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村,隶属于广东省
东莞市东城街道牛山社区,位于
东城街道西南部,与
横坑村相邻,距东城街道办事处约12千米。2015年末,牛头村户籍人口577人。
历史沿革
清朝,牛头村属东莞县缺口司。
民国时期,属第七区杨西乡、第一区濂平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第二区杨西乡。
1952年,属牛山乡。
1958年,属附城人民公社牛山大队。
1983年,属附城区牛山乡。
1987年,属东莞市附城街道牛山管理区。
1999年,属牛山行政村。
2003年,属东城街道牛山社区。
行政区划
牛头村为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牛山社区辖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沿用牛山社区行政区划代码为441900003020。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牛头村,位于
东城街道西南部,与
横坑村相邻,距东城街道办事处约12千米。
地形地貌
牛头村地处丘陵地带,内有牛头岭山,海拔约90米。
人口
2015年末,牛头村户籍人口577人,其中男278人,女299人;80岁以上16人,最年长者92岁(女);海外留学人员1人。外来暂住人口500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6人。
经济
牛头村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同时大面积种植花生、甘蔗、木薯等作物,盛产龙眼、荔枝、菠萝等水果。改革开放后,逐渐走上工业化道路,农业生产基本消失。2015年,牛头村经营工业区1个,工业企业3家,占地面积33亩,厂房、宿舍总面积3.38万平方米,经营总产值465.4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及商铺出租、银行存款利息、商业经营等。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5年末,牛头村有篮球场和老人活动中心各1个。
基础设施
1968年,牛头村通电,1986年通自来水,1990年通电话,2003年通互联网,2006年牛头村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
交通运输
牛头村有乡道山湖路经过牛头村。
历史文化
相传,刘姓先祖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从惠阳县镇隆镇布仔乡塘肚村迁入东莞县杨梅乡鳌头岭下立村,后人口逐渐增多而形成村落。刘姓为该村世居村民主要姓氏。因村内有山像鳌,古时称“鳌头”,后为书写方便,因当地方言“鳌”与“牛”谐音而取名“牛头”。
牛头村村民均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东莞东城话。
牛头村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存有60座,主要为泥砖瓦房,建于清朝,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部分完好,用于出租。
记载牛头村世系的族谱有《刘氏族谱》,由宗亲后裔于2000年纂修成书。
牛头村主要宗族活动是重阳节祭祖,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过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全村村民前往大岭山大岭村、厚街新围村扫墓。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火炼树、牛山(含牛头村)等地纷纷成立青年抗敌同志会、妇女抗敌同志会等抗日群众组织。
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底,地方顽固派武装刘发如部进犯杨西乡(牛山一带,含牛头村),屠杀了共产党地方工作人员5人,史称“杨西事件”。
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刘发如部200余人进犯杨西乡(牛山一带,含牛头村),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曾生率领下反击退敌。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牛山(含牛头村)武装民兵配合第三大队主力攻打翟家村炮楼,激战2昼夜,俘敌30多名,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4挺,步枪30多支,短枪7支,弹药一批。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牛山(含牛头村)兄弟会配合第三大队袭击厚街汉奸陈泰,活捉陈妻,缴获军用毡、棉被、铜钱等物品众多。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火炼树、牛山(含牛头村)、光明等地成立民兵组织,进行自卫斗争。
1963年冬,附城发生流行性感冒,患者3300多人。温塘、牛山(含牛头村)尤其严重。
1976年春,雨雹袭击牛山(含牛头村),砸坏烟叶等农作物,损坏经济作物1000多亩。
1998年冬,霜冻,牛山(含牛头村)被冻死、冻伤荔枝、龙眼等果树100多亩,冻死塘鱼50多亩,经济损失50多万元。
地方特产
牛头村境内特色农产品有荔枝、龙眼;特色传统食品有炒米饼、米橙、萝卜粄、糖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