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洁英
中国书法家,辽宁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
熊洁英,男,1972年2月出生辽宁省辽阳市,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斋名莲坡居、荷堂。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团委员、执行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全国刻字展评委,《中国大书法》丛刊副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阳市委员会委员。
人物经历
2024年4月,被聘为辽宁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第六届名誉会长。
获奖经历
刻字作品获第七届全国刻字艺术展全国奖
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
全国第二届扇面展
全国首届行书展
全国首届草书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二十五周年优秀会员作品展
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展
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千作书法作品大展
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
中国千名书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志愿活动等十余次展览
获辽宁省第二届兰亭奖书法展兰亭奖创作奖(最高奖);
担任评委
担任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评委
担任第九届全国刻字艺术展评委
多次担任中国硬笔书协会举办的各项展览的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
作品馆藏
书法、刻字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
中央党校
辽宁省美术馆
吉林省美术馆等十几家博物馆收藏。
名家评价
(张华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委副主任)
我以为,书法作品气象要大、内涵要大。正大气象的书法艺术作品会给人们一种鼓舞、一种激动、一种震撼。可以说三千余年的书法史,特别是从二王到苏黄米蔡、到明清以降,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书法大家的经典作品都透露出唯美的正大气象,感动着无数的追随者、热爱者。所以说“正大气象”是书法家永远的追随。正大其实是一种高远宽博的展示,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洁英的艺术道路和创作理念始终秉承着这样的宗旨在进行中。哲学家冯友兰说:“书法评论的标准,不在于用笔、用墨、布局等技术问题,而在于气韵的雅俗。”所以讲,书法家应该是两个方面都合格,一是道德修为、才情天赋、综合修养,二是技法。书法的境界是书写者通过线条笔迹所折射出来的心灵影像、点画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取向。洁英就是从这两个方面不断地加强着个人的修为,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洁英对楷行草隶篆诸体和刻字均有涉猎。他碑帖兼习、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他书写作品时,八面出锋、阴阳相背、枯笔渴笔、焦墨飞白、涨墨浓墨,用笔技法精到、到位,笔墨的淋漓尽致,令观者拍案击掌。洁英的作品,承继经典,从传统中走来,写出了味道,写出了大雅,驰骋心智,挥洒自我,英气勃发,可谓格高技淳。
(赵大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熊洁英从1991年开始学习书法,到1997年入选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他心无旁骛,埋头临习了几年的楷书和魏碑。后来,他又潜心研习行草书,他几乎临遍了他所能搜集到的范本,在这些碑帖中,他尤其看重并下了大力气的是王铎临写《集王羲之的圣教序》和刻工精良的《大观帖》。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墨迹、碑刻,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也使熊洁英在恪守法度,垂炼笔力,熟谙结构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艺术而言,有人十分推崇悟性与灵感,其实悟性和灵感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当你付出十倍的努力和艰辛,视艺术为生命的时候,你才会对你钟爱的艺术产生出一分的悟性,并在创作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所以,你看熊洁英笔下的线条,就像犁铧在大地上留下了耕耘的艰辛,又像是老人额头上的皱纹,印证着翰墨的沧桑。
