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昭梿(1776年3月26日-1830年1月14日),字汲修,号檀樽主人。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清朝第三位礼亲王,礼亲王系第九任家主,清太祖努尔哈赤七世孙,礼烈亲王
代善六世孙,礼恭亲王永恩之长子。
人物生平
子承父志
昭梿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昭梿的父亲名叫永恩,原封
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念及代善立下累累战功,又改封永恩为礼亲王,恢复了代善当年的爵号。他的父亲礼亲王永恩在乾隆朝时,因受某事牵连,从此不大过问政治,以文学艺术自娱。受时代影响和家庭环境熏陶,纂辑的《礼府志》成书未印。昭梿勤于笔耕,留给世人一部历史笔记《啸亭杂录》。
嘉庆十年(1805年),29岁的昭梿袭封成为第九代礼
亲王。两年后
礼亲王府失火,昭梿的家产、藏书连同印绶全部付之一炬。嘉庆帝赐银一万两,助他重建府邸,同时赐给许多衣帛。虽然嘉庆皇帝给予他一万两白银救济,但昭梿还是穷了下来。
惨遭革爵
嘉庆十八年(1813年)深秋,天理教首领
林清聚众反叛,趁嘉庆帝离京之机打进了
紫禁城。昭梿与诸王公大臣一起组织官兵镇压,林清等战败被俘。昭梿以为自己在“癸酉之变”中不避危险、处置得当,立下了旷世功劳,却不想嘉庆一回京就责备亲贵大臣们“因循怠玩,以致有此大变。”昭梿忍不住私下发了几句牢骚。这些牢骚话很快被擅打小报告的人添油加醋地上报给了嘉庆帝。不久,昭梿为增加收入逼迫他的田庄管家程幅海额外增高田租。清政府规定,国家对农民“永不加赋”。昭梿违反国家规定,程幅海不从。昭梿便派王府护卫到程家抄没家产、拆毁房屋、抢割庄稼,又下令将程家六人圈禁并施刑。昭梿还不甘休,亲自把一个磁瓶扔到地上,用磁器碎片把庄头脊背划伤了一百多道,以致流血昏厥。此事被一封匿名揭帖告到了皇帝面前。当时,朝中尚书
景安与昭梿并不同旗,也并非他的属下,昭梿却当面斥景安为王府奴才。此事也被抖搂出来,嘉庆帝大怒。
嘉庆二十年(1815),有人匿名检举昭梿凌辱大臣、府内滥用非刑。嘉庆帝得知,于十一月二十六日(12月26日),在谕旨中斥责他:“平日以田租细故,在
顺天府、
步军统领、刑部等衙门,涉讼累累。”可知昭梿恃强凌弱、欺压百姓的案子远不只一件两件。并连下四道严旨:昭梿以“妄自尊大、目无君上”、“滥用非刑”、“凌辱大臣”等罪名被革去王爵,押入
宗人府监禁,960亩地产也被悉数没收。
因病逝世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昭梿被释放回家。解禁后,虽被再次起用,但他已失去了政治热情,专心从事文史研究。道光九年(1829年),昭梿因疽发于脑病逝,时年53岁。
主要成就
昭梿断了仕途念想后,一门心思扑到历史著述方面。他迁居西直门大街路北一座不太惹眼的宅院,自号“汲修主人”、“檀樽主人”,终日沉湎于读书写作之中。道光二年(1822年),新即位的道光帝起用昭梿为
宗人府候补主事,这并没有唤起他的从政热情,昭梿依旧以著书为乐。昭梿的好友龚自珍在一封信中谈道,此时的昭梿已成为令他“怖服”的清朝国史权威:“王(指昭梿)于
天聪、崇德以降,琐事丕事,皆说其年月不误,每一事辄其原流,正变分合作数十重,问答不倦,自珍所交贤与不贤职掌故者,自程大理同文而外,莫如王也。”十几年辛勤努力,昭梿大作《啸亭杂录》终于问世。
昭梿工于诗文,熟悉历史掌故,与法式善、姚鼐、龚自珍等人关系密切。极喜藏书,名其藏书处曰“啸亭”,当时北京藏书大家如富察昌龄,过世后大部藏书被其所收得。自称“《石仓十二代诗选》,《四库全书提要》云五百六卷,今余家所藏则一千七百四十三卷,较四库所收多至千余卷矣”。藏书无所不收,御纂钦定之书、诗文艳曲、通俗小说,均在收藏之列。藏书印有“丰府藏书”、“檀樽藏本”、“礼尊珍玩”等。爱好文史,留心掌故,著有《啸亭杂录》《啸亭续录》。两部著作记录了许多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典章制度等文献资料,对后人研究清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清代重要的笔记之一。另著《礼府志》及诗文百余篇,未刻。
人物评价
昭梿贵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虽才华横溢,但性格暴戾、妄自尊大,因此丢了王爵。后世知道昭梿,既不因为他是声势显赫的皇族贵胄,也不因为他做过十年“
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而是因他写出了十五卷《啸亭杂录》。
个人作品
受时代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昭梿也爱好诗文,但他撰写的诗、文大多散佚,纂辑的《礼府志》也成书未印。昭梿勤于笔耕,他留给世人的是一部很有名的笔记——《
啸亭杂录》,书中记载了大量清朝典故、满族习俗和贵族官员的遗闻轶事。
《啸亭杂录》分为《啸亭杂录》,《续录》。《啸亭杂录》十卷,《续录》五卷,为昭梿作。
《啸亭杂录》涉及民俗、人物、宗教、传说、重大历史事件、个人生活琐事、读后感……范围很广。有些文章还有独家报道性质,能补正史之不足。全书虽为文言,但文笔简练而不晦涩。而且昭梿治学严谨,凡涉及历史事件多为亲历,如系道听途说则注明来源,因此错误不多。
更为可贵的是,昭梿在文中直言不讳、毫不客气地刻画出许多满洲亲贵勾心斗角、凶残暴虐(可惜他也未能免俗)、不学无术、无知愚蠢的嘴脸,尤其在宋、金、明、清历史上,考虑到他所处的位置,更表现出难得的客观。
轶事典故
昭梿生活的另一特点是喜好戏剧。他不仅是一位戏迷,并且因为过分亲近戏子(优伶),受到言官的纠举。清代戏子的社会地位低下,唱戏被认为是下贱的职业。国家把“娼(妓女家)”、“优(唱戏家)”、“吏(县衙书吏家)”、“卒(县衙差人家)”列为四种贱民,即使贫寒的农户、工匠名义上也算“清白之家”,社会地位都比上述四种人高。当时,三代人中只要有一个人从事了这四种行业,子弟就不能参加国家初级的考试,更无资格步入仕途,原因是家世“不清白”。但昭梿却不顾忌这些,他不仅与戏子交相往还,还很器重其中一些人的品行。他说:“这些人迎欢卖笑,虽然是常态,但其中也有深知大义者。”
家族成员
父母
父亲:爱新觉罗·永恩,和硕礼恭亲王
母亲:嫡福晋舒穆禄氏,将军绰尔济之女
妻室
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大学士三保之女
子嗣
长子:锡濬,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九月十三日巳时茂恂之妾夏氏所生第二子,嘉庆十六年(1811年)七月过继为嗣,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四月初四日辰时卒,年28岁,嫡妻佟佳氏额外主事成志之女。(承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