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汝霖
明末抗清名臣
熊汝霖(1597年-1648年),字雨殷,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南明首辅大臣,抗清志士。
人物生平
熊汝霖(1597年-1648年),字雨殷,又字梦泽,乳名八祥,万历二十五年(1597)四月十七日未时,出生于熊家街村一耕读之家,余姚(今浙江余姚市朗霞街道熊家街村)人。
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福建同安知县。任内曾率兵渡海,在厦门击败荷兰殖民者。这是抗击侵略者的战争。
崇祯十四年(1641年),熊升任户科给事中,时明王朝已近崩溃,朝政日益腐败。熊汝霖屡屡上书谏诤,猛烈抨击朝政。崇祯帝便借故将他降为福建按察司照磨——科举考试时验卷的小官员。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南明小朝廷再次起用熊汝霖,熊不计前嫌,愤然抗清。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1645年闰六月,熊汝霖联合孙嘉绩在余姚县城起兵反清,他认为“江面迎攻甚难,不如间道入内地为攻心策”,于是率领一千多人至海宁,招募兵员,万人响应,号称“熊军”。迎鲁王朱以海于绍兴。1645年,因军功擢升兵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
鲁监国三年(1648年),为拥有重兵的郑彩所杀。鲁王获知熊汝霖被害后,辍朝五日,哀痛不已,恸道:“杀忠臣以断股肱,生何益耶!”说着欲跳水寻死,被左右侍臣力阻劝止。因朝中郑彩独揽兵权,鲁王身居矮檐,虽愤然不平,但也不敢向郑彩问罪,一代忠臣、南明砥柱熊汝霖,竟如此枉死于朝中的内讧,而鲁王却无力惩治擅杀首辅的郑彩,一时人心惶惶,军心涣散,清军乘机大举南下,所到之处,明军顿作鸟兽散,闽地城池相继告失,不到半年,鲁王政权在福建一带控制的地盘全部丧失了。
1680年,熊汝霖入祀余姚乡贤祠,春秋享祭。1776年,清廷嘉其忠烈,赐谥忠节,入忠义祠供奉。
史籍记载
《明史》 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第一百六十四 熊汝霖传
熊汝霖,字雨殷,余姚人。崇祯四年进士。授同安知县。擢户科给事中。疏陈用将之失,言:「自偏裨至副将,历任有功,方可授节钺。今足未履行阵,幕府已上首功。胥吏提虎旅,纨裤子握兵符,何由奋敌忾。若大将之选,宜召副将有功者,时赐面对,择才者用之。廷臣推择有误,宜用文吏保举连坐法。」帝纳其言。已,言:「杨嗣昌未罪,卢象升未褒,殊挫忠义气。至为嗣昌画策练饷、驱中原万姓为盗者,原任给事中沈迅也。为嗣昌运筹、以三千人驻襄阳、城破辄走者,监纪主事余爵也。为嗣昌援引、遭襄籓之陷、重赂陈新甲、嫁祸郧抚袁继咸者,今解任侯代之宋一鹤也。皆误国之臣,宜罪。」不报。
京师戒严,汝林分守东直门。尝召对,言:「将不任战。敌南北往返,谨随其后,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何名为将,何名为督师。」帝深然之。已,言:「有司察处者,不得滥举边才;监司察处者,不得遽躐巡抚。庶封疆重任,不为匪人借途。」又言:「自戒严以来,臣疏凡二十上。援剿机宜,百不行一。而所揣敌情,不幸言中矣。比者外县难民纷纷入都,皆云避兵,不云避敌。霸州之破,敌犹不多杀掠,官军继至,始无孑遗。朝廷岁费数百万金钱以养兵,岂欲毒我赤子。」帝恶其中有「饮泣地下」语,谪为福建按察司照磨。
