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佛渡口位于自贡市
牛佛镇,牛佛是沱江流域著名的商贸巨镇,当地要冲。1991年牛佛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前,沱江两岸全靠横渡往来。清代,自流井的井盐东运,隆昌方向的粮食西来,均需在牛佛过渡,牛佛实为咽喉要道。
据史料记载,自清乾隆年间始,牛佛渡口设义渡渡船两只,至同治年间已远不能满足运送需求,小船把持渡口,敲诈勒索,行人苦不堪言,每当江水泛涨,人多船少,常遭覆溺。自流井盐商家族王三畏堂、李陶淑堂和当地士绅见此情景,深感忧虑,遂于同治六年四月初四,在王朗云先生首倡下增设义渡,牛佛渡北岸地主金宗祠、东岸地主喻集庆等积极响应,自愿将私家码头用作义渡码头,任随义渡船只停泊起载。
以王三畏堂盐商家族为首的绅商共捐银1万余两,制造义渡大船14只,雇备渡夫,船舱上写明“义渡”“不取分文”字样,自黎明至二更摆渡,白昼轮载,随到随渡,夜间派两人听渡,以应急需,遇有急事,不在此例。
义渡章程还订立了安全条款。据史料记载,因渡船之设,原以利济行人,而河水泛涨之际,即应封渡,以重人命,况牛佛渡河面宽阔,涨水时难以横渡,稍有不慎唯恐失事,故议定,当水封大石包时,即行停泊,过往行人不得强迫首人、船夫闯渡。渡船只推横江,不推利水,且船不离渡,不得挪移别处码头装人载物,突发大水,随岸停泊。
义渡设立之后,工资船费等需用甚巨,且时期久远,因此对于经费来源,义渡章程中载明了确保义渡永续运行的办法。主要通过绅商捐资,设官斗、官秤酌取斗资、秤钱等方式补充义渡经费不足,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除绅商捐款兴办外,还有当地庙会兴办的义渡,民国时有渡船8只,渡工8人,其经费由川主庙、王爷庙、火神庙、南华宫、禹王宫、万寿宫六庙与高洞桥之庙产一契,收租74担谷拨入由各庙首人逐年轮流,会同河东河西镇长共同掌管支付,每年正月二十审理交接,延至民末。
牛佛义渡方便了两岸民众和过往商旅。因义渡闻名,招来更多客商,进一步促进了牛佛地区的商贸发展和经济繁荣,川盐东运也获得极大便利。
牛佛义渡自清同治年间始,止于20世纪50年代初,存续80余年。义渡废止之后,渡口仍保留了十几只私家收费渡船。新中国成立后,牛佛渡口渡运量仍然较大,1954年私家渡船联合组成渡口社,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渡船也发展到30多只,后又改用核载定员70人的大船13只,每天渡运量达6000多人次,逢节假日上万人次,因此牛佛渡口也号称“万人渡口”。1987年腊月二十三日,该渡口客流量达3万人次,创该渡口单日客流量历史之最。
义渡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所折射出的自贡人民乐善好施、耿直豪爽的精神品格,却流传至今。自贡交通人承接历史,勇于担当,如今的公益性渡口接续着这一使命,继续渡运着两岸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