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父子子
梁晓声著长篇小说
《父父子子》是由梁晓声编著的长篇小说,于2022年12月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该小说以东北高氏、纽约赵氏等四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为线索,串联起20世纪30至80年代的宏阔时空: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到曾经的革命者成为首批“北大荒人”垦荒拓野。该小说采用跨国视角,以哈尔滨和纽约为空间坐标,呈现国人和海外同胞异地同心的“双城记”。小说最后,1984年四家人再团聚,父父子子,继往开来。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早些时候,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给作者寄了一本很厚重的《哈尔滨大事记》,这本编年表是从清末的时候开始写起,甚至记载了哈尔滨三个字的由来。疫情期间,有一天他突然想看看这本书。编年表从清末开始写起,里面的主要历史他大致了解,但写得很细,每天的大事记都有记载。“在读大事记时,我看到一些新内容,比如哈尔滨当年有一个口琴社,社长就是地下党员、地下抗日青年,后来被杀害了。在历史的字里行间看下来会有一些感触,就是在我们这代哈尔滨人的内心里其实有一种英雄崇拜情结。”
作为哈尔滨人,梁晓声的成长一直与抗日英雄们在这座城市留下的红色文化遗产相伴。“我们有一曼大街、靖宇电影院、兆麟公园……走在市区,有人会告诉你这里当时是赵一曼住过的医院。我们也唱过由李兆麟等战士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军歌《露营之歌》——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这些都会在我们心中养成一种对抗日英雄的敬意。但仅仅这一个原因,并不能完全促使我拿起笔写这么一部书。”在疫情期间,梁晓声已然感觉到世界局势正面临一种新的不确定性,中国的未来发展可能又要经历国际压力的考验。他说,“我个人认为,现在应该是继承先人们家国情怀的时期。因此,把这种感受和我对铁血儿女的敬意凝聚在一本书里就变得很自然了。”先人们的那种家国情怀,对于当代人乃至后代人来说,更显示出重要的影响和传承。“历史就在那,那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就在那,这不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不是演绎出来的人物,而是有名有姓。这时在进行创作时,就是怀着一种谦卑、虔诚、有温度的一种感情,通过虚构的人物,把他们所做的牺牲,尽可能地凝结在一部作品里。”梁晓声说,他希望通过这本书,重新唤醒读者跟他一样的、对那些历史人物的敬意。于是,作者拿起笔来写了这么一部书,表达其对于那些铁血儿女的家国情怀的敬意。
人物介绍
赵况希
中医世家赵氏家族族长次子。19世纪60年代,大批华工被招募到美国西部修筑铁路。赵况希护送同胞远赴美国,凭借其医术,赵况希不仅救死扶伤于华人间,还救治了不少白人,声名鹊起后携妻定居美国加州,由此开启了赵氏一族在海外生活的序幕。
赵世杰
中医世家赵氏的小儿子,高鹏举妻子赵淑兰的弟弟,是一个梦想成为百老汇萨克斯手,生在美国唐人街的青年,他花光了积蓄想要灌上几百张唱片寄回祖国,让《义勇军进行曲》的悲壮之声响遍祖国。在祖国危在旦夕之时,他毅然决定加入“飞虎队”投身太平洋战场,最后英勇牺牲。
高坤
哈尔滨商人高鹏举和纽约华人赵淑兰的儿子,从小在美国长大,为抗联先烈的后代,经历了抗美援朝后,高坤带着儿子高山来到了北大荒农场,加入农机具修配厂,成为一名普通的修配工,也成为“北大荒人”的一员。高坤用上自己留学苏联学习的拖拉机制造知识,埋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工作,研究出了联合收割机,书写下另一份光荣。
高山
1972年中美建交,由奶奶赵淑兰从纽约回国看望父亲高坤时,被带走去美国接受教育。抵达美国之后,高山选择了航空科技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最终又选择了回到中国。
作品鉴赏
《父父子子》不仅有梁晓声所熟悉的他同代人的成长历史,他把自己的触角深入二十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之中,通过高、赵这对在不同地方生存的家族历史的追寻,透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的中国,也关注了一个在剧烈变化中的世界。高鹏举和赵淑兰分别成长在中美两国,他们在哈尔滨和纽约两地成长起来。他们的联姻其实是两个极为不同的家族的结合,也是华人历史的一个独特视角的探究。这里“父父子子”的精神传承,既包含着对于中国最坚定的认同,也包含着对于中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
该小说以“父”与“子”牵连起个人与家国一起成长的故事。小说中有多对父子关系——高鹏举与父亲、高鹏举与儿子、高鹏举妻弟与岳父、高鹏举的司机孙师傅与孙师傅的儿子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935年冬,在积贫积弱、大厦将倾的旧中国,在日军铁蹄下,一个留美归来、喜欢吹萨克斯的富家少爷高鹏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重大抉择。高鹏举的妻弟、纽约唐人街帅气青年赵世杰,本来有机会站在百老汇的聚光灯下享受鲜花和掌声,却毅然选择加入飞虎队,奔赴惨烈的远东战场。高鹏举的儿子高坤,不想做那个被保护的人,选择为了保护他人而走进硝烟和炮火,战争结束后,又因有一技之长而选择留在渺无人烟的北大荒。
作品从两个家族在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的抉择出发,把中国人基于生命的传递、精神的传承加以书写。梁晓声这部小说当然还是具有他所熟稔的写实的描绘,但也增加了更多具有象征意味的成分。高和赵两个家族,在中国曾是一北一南,高家是在东北发迹的富裕商人,赵家是出身于福建漳州,后来移民美国闯出一片天地的华人。这两个家族通过“联姻”的故事是具有传奇性的,而这两个家族的生生不息,正是传递着的中国血脉。梁晓声似乎把这上升到一种象征性的层面,让家族的故事带出了对于中国血脉和中国认同的追索。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这样的大议题让梁晓声始终关切,而通过这部作品,他从更广阔的角度探究中国独特的传统的精神特质,凸显这一特质的意义。就使得这部书不仅仅是写实的描绘,还具有了一种象征性的意义。
