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明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
牛春明(1881-1961),满族,北京人。1902年牛春明拜澄甫公为师,由健侯师祖代子传艺,赐名,镜轩”。1912年,牛春明在中央公园襄助澄甫公授拳;1914年,在杨家武馆任助教。健侯师祖不但将杨家太极之拳剑刀枪及内功心法倾囊相授,而且在晚年秘授点穴之术。1920年,牛春明南下宁、沪、杭, 1925年授拳于浙江兰溪、永康一带。1928年,澄甫公任杭州国术馆教务长,牛春明前往襄助。抗日战争期间,牛春明避祸于乡间。1946年重返杭州,在开元路37号设立牛春明太极拳社, 1960年,有关方面为牛春明拍摄太极功夫记录片《万年青》。
人物简介
牛春明(1881~1961),满族,北京人。早年研习园艺、骨科等多种技艺。21岁(1901年)之前曾向健侯先师学太极拳,后拜杨澄甫为师。因得杨氏父子赏识,特赐字“镜轩”,是著名的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
自1914年起,牛春明先生就在杨澄甫武馆协助教拳,历时六年之久。1920年南下,先后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教拳,并在上海哈同路68号开设太极拳馆。1925年受聘于浙江兰溪体校、中医学校等单位教拳。
此后多年辗转于江浙各地,并在浙江永康县成立拳术研究社。1946年定居杭州,受聘于浙赣铁路局教授太极拳。后在杭州开元路37号设立“牛春明太极拳研究社”,并先后在杭州青年会、六公园等地设场教拳。
新中国成立后,他精神焕发,不辞劳苦,除了每天在西湖边带领群众晨练外,先后应聘执教于浙江医科大学、浙江省军区医院、杭州邮政局、浙江大学等单位。1960年,中央委托浙江电影制片厂为牛春明先生拍摄了《万年青》太极拳影片。
人物经历
1902年命牛春明拜澄甫公为师,由健侯师祖代子传艺,赐名,“镜轩” (蒋按:四大弟子号称杨门四轩 -李雅轩 田肇麟)。
1907年,牛春明由医院推荐,任北京市消防队队医;健侯师祖同时聘为消防队名誉武术教练;牛春明时常得到师祖指点,获益匪浅。
1912年,牛春明在中央公园襄助澄甫公授拳;
1914年,在杨家武馆任助教。
1928年,澄甫公任杭州国术馆教务长,牛春明前往相助。澄 甫公南下上梅、广州,牛春明继任杭州国术馆教务。抗日战争期间,牛春明避祸于乡间。
1946年重返杭州,在开元路37号设立牛春明太极拳社,常与通臂拳师马雨荪、八卦拳师王卓诚切磋武艺。解放后,牛春明执教于浙江医科大学、浙江省军区医院、浙江大学。牛春明在杭州青年会教推手时,门徒身后铺垫稻草,牛师大吼一声,门徒即腾空跌出,摔在稻草垫上。
1956年,牛春明到北京参加全国武术大会,各省青壮年选手与牛春明推手,均被发至寻丈之外,众人称他为“牛大力士”。
1960年,有关方面为牛春明拍摄太极功夫记录片《万年青》。
1961年农历5月,牛春明这位身怀绝技,备受武术界尊崇的太极拳前辈,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1岁。
人物风格
牛春明师承杨健侯杨澄甫父子,追随杨氏父子习拳十七载,又在杨家武馆任助教历时六年,一生研练和教授太极拳达六十年之久,为杨式太极拳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在太极拳的防身技击与祛病健身相结合的内功修炼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牛春明身上许多优良品德和精湛技艺,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去怀念,去学习。
牛春明进入杨家门墙后,深受杨氏父子器重,倾囊相授太极功夫,加上他自己勤学苦练,功夫进步很快健侯师祖晚年,又把秘传的点穴功夫传授给他,牛春明的肩臂肘腕和手指已练到相当功力,手指特别强健,内劲直透指梢有一次野餐,忘了带开罐头的刀子,牛春明以手指代刀点开了罐头盒,而手指却毫无损伤,具有此等功力,又熟知人体生死门的穴道,是何等了得?点穴术不仅是防身制敌的秘术,而且还能用来治病救人可惜,健侯师祖未及传授解穴之法便仙逝了。
健侯师祖辞世后,牛春明曾一度行医至山西大同河北石家,庄江西抚州等地,寻访精于点穴者,以求名师指点,完成跟健侯师祖未尽的学业,只可惜始终未遇到精于解穴之人。
牛春明忠实地继承和发扬了杨式太极拳的理论与风格,并结合自己几十年教拳经验和行医的多种体验,把太极拳的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运柔成刚刚柔相济的理论应用于医术,进行辅助治疗,并在多家医院和众多学员中进行实践检验,使太极拳取得了明显的祛病强身之实效,为倡导体育疗法开创了先河,深得杏林称赞。
牛春明教拳一生,从学者数以万计暮年仍天天坚持教拳不辍,收徒教拳打破陈规旧俗,不许请客送礼,对带病练拳者备加关照,甚至义务授拳。
跟随牛春明学拳者中,有许多是身患慢性病而用药无效的职工干部或学生练拳后能使病者愈,弱者强,忧者喜,老者愈活愈刚强,很多人欣然重返工作岗位因此,他经常自豪地说:“我虽是医生,给人治病却很少用药,是以拳为主”。
牛春明作为杨式太极拳的传人,毕生只学一家之拳,练一师之艺,习一技之长,潜心修炼杨式太极拳,因此,最终能登堂入室,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明”阶段他的太极功夫是纯正的,始终保持着杨式太极拳古朴典雅的风格。
技艺精湛