福王立,召还。上疏言:「臣自丹阳来,知浙兵为边兵所击,火民居十余里。边帅有言,四镇以杀掠获封爵,我何惮不为。臣意四镇必毅然北征,一雪此耻,今恋恋淮、扬,何也?况一镇之饷多至六十万,势必不能供。即仿古籓镇法,亦当在大河以北开屯设府,曾奥窔之内,而遽以籓篱视之。」顷之,言:「臣窃观目前大势,无论恢复未能,即偏安尚未可必。宜日讨究兵饷战守,乃专在恩怨异同。勋臣方镇,舌锋笔锷是逞,近且以匿名帖逐旧臣,以疏远宗人劾宰辅,中外纷纷,谓将复厂卫。夫厂卫树威牟利,小民鸡犬无宁日,先帝止此一节,未免府怨。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且先帝笃念宗籓,而闻寇先逃,谁死社稷;先帝隆重武臣,而叛降跋扈,肩背相踵;先帝委任勋臣,而京营锐卒徒为寇藉;先帝倚任内臣,而开门延敌,众口喧传;先帝不次擢用文臣,而边才督抚,谁为捍御,超迁宰执,罗拜贼庭。知前日之所以失,即知今日之所以得。及今不为,将待何时。」疏奏,停俸。寻补吏科右给事中。
初,马士英荐阮大铖,汝霖争不可。及大铖起佐兵部,汝霖又言:「大铖以知兵用,当置有用地,不宜处中朝。」不听。逾月,以奉使陛辞,言:「朝端议论日新,宫府揣摩日熟。自少宰枢贰悉废廷推,四品监司竟晋詹尹。蹊径叠出,谣诼繁兴。一人未用,便目满朝为党人; 一官外迁,辄訾当事为可杀。置国恤于罔闻,逞私图而得志。黄白充庭,青紫塞路,六朝佳丽,复见今时。独不思他日税驾何地耶?」不报。
未几,南京破,士英窜杭州。汝霖责其弃主,士英无以应。杭州亦破,与孙嘉绩同起兵。鲁王监国,擢右佥都御史,督师防江,战屡败。入海宁募兵万人,进兵部右侍郎。唐王立闽中,遣刘中藻颁诏,汝霖出檄严拒之。顺治三年进兵部尚书,从鲁王泛海。明年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又明年春,郑彩憾汝霖,遣兵潜害之,并其幼子投海中。
历史评价
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曾说过:“明末的反清并不仅是民族斗争,也不仅是什么捍卫明朝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 史可法(大学士,河南人)、刘宗周(左都御史,浙江人)、黄道周(尚书,福建人)、沐天波(国公,安徽人)、郑成功(郡王,福建人)、张煌言(尚书,浙江人)、余应柱(总督,陕西人)、熊汝霖(大学士,浙江人)、钱肃乐(太保、浙江人)、张名振(太子太师,江苏人)、何腾蛟(总督,贵州人)、堵胤锡(尚书,江苏人)、瞿式耜(尚书,江苏人)、李定国(亲王,陕西人)、吴贞毓(大学士,江苏人)、王翊(副都御史,浙江人)、张同敞(总督,湖北人)、冯京第(侍郎,浙江人)、董志宁(评事,浙江人)、阎应元(典史,江苏人)等等,他们捍卫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同样也是整个世界文明进步的利益,可惜他们失败了!
墓葬遗址
关于熊汝霖的墓葬,史书上有几种说法。据《姚江熊氏宗谱》记载:熊汝霖墓在舟山马家岙张状元(洪武状元张信)墓旁,杨、朱夫人同公衣冠葬于刘家木桥东南。另据乾隆《余姚县志》记载:衣冠墓在水阁洲。光绪《余姚县志》及民国《余姚六仓志》均记为:大学士熊汝霖墓在开元乡汝仇里皇封桥河后。
纪念馆
2016年3月30日,位于朗霞街道熊家街村的熊汝霖纪念馆正式开馆。同时,该馆入选我市新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举行授牌仪式。
为弘扬熊汝霖的精忠爱国热忱,朗霞街道熊家街村熊氏族人踊跃出资出力兴建了熊汝霖纪念馆,馆内既有熊汝霖的遗著、文献,又有图文并茂的事迹展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5 09:4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