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说法是
牛姓代司马氏继承帝位,即东晋
开国皇帝司马睿是牛氏子孙(其中又分为将领牛金与夏侯氏私通、牛姓小吏与夏侯氏私通两说)。
司马懿当政之时就有代魏之心,当时有一本流传很广的谶书叫《玄石图》,上面记有“牛继马后”的预言。后来他权倾天下。他手下有个将领叫
牛金的,为他出生入死,立下殊勋。司马懿忽有所触,想起“牛继马后”的预言,心里十分忌讳,怕牛金将来会对子孙不利,就派人请他赴宴,酒中下毒,牛金为人坦荡,没有提防之心,“饮之即毙”,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司马师不解,问道:“牛金可堪大用,奈何杀之?”司马懿训道:“谶书有预言,马后有牛,不毒死牛金,子孙将有后患啊!”
司马懿自此以为,牛金已死,子孙便可高枕无忧坐享福贵了,殊不知世事难以预料。司马懿的孙子
司马觐袭封琅琊王后,其妻夏侯氏被封为妃子。夏侯氏人很风流,没多久就与王府一个同样姓牛的小吏(《建康实录》称其名为“牛钦”)勾搭成奸,后生下了
司马睿。
此即史书所言,司马睿并非皇族血脉,而是琅琊王府某牛姓小吏的儿子。只是因为有“牛继马后”的传言,导致了战将牛金被冤杀。后人遂戏谑地称司马睿为牛睿,比如明朝思想家
李贽,就直称东晋为“南朝晋牛氏”,而不称司马氏。
东晋著名史学家、名臣
孙盛在《
晋阳秋》·《御览》中写道:“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
宣帝深忌牛氏 ,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
牛金 。而恭王妃
夏侯氏竟通小吏
牛钦而生
元帝 ,亦有符云。”
魏收撰写的《
魏书·列传第八十四》记载道:“僣晋
司马叡,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
谯国夏侯氏,字铜环,与金奸通,遂生叡,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由是自言河内温人。”
房玄龄主编的《晋书·元帝纪》(帝纪第六)对
司马睿的身世记载道:“元皇帝讳睿,字景文,宣帝曾孙,琅邪恭王觐之子也。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但在元帝纪的结尾,又记载道:“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后晋刘昫等编撰的《
旧唐书·元行冲传》也提及“牛继马后”的
图谶:“初
魏明帝时,河西
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
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
谣谶,著论以明之。”
宋代
洪迈《
容斋随笔·晋之亡与秦隋异》:“ 秦、晋、隋皆相似,然秦、隋一亡即扫地,晋之东虽曰‘牛继马后’,终为守司马氏之祀,亦百有馀年。”
宋代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晋
明帝问
王导晋所以得天下。 导陈
司马懿创业之始,及
司马昭弑
高贵乡公事, 明帝以面覆牀曰:‘若如
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殊不思‘牛继马后’,晋已绝矣。”
隋代史学家
王邵说:“沈约、《
晋书》造奇说,云
琅琊国姓牛者,与夏侯妃私通,生中宗,因远叙宣帝以毒酒杀牛金,符证其状。收承此言,乃云:司马叡,晋将牛金子也。计其年,全不相干。”
唐代史学家
刘知几在《
史通》中批评沈约和魏收:“沈氏著书,好诬先代,于晋则故造奇说,在宋则多出谤言,前史所载,已讥其谬矣。而魏收党附北朝,尤苦南国,承其诡妄,重以加诸。遂云马叡出于牛金,
刘骏上淫路氏。可谓助桀为虐,幸人之灾。寻其生绝胤嗣,死遭剖斩,盖亦阴过之所致也。”他并且在“自注”中引用了王邵的上述分析。
宋代学者
王应麟说:“王劭谓沈约喜造奇说,以诬前代。刘知几亦以为非,而致堂《
读史管见》乃谓元帝冒姓司马,过矣。”清代学者
卢文弨也说:“此说创自沈约,不足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