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愈(1915年7月9日—2014年9月27日),森林生态学家和竹类专家。在“南竹北移”、“竹材丰产”,扩大竹林资源,以竹代木等缓解国家森林资源不足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先后提出“现代林业”、“生态系统工程”和“生态边界层”等概念和理论。对推动中国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和林业现代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人物简介
熊文愈,森林生态学家。四川崇庆人。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森林系。曾留校任教。1946年后入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学习。1951年获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1953年回国。历任南京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教授、林学系主任,中国林学会第三至五届理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九三学社社员。从事森林生态学的教学与研究。与他人合作进行的毛竹丰产和南竹北移区划的研究,取得成果。主编有《森林学》,合编有《竹林培育》等。
人物生平
熊文愈,字楚樵,号树仁,1915年7月9日出生于四川崇庆县。童年时参加田间劳动,从而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4岁入私塾启蒙,10年中,他熟读了四书、五经、古典诗词,还临摹各种碑帖,练习书法。1936 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第一,多次获学校奖学金。他在当时森林系主任程复新教授的启示和教导下,对森林生态学(当时叫林学原理)和森林环境利用产生浓厚兴趣。他的毕业论文《通江白木耳之调查及其改进方案》就是从这两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的。这篇论文发表在《林学》1941年第7号上。1940年取得农学学士后,留校任助教。4年后晋升为讲师,主讲林学原理和造林学。1944年考取中英文教基金会公费留学,先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旁听,后转入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1947年获硕士学位。同年8月转入
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生态学家W.寇柏、林学家T.项氏汉生和H.汉森等指导下,专攻森林生态学。他选了《北美榛子的生态研究》为博士论文题目。从生态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林内榛子灌丛与森林类型的关系及其控制措施,并研究各分子之间的时空位置关系,形成了
森林生态系统概念。这对熊文愈以后学术工作和思想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该论文受到评委们的高度评价,至今仍为北美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经营的主要参考材料。1951年,熊文愈取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作研究工作。与H.汉森、S.斯伯等教授合作,发表了《榛子及松林生长分析研究》等数篇论文。
技术成就
熊文愈自1953年回国后,立即投入紧张的教学工作。当时,中国林业蓬勃兴起,林业教育开始独立,师资与教材均缺乏。熊文愈教学伊始,就担任了林学、林工、森林保护、特用经济林等专业的森林生态学、林学概论、森林学等课程的讲授任务。他认真备课,拟定教案和讲授提纲,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充实教材内容。课堂上用启发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学科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课后又为学生指定参考读物。在野外实习中,与学生同吃、同住,每天爬山涉水,不辞辛劳,深受学生爱戴。熊文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教村编写工作。1959年,他主编的《森林学》(前半部为森林生态学,后半部为
森林经理学)教材印出后,被当时南方林业院校作为教材而广泛采用。
1959年,他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2年,他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要求研究生在选题以前,必须查阅资料,做摘要,写文献综述。然后与他们共同讨论研究,把新的观点、设想教给研究生,并共同拟定题目。经过这样细致周详的预备工作,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得到了严格的锻炼,从而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他培养出来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在科研和教学单位承担着重要工作,并作出很多贡献。
熊文愈对学生很注意品德教育,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常说:“知识是力量,品德是标准”,二者不能偏废。他经常利用节假日邀学生到家里,大家动手,边吃边谈,在轻松的环境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学生珍惜自己的年华,为国家多作贡献。
熊文愈在教育改革中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向有关部门建议。早在50年代,他就认为单科性林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范围太窄,不利于基础学科和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因此,他提出要多设选修课,以开扩学生视野,拓宽知识范围,毕业后才容易适应国民经济多方面的需要。同时还提出,高校教育应与科研密切结合,强调在一个地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应密切联系,人才、设备可以流动使用,或互相协作研究,既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又利于生产发展。那种分散管理,各自为政,课题互不见面的作法是极大的浪费。这些意见,他曾不止一次地向有关领导提出,反映了他热爱林业教育事业及切望中国的林业教育事业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心情。
熊文愈自幼在竹林沿溪绕屋的环境中长大,对竹子怀有深厚的情趣。他为中国森林资源缺乏而忧心,看到中国有大面积的竹林,分布广,种类多,群众栽培和利用竹子的经验也极为丰富,认为如果加强竹林生产、以竹代木,就大可缓解国家木材供需矛盾的压力,也可发挥竹林资源潜力,突出中国林业的特点。于是他决定从事竹子研究,并选定毛竹为其研究对象。毛竹是中国主要竹种,成材快,经济价值高。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研究毛竹工作中,并亲自到竹区用生态学的原理去总结群众的经验,积极推广。1958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石门毛竹丰产林》一书,就是他带领有关科技人员实地进行系统调查,从理论上分析论证的成果。这一成果先后在浙江、安徽、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进行试验推广,均取得丰产效果,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熊文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要扩大竹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必须进行系统研究,并应有一个研究中心。为此,他于1962年在南京林学院组建了“竹类研究室”。从此,他开始了对毛竹生长与地理、气候、土壤等相关性的研究,并在南京林学院下蜀教学林场和浙江莫干山林管局林场的竹林内设定位观测点。差不多每年春秋两季(出笋—成竹),他都和年轻的科技人员一起在竹林中收竹叶、锯竹竿、挖竹鞭、测定林内小气候及观测地表径流等。他还是同伴们的好后勤,为了让同志们休息好,承担了一些如锉锯、磨斧、准备早餐等任务,使研究小组成为一个和谐的小集体,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熊文愈用生态学原理去研究竹林群体结构的特征,提出了对竹林合理经营管理的措施和研究方向。这一研究方法在他早期的两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中就有充分的论述。这两篇论文题目分别是《毛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毛竹林类型划分》和《毛竹林地下鞭根系统的研究》。
