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类,拼音是ài lèi,是一个文化术语,意思是爱自己的同类,爱人类。
解释
爱自己的同类,爱人类。中国古人认为,爱同类是有知觉或有灵性的动物的基本属性,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亦然。人的爱心,首先表现在爱自己的同类上,生而为人,如果爱其他事物而不爱人类,就不能叫有爱心。也即是说,人是人类爱的第一对象,爱人类是人类爱的第一本质,也是人爱其他事物的精神原点。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性亦在于此。
示例
凡生乎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故有血气之属莫知于人,故人之于其亲也至死无穷。 (《荀子·礼论》) (凡生于天地之间的,只要是有血液和气息的动物—定都有知觉,只要是有知觉的动物无不爱自己的同类。……有血气和气息的动物中,人最有灵性,所以人对自己父母的爱,到死也不会穷尽。)
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不仁于他物,独仁于人,犹若为仁。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故仁人之于民也,可以便之,无不行也。 (《吕氏春秋·爱类》) (对其他物类仁爱,对人却不仁爱,不能算是仁爱;对其他物类不仁爱,只对人仁爱,仍算是仁爱。所谓仁爱,是对自己的同类仁爱。所以,有仁德的治国者,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全都去做。)
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仁者爱其类也,智者不可惑也。 (《淮南子·主术训》) (遍识天下万物却不懂世态人情,不能称有智慧;遍爱天下生物都却不爱人类,不能称有仁爱。所谓有仁爱,就是爱自己的同类;所谓有智慧,就是遇事不会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