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起始于南阿拉伯半岛最东端,结束于西奈半岛的北端。纳巴泰人是沙漠的主人,他们开辟了著名的“香料之路”,数千骆驼组成的庞大商队驮着东边也门出产的香料、香水和食盐,结伴经阿拉伯湾的也门、阿曼向西跋涉,贩运到地中海东岸的加沙(Gaza)港口,再转运到欧洲。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香料之路-内盖夫沙漠中的城市
Incense Route - Desert Cities in the Negev
入选时间:2005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v)
地理位置:N30 32 28 E35 09 39(The route, including Avdat Arava-Tichona throughRamat Negev)
N31 05 51 E34 39 28(HaluzaRamat Negev)
N31 01 34 E35 03 04(MamshitDimona)
N30 52 53 E34 37 54(ShivtaRamat Negev)
遗产编号:1107rev
遗产描述
内盖夫沙漠城镇位于以色列境内,其“香料之路”反映了自公元前3世纪起到公元2世纪间从阿拉伯南部到地中海地区乳香和没药(Myrrh,一种没药树的树胶脂)贸易的巨大繁荣景象。
“香料之路”又被称为熏香之路。是中世纪的世界贸易之路,比丝绸之路的影响更久远。香料之路被选为世界遗产,和它在欧洲的知名度、对欧洲文明的重大影响有关。香料贸易直接推动中世纪欧洲的地理探险。欧洲为香料而疯狂,乳香等香料被抬到天价,比黄金还昂贵。胡椒当年被称为“黑金”。欧洲人不惜冒险前往东方寻求香料黄金海岸和香料群岛,甚至不惜挑起冲突和战争。马可·波罗为开拓东方香料之路而冒险到了中国,葡萄牙探险家达迦马为香料前往印度,西班牙王室资助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环球远航,主要目的是开辟香料群岛航线。寻找香料也是哥伦布跨海远航发现美洲大陆的重要原动力。十字军东征和大批旅行家的东方之行,都受到香料的策动。
200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C (iii)(v),香料之路-内盖夫沙漠中的城市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那巴提人的四个城镇哈鲁扎(Haluza)、曼席特(Mamshit)、阿伏达特(Avdat)和席伏塔(Shivta),以及内盖夫沙漠的相关堡垒和农业景观,分布在通往地中海端的熏香之路两边。它们共同反映了自公元前3世纪起到公元2世纪间从阿拉伯南部到地中海地区乳香和没药贸易的巨大繁荣景象。复杂的灌溉系统、城市建筑、城堡和商队旅馆等遗迹,见证着条件艰苦的沙漠发展成为贸易和农业定居点的过程。
遗产介绍
内盖夫沙漠城镇位于以色列境内,反映了自公元前3世纪起到公元2世纪间从阿拉伯南部到地中海地区乳香和没药贸易的巨大繁荣景象。
内盖夫沙漠的地理环境
沙漠是以色列面积最大的地貌,内盖夫沙漠横亘于以色列南方,覆盖了以色列60%以上的领土。内盖夫分为多个地区:北方的贝尔•谢瓦-阿拉德裂谷 (Beer Sheva – Arad Rift),中部的山脊,和南部的阿拉瓦(Arava)和埃拉特(Eilat)。
内盖夫之所以称沙漠地带,因为这里终年少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虽然内盖夫全年大部分时间少雨,河床干旱,域内十分荒凉,但这里的自然景色蔚为奇观。与其他单色调的沙漠不同,自从进入内盖夫沙漠起,就不断地看到大片的绿色。一人多高的仙人掌、浑身尖刺的骆驼草到处屡见不鲜,而点缀在沙漠中的城市,更是显示出内盖夫沙漠的绿色生机。冬天时,尽管降雨少,但是内盖夫还是覆盖满了似锦繁花,包括艳丽的银莲花。当有大风暴时,河床上就会出现洪水泛滥。
现在,内盖夫已经成为通往沙漠的门户。这里有迷人的自然角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清泉和前农业社区留下的遗迹。沙漠旅游方兴未艾,游客纷纷前来内盖夫,或步行、或骑车、或驾驶越野车来饱览这里的壮丽风景。
熏香之路与内盖夫的沙漠城镇
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熏香之路起始于南阿拉伯半岛最东端,结束于西奈半岛的北端,总长度超过2000公里,其中约100公里的部分穿过以色列南部内盖夫地区。当时,以色列驼队跨越阿拉伯沙漠,沿南阿拉伯海岸港口城市都是这个庞大贸易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