1964年,广西昭平毛竹大面积开花,熊文愈应邀前往调查,发现开花后的毛竹果实累累,但地下竹鞭已失去了繁殖能力,而林下幼苗很多,天然更新很好。于是,他建议将幼苗移出林外栽植,同时采种育苗,以便使竹林复苏。这一建议取得了显著成效。60、70年代,在黄河以南各省区就利用这种方法先后大规模开展了毛竹引种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南竹北移、竹林更新和扩大竹林面积的工作。熊文愈先后数次主持召开南竹北移协作会和竹类培育培训班,交流经验,推广成果,显著地促进了北方竹林的发展。例如山东的文登、日照、青岛、河南的信阳、新县、商城、固始,陕西的汉中、南郑、城固、渭南、周至等地的竹林面积都不断增大。在山东日照等地还建成了新型的毛竹林基地。1974 年,他和周芳纯等将多年研究和实践的丰富资料,编撰成了《竹林培育》一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先后重印4次,仍供不应求。日本同行对此书更是推崇备至。1978 年“毛竹丰产和南竹北移”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集体奖。
1981年,熊文愈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国际林联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17届世界会议。行前,他放弃一切休息时间把同行们在竹类研究方面的有关论文译成英文,编成专辑,带到会上分送与会代表。他在会上宣读了题为《竹类植物的居间分生组织与节间伸长研究》的论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论点,如:按传统理论认为植物的居间分生组织是嵌镶在成熟的组织之间的分生组织,而竹类的居间分生组织则导源于
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化形成节隔,并分割分生组织而成为各节的分生组织;各节分生组织由下而上的增长延伸,就构成了竹子的高生长。这些新的发现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这是中国竹子科研成果第一次与世界同行们见面,从而使世界竹子工作者们对中国丰富的竹类资源和科研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促进了国际交流。为此,1986年国际林联在南斯拉夫召开第18届世界会议时,熊文愈再次被邀参加,并在会上作了《中国竹子研究的现状和展望》的报告,并于联合国《林业研究》杂志上发表。这次会上,他被选为国际林联第5学部(即P5·04)专业组组长,任期从1987年到1990年。1987年,英国朗曼出版公司把熊文愈列入《世界科学名人录》生物学卷。1988年,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又将他列入《远东及澳大利亚科学家名人录》及《国际知识分子人录》。
为推动国内外竹子生产利用的研究,熊文愈与周芳纯一起在
南京林业大学筹建了“竹类研究所”,数年来,多次组织全国和国际性的竹业工作会议、学术研讨会及技术交流会,大大推动了中国竹子生产、加工利用、产品销售和流通等方面的发展。
1986年,熊文愈以P5·04专业组的名义,主持编写英文《竹业通讯》,主要介绍世界各国竹子生产利用和科学研究的动态,每年两期,每期350份,发送各国竹子工作者。这一杂志,对弘扬中国竹子研究、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先进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熊文愈在发展中国和世界竹子事业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声名远扬国内外1990年12月获“国际林联工作突出贡献奖”。被国际友人称为“竹先生”。
简历
1915年7月9日 出生于四川省崇庆县。
1940年 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获农学士学位。
1940-1945年 任四川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助教、讲师。
1945-1947年 先在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旁听,后进入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
1947-1951年 在美国明尼苏达林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51-1953年 在明尼苏达林学院研究员
1953-1962年 任南京林学院副教授、林学系副主任。
1962-1984年 任南京林学院教授、林学系主任。
1985年 任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主要文献
1 熊文愈,SpurrS.Growth of conifers and their specific gravity.Jour.Forestry,1954(52):191-200.
2 熊文愈.木本缠藤的缠绕生长习性及其对支柱树木的影响.南林学报,1958(1):62-67.
3 熊文愈,张献义【署名:南京林学院森林学教研组】.浙江奉化石门毛竹丰产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4 熊文愈等.森林学中的几个问题.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58.
5 熊文愈(主编).森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9.
6 熊文愈.毛竹林的丰产问题.南林学报,1959(1).
7 熊文愈.造林学(竹类部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9.
8 熊文愈.毛竹林的群体结构及其经营管理.林业科学,1962 (2).
9 熊文愈.植树造林(竹类部分)。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10 熊文愈,周芳纯等.竹林培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73.
11 熊文愈.中国竹子的分布和引种问题.南林科技,1975(2)
12 熊文愈.刚竹属一新种.竹类研究,1977(10):1-3.
13 熊文愈.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竹类部分)北京:农业出版社,1978.
14 熊文愈.关于北方发展竹子问题.中国林业科学,1978(2):64-70.
15 熊文愈,张增耀,龚垒.测定松树针叶净化率的双针法研究初报.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79(1-2):152-155.
16 熊文愈,龚垒.测定树木生长速度的改进半叶法.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79(1-2):149-151.
17 熊文愈,霍应强.毛竹林的温度和湿度特征.竹类研究,1979 (14):6-11.
18 熊文愈,吴贯明等.雅竹开花和更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79(1-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