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由
牙骨质所覆盖、固定在牙槽窝内的部分,是牙体起支持作用的部分。
1、
牙周膜(periodontalligament,PDL)包绕着牙根,使牙齿同周围的牙槽骨连接到一起,并起到保护牙骨质屏障的作用。PDL细胞不仅对骨形成、骨降解以及纤维形成、降解有影响,同样对牙根表面牙骨质的形成及破坏均有作用。
2、
牙骨质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一层硬结缔组织,牙骨质的颈部2/3为无细胞牙骨质,根部1/3为细胞牙骨质。牙骨质的组织学结构与密致骨相似,但其硬度较骨和牙本质为低。与骨组织相比,由于牙骨质组织结构更致密,其更耐吸收,并且能及时较快进行修复而不明显。有研究证实在牙骨质与托姆斯颗粒层之间有一层中间牙骨质,是无结构层,其矿化程度较周围的牙骨质和牙本质高,功能是封闭敏感的牙本质小管,它可以阻止牙本质小管和牙周膜中有害物质的进出,对阻止炎症性牙根吸收的发展尤为重要。
牙根吸收的病因复杂,有研究者认为牙根吸收的必要条件有两个方面,即损伤和刺激,按其来源可分为牙髓感染、牙周感染、正畸治疗、埋伏牙或肿物压力所致的根吸收或粘连性吸收。
牙根吸收的程度取决于诸多因素,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内部因素)及治疗相关因素(外部因素)两大类。患者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健康状况、性别、年龄、错类型、牙颌面结构、牙位、牙活力、牙形态、根形态、治疗前牙根吸收、不良习惯、创伤等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包括矫治器类型、矫治力的大小、方向、持续时间、弓丝材料、牙齿移动范围、方向、拔牙与否等。
4、粘连性吸收:牙外伤如嵌入性脱位、半脱位、完全脱位,破坏牙周膜较多时可造成牙根粘连性根吸收。X线片显示硬骨板消失,根吸收区无透射影,牙根组织被骨组织替代,牙根与牙槽骨粘连,故粘连性牙根吸收又称为替代性吸收。
正畸过程中,正畸力对牙槽骨和牙骨质这两种相似的生物组织均产生作用。在适当力的作用下,牙齿在不断改建的牙槽骨中移动,而牙骨质保持相对的稳定;但在正畸移动过程中,受到压力的牙骨质有时也难免会出现吸收。正畸炎性牙根吸收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众多信号因子构成复杂的网络调控系统,诱发各种细胞行驶各种功能。大部分研究认为牙根吸收的机制与骨吸收相类似,由与破骨细胞形态相仿、细胞活性和功能特征相似的破牙骨质细胞承担主要的吸收牙骨质功能,包括2种生物学过程,即酸化过程与有机基质的降解。其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
正畸治疗疗程及牙齿移动的距离与牙根吸收有很高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证明疗程长,牙移动距离大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牙根吸收,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避免长时间的正畸治疗。但是正畸引起的牙根吸收在正畸治疗结束后会自然停止,即使是很严重的牙根吸收也不会是进行性的。正畸治疗后,微小的龛状吸收可以自行修复,或有修复的趋势,但是如果患者在治疗前就已经有牙根吸收或牙根吸收的趋势,正畸治疗会加重牙根吸收的程度及速度,引起严重的牙根吸收,因此,在正畸治疗前全面的口腔影像学检查及了解详细的牙科治疗史是非常有必要的。受过创伤的牙在正畸治疗中易发生牙根吸收,是正畸相关牙根吸收的高风险因素。正畸治疗中及早发现牙根吸收的趋势,并停止正畸加力,以避免严重的牙根吸收。对于同一颗牙齿,不同部位的吸收程度也不同,压低治疗往往根尖区的吸收比较严重,关闭间隙时近远中面吸收最严重,这可能与根尖区的形态导致的应力集中有关。不仅如此,就算是同一颗多根牙,不同的牙根尖吸收程度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