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瘟是由
牛瘟病毒引起的、发生在牛身上的一种病害。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缓慢或停止,粪便少而干,呼吸、心跳均增数,眼睑肿胀,有黏性鼻液,口腔黏膜充血、流涎,上下唇、齿龈等部形成假膜或烂斑,严重时可致死。
病害学史
1937年,在四川成都发现的古文物铁制水牛和在四川广元县发现的一石碑上,均记载有清乾隆年间这些地区牛瘟大流行,耕牛死亡枕藉的情况。
1930-1949年,中国除新疆外,每年因牛瘟死亡的牛数达10-100多万头。
1955年,牛瘟在中国被肃清。
1956年,中国宣布消灭了牛瘟。
20世纪80年代,牛瘟主要集中发生在非洲和西南亚。
20世纪90年代,非洲的牛瘟得到了控制,但是西南亚的情况没有改善,反而有加重的迹象。
2010年10月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牛瘟这种对牛类最致命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已经从地球上彻底根除。
病原特征
形态特征
牛瘟病毒(学名:Rinder pest virus)属
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为单股RNA病毒,近圆形,也有丝状的,直径一般为150-300纳米,病毒颗粒的外部是由脂蛋白构成的
囊膜,其上具有放射状的短凸起或针状物,内部是由单链反义RNA组成的螺旋状结构,直径约18纳米。
生理特性
牛瘟病毒对外界环境敏感,对阳光、温度、腐败和消毒剂等抵抗力很弱,因此在体外不能长期生存,37℃牛瘟病毒感染力半衰期为1-3小时,多数毒株在56℃60分钟或60℃30分钟被灭活,4℃储存数月感染力下降,pH4.0以下或强碱即可将其灭活,对乙醚氯仿敏感,尤其对
甘油更敏感,但牛瘟病毒对低温抵抗力很强,在冰冻组织或组织悬液中至少能保存一年。
为害症状
牛瘟潜伏期一般为3-9天,病牛高热稽留,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委顿,食欲减退乃至废绝,呼吸、心跳加快,饮欲增加。眼结膜高度充血,眼睑肿胀,分泌物增多,初为浆液性,后转为黏液性和脓性。鼻黏膜充血,流出黏液脓性鼻液。
口腔黏膜的变化具有特征性,早期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流涎,唾液内含有气泡或血丝,上下唇、齿龈、软腭、硬腭、舌、咽喉等部位出现粟粒大的灰色或灰白色小结节,初较坚硬,后变软,结节相互融合形成灰色或黄色假膜,假膜脱落后形成边缘不整齐的烂斑或成溃疡。继而发生剧烈腹泻,粪便稀薄如水,混有血液、黏液、假膜,异常恶臭。后期排便失禁。母牛可从阴道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有时混有血液,阴门红肿,阴道黏膜充血发红。妊娠母牛常流产。全身症状恶化时,病牛严重脱水,迅速消瘦,衰竭死亡。
流行情况
牛瘟主要侵害牛和水牛,常呈急性感染,致死率高。病牛和带毒牛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牛发热期的血液和所有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向外排毒。健康牛主要通过吸入被污染的空气或食入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该病的流行一般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多发生于每年12月份至翌年4月份,一旦发生,多呈暴发性流行,发病急,传播快,在易感牛群中,发病率接近100%,死亡率在90%以上。
病理变化
牛瘟早期病例胃部病变主要在第四胃,患牛胃内空虚或附着少量混有血液的黏液。胃黏膜肿胀,常呈散在的鲜红色至暗红色斑点和条纹状。胃底黏膜下层广泛水肿,黏膜增厚,切面呈胶冻样。胃壁上呈散在的腐烂区和附着纤维素伪膜的溃疡,严重时可见大片上皮脱落,形成紫色或灰黑色烂斑。小肠亦见类似病变,内容物稀薄,混有血液、纤维蛋白和坏死组织凝块。沿黏膜皱裂的顶部可见到出血条纹,严重时偶见腐烂区。集合淋巴滤泡常呈黑色,组织坏死,结痂脱落后形成溃疡。大肠在回肠、结肠联结部和直肠中有显著病变。
回盲瓣黏膜肿胀出血是牛瘟的特征性变化之一。肠腔中含有暗红色的血液和血块,黏膜呈条纹状充血和坏死。盲结肠连接部肠壁重度充血、出血,黏膜下层和肌层水肿,肠壁增厚,黏膜腐烂,淋巴滤泡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呈出血性淋巴结炎变化。
肝、脾无特殊病理剖检变化。胆囊显著肿大,充满稀薄的黄绿色胆汁,黏膜上有散在性小出血点或呈弥漫性出血,有时可见烂斑。肾脏充血,在肾盂周围常见水肿。呼吸道黏膜潮红、肿胀,呈点状和条纹状出血。鼻腔、喉头和气管黏膜覆有伪膜,其下有烂斑或覆有黏液性渗出物。脑有小出血点和急性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诊断方法
初步诊断:牛瘟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做出初步诊断。
病原检查:采集病牛血液、分泌物、淋巴结、脾等,低温保存送检。经处理过的病料接种原代牛肾细胞,单层细胞培养,定期换营养液。显微镜下观察特征性细胞病变:如有折射性,细胞变圆,细胞皱缩,胞浆拉长(星状细胞)或巨细胞形成即可确检。另外,也可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或特异性血清的中和来鉴定病毒。
血清学检查:采集病牛双份血清进检,做中和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和兔体交叉免疫试验等,均能确检。
防治措施
牛瘟的防治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一旦发现疫情,应该在24小时内迅速逐级上报,同时迅速向有关部门送检病料,以便鉴定。确诊后立即封锁疫区,扑杀病牛和同群牛,对其尸体做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彻底消毒被污染的环境及用具。
靠近疫区和邻近受威胁区,应用牛瘟山羊化兔化弱毒苗和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苗进行紧急接种,建立免疫防护带。对污染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封锁区最后一头病牛扑杀后14天,无新发生病例出现,经过全面彻底消毒,解除封锁。严格执行进出境检疫制度,禁止从有牛瘟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牛及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