工程研究中心自主开发的煤间接液化技术研究成果为基础,以突破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产业化发展瓶颈、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合成油大型化工程技术为目标,通过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推进煤间接液化工程化和大型化进程,培育我国煤间接液化合成油及相关技术的核心竞争能力,保持我国煤间接液化技术的领先地位,为国家实施石油安全保障和石油替代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任务
建立煤间接液化催化剂、工艺过程模拟、关键设备开发、煤液化产品开发与深加工技术的实验平台,开展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产品开发与深加工技术、油电化联产系统集成与设计技术以及煤间接液化催化剂、合成反应器等关键设备的研发,为我国煤炭间接液化合成油百万吨级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工程实验室建成后将形成3个各具功能的技术平台:煤间接液化科技研发交流与合作平台;煤间接液化合成油产业化技术开发和工程化中心;煤制合成油技术验证及产品评价检测中心。
工程实验室根据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开发的任务、目标以及产业化支撑的需要分别下设基础研究、催化剂开发、分析测试中心、油品加工技术研究、工程研究设计和开发等部门。
研究队伍
工程实验室拥有一支优秀的、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现有研究人员150人,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30人,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设计、催化剂开发和放大生产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完善、结构合理的团队,在煤炭间接液化合成油自主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将逐步发展为500人左右的规模。
通过验收
2011年9月28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科院计划财务局会同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组织专家在太原对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承担并同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验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及山西潞安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本次验收会议。
验收会上,专家组听取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永旺研究员对实验室建设情况的基本介绍和实验室副主任杨勇研究员所作的总体验收报告,现场考察了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各个实验平台,并按工艺、设备、财务和档案四个专家组分别对相关材料进行了现场审阅、质询。经过认真讨论,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工程实验室经过3年的建设和运行,已达到了全部建设目标,完成了国家批复的研发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中科院在建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4 14:47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总体目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