牛春明拳艺精湛,已臻炉纯青之境虽身怀绝技,但为人谦虚。不图名利。牛春明初到浙江时,不管是在杭州,还是在兰溪,武义,永康一带,人们看到动作缓慢的太极拳,不免异口同声地发出嘲笑在永康,一位颇有功底的外家拳师,当面羞辱牛春明,说: “你这种拳有什么用场,软绵绵的,真是打老婆的拳”第二天,这位拳师忽然登门拜访在客堂用茶时,此人突然偷袭牛春明身不离座,转腰随手一送,拳师向后跌出,撞翻桌子,茶具尽碎被打败的拳师并不甘心次日,带来三位拳友,分列客堂四角,同时向牛春明袭来牛春明从容不迫,将四人一一发出,四人请教牛春明是如何左右逢源,以少胜多的,牛春明淡淡一笑,说道:“这是太极拳的听劲功夫,先听后发,快如闪电有此薄技在身,故能受困而不惊,临危而不惧,得以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牛春明的听劲功夫极好当年,他受聘于浙江兰溪中医学校担任武术教师时,县里有一位武举不服,此人自认为是金华一带有名的拳师,学校不来请他,反而让外乡人占了这个位置,有损他的颜面于是,找上门来要与牛春明公开比武,牛春明婉言谢绝,但他执意不肯,非比不可为化解矛盾,牛春明同意在家里比试一下,于是,在客堂里划了个圆圈,商定谁被打出圈外便算输,两人进入圈内相对而站,武举几次抢先出击均被识破而不能取胜,最后来个迅雷不及掩耳的招数,用拳脚一起向牛春明猛击过来,牛春明出手以“截劲”相迎,“哈”声一起,武举应声跌出圈外,真是“不打不相识”第二天,武举竟领着儿子来,要拜牛春明为师,学习太极拳。
1960年,有关方面为牛春明拍摄太极功夫纪录片《万年青》时,摄影师请求牛春明露一手太极真功夫牛春明让人取来一个鸟笼,打开笼门,用手掌托住鸟雀并引出笼外,任凭小鸟双翅拍打,却怎么也飞不出他的掌心旁观者无不称奇,感叹真乃健侯师祖一脉相传之太极真功也。
卓越贡献
1929年,浙江省国术馆成立,澄甫公出任教务长,牛春明被召到国术馆任教,担任澄甫公的助手第二年,澄甫公因另有约请而辞去国术馆教务长之职,离开了杭州,后赴广州任教,牛春明继续在杭州教拳,并一度担任军警界的拳师。
抗日战争时期,牛春明不愿为日寇卖命,离开杭州避居乡间,到浙江武义永康一带以行医与教拳为生生活虽然很贫苦,但对太极拳的研究与锻炼从未间断,在永康县成立太极拳术研究社,汇集各路拳师进一步研究弘扬太极拳术,并带领身边众弟子每日操练拳剑刀枪。
抗日战争胜利后,牛春明于1946年回到杭州定居,应聘于浙赣铁路局等单位授拳,并在杭州市开元路37号设立牛春明太极拳研究社,先后在青年会与六公园等处设立教练站,传授杨式太极拳同时,与通背拳师马雨荪八卦拳师王卓诚义结金兰,并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当时,牛春明身兼数职,十分辛苦但为使太极拳造福于民,他仍挤出时间为邻舍父老兄弟无偿教拳。
新中国成立后,牛春明也与其他劳苦大众一样获得了新生国家的繁荣和政府对他的关心,使他欢欣鼓舞虽已臻古稀之年,但仍决心做好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使中华民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放射出灿烂的光芒他精神焕发,不辞辛劳,潜心于太极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毫不保留地为杭州人民群众传授太极拳艺,他多次应邀到浙江医科大学浙江省军区医院,杭州铁路医院,杭州市邮政局,杭州制氧机厂,杭州张小泉剪刀厂,都锦生织厂,浙江大学等单位教拳,每天清早,还在西湖边的六公园或柳浪闻莺带领群众晨练,培养了一大批太极拳优秀人才和青年爱好者,为推动杭州群众性的太极拳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社会影响
1956年,76岁高龄的他,欣然代表浙江省武术队到北京参加全国武术竞赛大会,荣获优秀运动员奖章,会议期间,各省青壮年选手纷纷与牛春明推手,但推不上几个回合,都被牛春明发出丈外,众人称他为“牛大力士”《新体育》杂志社《新民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牛春明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刊登了其拳照。
新闻界的报道,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太极拳和牛春明的关注,牛春明一生为太极拳事业辛勤耕耘,其高尚的武德和精湛的拳技,备受武林人士的推崇,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人民体育出版社向牛春明约稿,要求他编写出版太极拳书籍,以便向全国推广,经过长时间的写作,终于在1960年完成了太极拳书稿。
同年,中央领导人陈云,滕代远等在杭州接见了牛春明,指示有关部门安排了原解放军报社的摄影记者会同杭州市的摄影师,为牛春明拍摄了全套太极拳拳架照片,陈云同志看过拳照后,非常满意,但觉得静态的照片还不能生动地反映出太极拳的风貌,应该拍成电影纪录片。
于是,进一步指示有关部门,安排了中央新闻纪录片厂与浙江电影制片厂合作,为牛春明拍摄了一部太极拳电影纪录片,取名为《万年青》有关部门准备将牛春明所传授的这套太极拳架,作为杨式太极拳的楷模向群众推广当时,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公映过这部影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7 22:59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