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镇
重庆市万州区下辖镇
熊家镇,隶属于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万州区城郊东北部,东接大周镇,南连钟鼓楼街道接到,西邻天城镇,北接铁峰乡,距万州区政府驻地10.5千米,区域总面积82.5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熊家镇因原雄嘉镇而得名。
清代,属大周里九甲。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立雄嘉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雄嘉镇改置熊家乡。
1958年9月,熊家乡改为熊家公社。
1983年9月,熊家公社改为熊家乡。
1992年10月,熊家乡、举安乡、三水乡合并建熊家镇。
行政区划
2011年,熊家镇下辖半边井、响水滩2个社区,万家、举安、蜡烛、红星、白水、古城、庄子、石公、燕子、松柏10个行政村;下设6个居民小组、6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熊家镇下辖2个社区、10个行政村:半边井社区、响水滩社区、红星村、古城村、白水村、庄子村、石公村、万家村、举安村、腊烛村、燕子村、松柏村,镇人民政府驻中心街9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熊家镇地处万州区城郊东北部,东接大周镇,南连钟鼓楼街道接到,西邻天城镇,北接铁峰乡,距万州区政府驻地10.5千米,区域总面积82.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熊家镇地处丘陵地带,地势总体上是东边高,西边低;地形以丘陵为主,形成高山、中山、低坝三带;境内最高峰位于笔架山,海拔1078米;最低点位于宋家坝,海拔215米。
气候
熊家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2℃,1月平均气温8.7℃,极端最低气温0.5℃(2008年1月24日);7月平均气温27.2℃,极端最高气温41℃(2009年8月25日);最低月均气温8.8℃(2008年1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5℃,最大日较差4℃,生长期年平均275天,无霜期年平均305天,最长达320天,最短28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小时;0℃以上持续期351天(一般为1月26日一次年1月9日);年平均降水量1179.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56天,最多达69天(2008年),最少为42天(2009年);最大雨量1879.6毫米(1982年),最少雨量836.5毫米(198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9月最多。
水文
熊家镇境内河道大洲溪支流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57平方千米,占69%,河流总长度34千米,大洲溪从西至东流经境内,长21千米,流域面积36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熊家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山体滑坡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8次,主要发生在5—9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9年6月28日,洪灾致集镇多处被淹,积水深达0.6米,山体多处滑坡,农房垮塌100余间。
自然资源
熊家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石灰石、石英石、页岩等。
人口
2011年,熊家镇总人口3859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895人,城镇化率48.9%;另有流动人口1021人。总人口中,男性20112人,占52.1%;女性18482人,占47.9%;14岁以下4562人,占11.8%;15—64岁28080人,占72.8%;65岁以上5952人,占15.4%;以汉族为主,达38476人,占99.7%;有土家、苗、壮等13个少数民族,共118人,占0.3%;超过10人的少数民族有土家、苗、壮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6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6.8%;苗族14人,占11.9%;壮族10人,占8.5%。2011年,熊家镇人口出生率3.9‰,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0.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68.0人。
2017年末,熊家镇常住人口为38677人。
截至2018年末,熊家镇户籍人口为37943人。
经济
综述
2008年,熊家镇实现地区经济总量(GDP)6.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900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0.70亿元,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亿元,招商引资0.6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22.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9.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56元。
2009年,熊家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7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 4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0.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实际达到31984万元,同比增长59%;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26.5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同比增长17.3%;招商引资8500万元,同比增长32.8%;全口径财政收入22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66元,同比增长10.7%。
2011年,熊家镇财政总收入277万元,比2010年减少1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1万元,比2010年减少35.5%。2011年,熊家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462元。
2018年,熊家镇有工业企业14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4个。
农业
2011年,熊家镇有耕地面积2.1万亩,人均0.5亩;林地面积8.5万亩。2011年,熊家镇农业总产值1.9亿元,比2010年增长26.5%,农业增加值13383万元,占生产总值的14.8%。熊家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熊家镇生产粮食9320吨,人均241.4千克,其中水稻4529吨,玉米3160吨,小麦1613吨。熊家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熊家镇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产量52911吨,主要品种有青菜头、蘑菇等,其中青菜头年产46037吨。熊家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熊家镇生猪饲养量5.6万头,年末存栏2万头;家禽饲养量7.4万只,年末存栏3.3万只。2011年,熊家镇生产肉类2937.6吨;畜牧业总产值5472.6万元。2011年,熊家镇水果种植面积8.2万亩,产量5.2万吨,主要品种有柑橘、枇杷,其中柑橘年产5185吨。熊家镇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2011年,熊家镇渔业总产值34.6万元。
工业
熊家镇工业以铸造、机械加工、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熊家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比2010年增长21.7%;工业增加值3.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5.6%。2011年,熊家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职工0.4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7亿元,比2010年增长21.2%。
商贸
2011年末,熊家镇有商业网点618个,职工1800人。2011年,熊家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亿元,比2010年增长7.8%;有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0.6亿元,比2010年增长19.6%。
金融
2011年末,熊家镇有3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境内金融机构存款余1.1亿元,比2010年增长5.6%,人均储蓄2850元;各项贷款余额0.7亿元,比2010年增长0.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熊家镇有幼儿园(所)2所,在园幼儿569人,专任教师46人;小学1所,在校生1867人,专职教师10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650人,专任教师8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318人,专任教师79人。2011年,熊家镇教育经费达37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6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5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50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5.6%、2.1%、1.1%、1%;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97%,比2010年增长3.4%。
科技事业
2011年末,熊家镇有科技人才1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8人,经营管理人才20人,技能人才65人,其它人才39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熊家镇综合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农家书屋12个,藏书4万余册;民间文艺团体9支。2011年末,熊家镇有学校体育运动场2个,5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0%。2011年末,熊家镇完成广播“村村响”工程,覆盖率100.0%;有线电视用户数为6500户,入户率72.6%,“户户通”卫星电视接收用户2200户,入户率15.2%,电视综合覆盖率10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熊家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一级甲等医院1个,有各级门诊部(所)10个;病床50张,固定资产总值56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1名。2011年,熊家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0万人次,住院手术612台次,出院病人5230人次。熊家镇重点医院有熊家镇中心卫生院1所。2011年,熊家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56.7/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万人,参合率91.5%;孕产妇死亡率32/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7.4‰、37.1‰、42.1‰。
社会保障
2011年,熊家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82户,人数132人次,支出33.7万元,比2010年减少17.6%,月人均211.5元,比2010年减少4.5%;城镇、农村医疗救助68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39人次,共支出4.4万元,比2010年增长20.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39户,人数1677人,支出151.3万元,月人均75.1元,比2010年增长15.9%;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9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2.4万元,比2010年增长17.3%;有敬老院1家,五保家园7个,收养农村五保人员86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5万人,参保率91.5%。
交通
熊家镇境内有沪蓉高速公路和103省道过境,G348国道横贯镇域,万开、万云、万利三条高速公路在辖区交汇。2011年末,熊家镇镇村级公路总长146千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2 09:12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