书法艺术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想把字写好,那是一辈子的事,即所谓“百艺率三年可成,独书用毕生精力”。因此,熊洁英在他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殚精竭虑于碑帖结合,仔仔细细地揣摩古人的笔法,气韵与神采,所以他的楷书,既秀美严谨,又端庄凝重,他的行草书,结体虚淡萧散,用笔风神纵逸,看他写字,笔下绝无犹疑、怯弱之气。
(李庶民: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委员)
熊洁英书兼各体,尤以行草与小楷最工。初由唐楷入手,博涉魏碑中《张玄》、《张猛龙》诸名碑,复于龙门诸品中求其会心得意之处。复又由碑入帖,于《圣教》、《韭花帖》及《大观帖》等浸淫衍溢,渐与道合。小楷法乳晋唐,参以倪瓒之放逸,文征明之精能,故其楷书与行书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楷书于端雅精整中见姿态活泼,行书于率意中见沉稳凝粹。草书则喜明人雄肆一路,意与徐谓、王铎等为同调。无论大幅还是小品,皆见用笔从容谙练,起收周到,转折洒落,线条于松动处见质实,于沉着中见空灵。结字得天倪造化,自然参差,点画顾盼有情,姿态因形而生,疏密之理,开合之法,尽在不经意中。法度谨严处如唐人冠冕,意趣高朗处有魏晋之风韵。格调霞标,境界踔荦。无论楷书还是行草,重情韵,重意态,烂漫放达,在传统中寓以时代审美祈尚,比如喜用短线组合,点画搭接处若即若离,得虚实相济之妙。线形变化丰富,则得益于换笔动作的爽快利落。在线条的跌宕跳跃中,随机变化,以笔意与笔势强调了气息的绵延与节奏韵律的起伏。熊洁英无论楷书还是行草,都很讲究用墨,他自称得益于写意花鸟与山水的皴擦渲染,点线的流走中,见墨色的浓淡枯湿,飞白中墨丝纤微毕现,绞转中笔毫铺陈如老藤,肌理层次清晰,五色浑厚华滋。偶作大草,挥洒性灵,放浪形骸,解衣盘礴,如禅之棒喝,头头皆是,磊落酣畅,读之眵目为之开涤。
(顿子斌: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博士后、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洁英的作品以趣胜,面目多变,时而大刀阔斧苍劲求破;时而平和规整稳如泰山;时而低声呢喃有如切切私语。作品风貌随创作题材,亦随心而变,或为天真古朴、或为熟稔精缜。
拙朴,在审美的对比中见出的。拙,是巧之反;朴,是丽之反。作为美学范畴,拙朴是与工巧、精致、秾丽、华艳、柔媚相对比的。它又相涵、相当或相近于稚拙、丑拙、质朴、素朴——在艺术中,特别是空间艺术中,拙朴美是并不罕见的存在。在杰英的书作中,较为直观的视觉为——拙劲。“能拙朴则浑厚不流为夸侈,强烈不流为滞腻”。由此可见,拙朴之难成。
杰英书作无刻意拿捏矫作之媚态,也无剽窃前人之精巧,反倒是作者创作时手中挥毫刹那间的灵感迸染纸上,无不渗透着纯然的秉性,洋溢着“拙”味。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杰英作品《心如空虚量周沙界》风格拙朴、本然,改作朴实的行笔、沉缓滞涩,且运笔中似是踌躇逡巡,把笔犹豫,然却于毫墨间调侃精巧华媚,进行中叩问智慧玄禅。书作最难得之处在于有了“禅味”。真率失控的起笔行笔、相遇殊野的字体结构,归璞返真的情趣,虽有失精巧华雅,却值得深深玩味。
洁英书作中也不乏佛教经文。行笔自如,仿若天成。在宗教领域中,经偈皆为宗教明理教化之功用,佛经书法亦从观念上给人一种潜在的敬畏感。杰英手抄佛经是恬淡释然的,没有丝毫追名逐利的痕迹,流畅自如,虔诚静谧。虽然写经文字不在多少,亦不在书体、章法,仅仅一百余字,便将书者心境渲染纸上。杰英行草筑基于大王、孙过庭、黄庭坚和米芾,取米、孙之形质,而提黄之神韵。其写经于此体现最为充分。
洁英对结字有着特殊的敏感。最 近他的行书有以“方”取势的倾向。汉字本方,但多为美术字。而在书法中,多为长方、扁方。除了个别汉碑外,以正方取势者不多见。这无异于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一个艺术家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他解决难题的能力。而恰在此处,我们看出书家的匠心所在:方而不呆,方而不板,游刃有余。
作品欣赏
如图:
参考资料
熊洁英.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官方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12:3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获奖经历
担任评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