从高鹏举和赵淑兰到高坤和高山,在中国的哈尔滨和美国的纽约之间几代人的故事,其实是一个足以让人惊心动魄的精神传承的故事。梁晓声既写了他所熟悉的哈尔滨和北大荒,也正面地写到了纽约的唐人街华人的生活。这样的表现是梁晓声以往作品中难以看到的。同时,该小说意外地联结了太平洋两岸的中国东北和美国东部,把二十世纪历史中的重要环节,对这两个家族命运的影响都作了相当生动的描绘。这是梁晓声不多见的具有国际性关切的作品,串联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宏阔时空,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传奇故事。
高鹏举和赵淑兰的命运以及他们的家族、友人的命运,都是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之下展开的。从高鹏举自发的爱国情怀,到对赵永亮和孙尚义两个共产党人的支持和保护,再到自觉地作为一个进步商人勇敢地参与到抗日和解放战争之中。高鹏举的选择其实是一个爱中国、希望中国有灿烂未来的中国人的选择。而另一条赵淑兰在纽约生活的线索,则也让读者看到了在中华民族血脉传承中和在世界风云的变化中,中国认同的巨大感召力。“小舅”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赵家姐妹民族的自觉,他们的表现都是华人在中国二十世纪风云中对中国的关爱的表征。中华民族的天不能灭、地不能埋的英雄气概,不被任何势力压倒的坚忍不拔,都通过这样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了。这两个家族的人们对于国家的付出,让读者看到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奋斗所具有的那种精神力量。家族血脉的传承,其实正是中国人千秋万代传统的民族精神的传承。
该小说的后半部则以高坤的经历为中心而展开,作者用了不少视点的变化来表现高坤的命运,既有母亲赵淑兰的视点,也有高坤自己的视点,还有作者的全知的叙述。这种突然出现的比较复杂的视点的变化,就是为了凸显出高坤和他同时代的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艰苦追求,他们的付出和艰苦其实正是二十世纪中国“大历史”中的重要一章,也是承先启后的一章。这一段是梁晓声非常熟悉的北大荒父辈们生活的真实描摹,也是对于高坤的努力和付出真切的表现。高坤的人生中艰难和无怨无悔的付出,其实正是大时代的历史的一个部分。高坤特殊的爱情和艰难中的坚忍,也是这段历史的一些环节,人们都了解这些故事的含义,也能够从中体会到一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时期文学的况味。但梁晓声却赋予了这一段故事更多的历史含义,父一辈的高鹏举的壮烈到子一辈的高坤的平实坚忍,中国人的情怀和民族的血脉得到了延伸。梁晓声让这些在艰难中的付出成为传递给后人的力量的一部分。这里所思索的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这种性格中的坚强和坚忍,能够坚强地面对危机,也能够坚忍地面对命运,这正是梁晓声尽力探索的。
小说最终以赵淑兰的回归中国和高坤与母亲重逢后共同和他们参与的那段历史依依惜别为结尾,这已经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篇章。而高坤之子高山的故事开始了,这个具有留学背景和科技专长的孩子,也已经成长起来。一段新的历史开启,过往的故事已经是过去,但这过去仍然活着,这过去正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力量之一。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老一代人已经尽到了历史的责任,把中国的血脉和力量传递给了未来。在这里梁晓声为未来的故事留下了伏笔。因此,人们也可以说这是一部《人世间》的前传,但是,是更具传奇性和哲理性的前传。
梁晓声在这个故事里,寄托了他更深沉的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探究和思考,这些思考基于历史也基于当下,他希望把自己更大的情怀、更深沉的探究留在这部书中。他寄望于读者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思索和探究。小说中赵淑兰的一段自述似乎道出了小说的大主题:“虽然我姓赵,我丈夫姓高,其实都姓‘中’,我们两家的人,是中国人里的同一类人——那种崇信有信仰之人的人。如果谁的信仰那时出于为国为民,我们便都会以是他们的朋友而荣幸。”普通的中国人,却同样是具有力量的中国人。这个故事就是中国的颂歌,就是中国精神的颂歌。梁晓声用自己更开阔和更深邃的尝试去表现了它。
该小说中人间悲喜、民族大义兼而有之。小说以特别的跨国叙述视角,呈现出国人和海外同胞异地同心的“双城记”。以哈尔滨和纽约为空间坐标,历经四代人,跨越五十年,缓缓铺陈中国经历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纵深到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北大荒等重大事件,打破常规的叙事角度,力求最大程度地给人以亲历者自述般的现场感。该小说在叙事上不断切换视角,是由于常年伏案写作,梁晓声的颈椎病和腰椎病都比较严重,因此,为了尽量在不破坏情节流畅性下压缩篇幅,就不得不做一些妥协,不然铺展开来又会是百十万字的大长篇,这对于梁晓声来说实在力不从心。但是,特别的叙述视角也给了读者特殊的阅读体验,这又不得不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作品影响
衍生作品
2023年5月10日,爱奇艺在其举办的“2023爱奇艺世界·大会”上发布的“凝计划”,根据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父父子子》包含于其中。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中国当代作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返城年代》《年轮》《知青》等作品数十部。其中长篇小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参考资料
父父子子.中国国家版本馆.
《父父子子》.中国作家网.2022-12-30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9 14:23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