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灯舞
四川省的民间舞蹈
牛灯舞是四川省古老的民间舞蹈。起源于该镇俩母山,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它通过模仿牛的生活习性和劳作,来表现农民对牛的崇敬和对土地的眷恋,后来演变为对丰收和致富的期盼及祝贺,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通过包装和打造,“牛灯舞”已从乡间走向全国,获得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首届农民艺术节最高奖“精粹奖”等,道具还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牛灯舞简介
威远县“越溪牛灯舞”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该县被列入的第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越溪牛灯舞”起源于越溪镇的俩母山下,最初称为“牛儿灯”。清朝中期,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时代,人民劳动之余,就在田间地头用农具做道具,模仿耕牛的动作自娱自乐。随着时代的发展,“牛儿灯”逐步演化为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广泛流传于越溪及周边山区农村。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推进,镇文化部门对传统的“牛儿灯”进行改编创新,由单牛表演改为双牛表演,冠以“牛灯舞”的名称,以舞蹈的形式让“牛儿灯”从田间地头和大街小巷登上了舞台表演。2008年,该舞被列入内江市政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荣膺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最高荣誉奖——“精粹奖”的威远越溪牛灯舞。
2012年于除夕至初七,获邀献演第二十七届北京地坛公园文化庙会“南北民间花会荟萃”。新编剧目《双牛斗财主》,欢快、诙谐又充满浓郁巴蜀乡土气息。
自建陈列馆
2012年元旦,对住在内江威远县越溪镇的吴双林来说终生难忘,这天不仅迎来了新的一年、还是他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更重要的是,他从事牛灯舞30多年来,终于自筹资金15万元,筹备了一年多时间,在当地成立了“威远越溪俩母山牛灯舞艺术陈列馆”。 牛儿灯创新为牛灯舞进京表演获大奖。这也是全国独有一家民间牛灯舞艺术陈列馆。
2010年6月,吴双林和乡亲共6人进京参加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表演,获得了最高荣誉精粹奖。自筹资金建起陈列馆筹备了一年时间。
威远越溪俩母山牛灯舞艺术陈列馆位于越溪镇吉祥村3组,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核心展示区30多平方米,有表演训练场地、展览区,馆内陈列有演出道具、图片等。建立这个陈列馆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从前期构想、策划到竣工,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牛灯舞”第六代传人,吴双林将陈列馆作为彩礼,赠送给元旦当天举办婚礼的儿子、“牛灯舞”第七代传人吴志挺。
传承保护
2022年2月,“越溪牛灯舞”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6 13:41
目录
概述
牛灯舞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