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远著(1930年7月3日—2017年1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竹山县,动物遗传育种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生平
1930年07月03日,熊远著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
1950年09月—1959年09月,就读于华中农学院兽医畜牧专业大学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59年09月—1990年01月,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华中农学院畜牧系助教、讲师(1979年晋升)、副教授(1983年晋升)、教授(1986年晋升)。
1975年03月—1975年07月,参加
东北农学院“动物数量遗传”研讨班。
1985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
1990年01月—1999年01月,担任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教授。
1999年01月—2017年01月,担任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01月30日晚23点30分,在武昌去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熊远著主持育成瘦肉型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10余次引进世界名优猪种资源,主持培育的杂优杜湖猪,20世纪80年代成为畅销港澳的名优瘦肉猪。20世纪80年代初提中国出专门化品系选育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主持培育出多个专门化父母本品系。建立了PCR-RFLP等快速准确检测猪氟烷基因型的分子生物技术,提出RYR1基因多重效应的利用途径与方法,培育出瘦肉猪抗应激新品系。20世纪90年代组建猪的资源家系,在中国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猪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及后选基因的研究,同时分离、鉴定了与肌肉生长、肉质等性状有关的多个新基因和新分子标记,为开展猪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先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农业部种猪质检中心,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1.5万头规模的育种试验场。
截至2017年8月,熊远著先后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种猪测定原理与方法》等3部专著。
截至2017年8月,熊远著先后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成果奖励5项、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励10余项。
人才培养
熊远著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勤思考,不要死啃书本。他常说,没有设计方案的科研是不会有成果的,没有目标的学习同样也是不会有成效的。他常用“敏而好学”“行成于思”与学生共勉。他的座右铭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出色的研究思想和理论基础,就不可能制定出完备的研究方案;有了正确的研究方案,如果没有娴熟的操作技巧,再好的研究方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熊远著对到岗的新教师,他总是首先安排他们到生产、科研第一线,了解、熟悉研究对象,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同样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品德培养,不容许工作中的马虎、随意和懒散现象。他常说,搞科研,不仅要不怕吃苦,更有奉献精神和团队作战思想。他认为搞现代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动物遗传育种的科学研究,只有团队作战,吃苦奉献,才有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截至2017年8月,熊远著先后培养博士40余人、硕士60余人。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出版图书
个人生活
熊远著在学生时代曾是湖北省大学生篮球代表队的主力队员;他喜欢跳舞、歌咏和游泳,参加过1000米、200米、400米的游泳比赛;他还是《长江日报》的前身——《大刚报》的特邀记者,课余时间,常常参与学生会学习部、校报通讯员的工作。熊远著爱读书、勤读书,他涉猎广泛,中医经典《金匮要略》、治世济民《资世通鉴》、四大名著及俄国诗人普希金、德国诗人海涅的作品都是他的课外读物。
人物评价
熊远著是中国运用数量遗传学理论进行瘦肉型猪杂交育种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评)
熊远著先生率先提出要引进国外优良种猪资源,利用中外两类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曾经20余次亲自到丹麦、美国等考察引种,并率先建立、推广生猪规模化养殖技术,为中国养猪业发展、城市菜篮子工程和猪肉食品有效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熊远著先生厚积薄发,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甘为人梯,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为中国动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
熊远著院士是在理论指导、成果转化方面对武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动作用明显、业绩得到社会公认的人才,也是高级学术型人才得到认可和表彰的典型代表。(华中农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