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梨形虫病旧称血包子虫病、焦虫病,由梨形虫纲的原虫寄生于血液引起的病的总称,包括
巴贝斯虫和
泰勒虫病。在大理普遍发生。
主要由
硬蜱传播。发病牛、带虫牛、蜱均为传染源,
梨形虫在蜱体内可继代传递,故
牛蜱是主要的传染源,动物中以奶牛最易感。特别是青年牛发病率最高,但症状较轻;其次是老、弱、病、孕牛,病情较重,
死亡率高。该病的发生与蜱的活动有关,在大理地区夏秋季节发病严重,冬季也发生。
急性型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40℃-42℃,呈稽留热。病牛初期
食欲减退,前胃迟缓;中后期喜啃土或其它异物,反刍减少甚至停止,贫血、消瘦,可视黏膜色淡、黄染,黄尿或红尿,病程一般7天左右,重者发病2-3天死亡;慢性型病牛临床症状不明显,仅见食欲下降,呼吸加快,体温稍高,渐进性贫血或消瘦。
病牛剖检可见血液稀薄、血凝不全,全身
淋巴结肿大,可视黏膜苍白、黄疸;肝肿大,色黄;皮下组织充血、黄染;脾肿大;
膀胱内有血尿;肺淤血水肿等。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血液涂片镜检,可在血细胞内查出虫体,是确诊的主要依据;疑为环形
泰勒虫病的,可在早期进行
淋巴结穿刺涂片镜检,查出石榴体确诊。
加强饲养管理,喂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全价饲料,提高机体抵抗力;搞好灭蜱工作,有计划地实施轮牧,尽量避开蜱活动的场地,必要时可采取舍饲或围栏饲养,限制活动范围(活动区域内严格灭蜱);在春季注射焦虫苗,或在夏秋发病季节对易感奶牛使用抗
梨形虫药物预防;定期检查,及早治疗。
症采取强心补液、退热、
健胃、抗贫血等作为辅助和支持治疗:中医以杀虫驱邪,清热宣肺,行气化积,和胃健脾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