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极地年期间,我国将继续执行常规的极地考察年度计划,并特别组织执行南极普里兹湾—
埃默里冰架—冰穹A的综合断面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该计划的英文缩写为PANDA,所以又称“熊猫计划”。“熊猫计划”是2007-2008年
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中的核心计划。
国际极地年是全球科学家共同策划、联合开展的大规模极地科学考察活动,被誉为国际极地科学考察的“奥林匹克”盛会。历史上已开展的三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加深了人类对南北极及地球系统的认识,推进了国际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跨越式发展。2007年-2008年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是为纪念首次国际极地年125周年和第三个国际极地年暨
国际地球物理年50周年,由
国际科学理事会和
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发起。
国际极地年计划提出后得到了各国政府、科学组织和科学家的积极响应。60多个国家、数千名科学家参与的170多个学科的研究项目,将对极地地区以及这一地区对全球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取得更多发现。
作为第四次国际极地年的发起国之一,我国于2006年4月成立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我国科学家广泛参与了国际极地年的策划和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的制订,为国际极地年的推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国际极地年期间,我国将继续执行常规的极地考察年度计划,并特别组织执行南极普里兹湾—
埃默里冰架—冰穹A的综合断面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该计划的英文缩写为PANDA,所以又称“熊猫计划”。
据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介绍,PANDA计划考察断面北起普里兹湾海域、南至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沿断面涵盖了东南极冰盖最大的冰流系统、南极第三大冰架、南大洋冷水团的重要生成区等全球变化关键区域。PANDA计划通过这条包含海洋、冰架、裸岩、冰盖、大气和近地空间等要素的综合考察断面,观测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在关键地点钻取冰芯样品,将现代过程研究与历史演化相结合,研究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的关联,预测未来变化.
据陈连增介绍,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期间产生的科学数据、样品将作为主要成果得到安全保存和共享利用。数据共享计划将完整保存和共享国际极地年产生的数据、样品信息,整合围绕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区域的历史数据和研究成果,以支持持续开展关键区域的学科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