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大学总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1602年正式建立于
伦敦西北的牛津。但其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1320年,伍斯特城主教科巴姆向牛津大学捐赠一批手稿,其修建图书馆的计划因过早去世而未能完成,而这批书也被典当还债。后来奥里尔学院把书赎回保存,于1367年移送圣玛丽教堂。1411年定期开放供阅读。1435~1447年英王
亨利五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
汉弗莱把自己的600种手稿藏书捐赠给牛津大学,藏书大部分是希腊文、拉丁文的古典著作和当时法文、意大利文的图书。1480年这些书又被迁往新建的神学院大楼。1488年成立汉弗莱公爵图书馆。1536~1539年英王亨利八世实行宗教改革时将这些藏书都当作天主教文献予以毁弃。1550年爱德华八世的皇家委员会又将遗下的藏书洗劫一空,甚至将书架也搬走。不久一场大火使其荡然无存。直到1598年曾任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外交家T.博德利重建该馆的计划为校方接受,才得以重建。博德利亲自监督改建工程,主持设计,广泛搜集图书,并捐赠了自己的藏书。经过4年努力,1602年图书馆开放,藏书2000多册,不久博德利利用捐赠款项设立基金会,使该馆的经费得到保证。他还多方奔走促成该馆为英国 5个接受出版物缴送本的图书馆之一。1605年和1610年在英王两次参观后被命名为博德利图书馆。20世纪20年代,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印度研究所图书馆和罗兹·豪斯图书馆并入该馆。在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1939年博德利新馆完工,主要为书库和图书整理部门的办公室。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该馆一直是英国藏书最多的图书馆,60年代初才让位于
不列颠图书馆。
博德利图书馆包括老馆 (主要收藏英国文学、现代史、古代史、古典语言文学等专业文献)、新馆(主要收藏哲学、政治、经济、地理、地图、 音乐、 东方研究、斯拉夫研究等专业文献)、拉德克利夫图书馆(主要收藏现代史、教育、文化艺术、英国文学、拉丁美洲研究等专业文献)、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法律图书馆、印度研究所图书馆和罗兹·豪斯图书馆。此外各院系都设有综合或专业图书馆。到1986年7月31日共收藏图书500万册、手稿13.4万册、古籍5000多册、地图98.5万件、缩微胶卷24.2万卷、现刊4.9万种。全馆共有24个阅览室,2078个座位,平均每天接待读者3.2万人次。共有工作人员374名。提供外借、阅览、馆际互借、参考、复制等服务,还经常举办讲演会、展览会和出版《博德利图书馆记录》等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