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致功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牛致功(1928年2月8日—2024年9月6日),男,汉族,河南省偃师市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统、教研室主任、后为该校唐史研究所教授,1994年退休。在工作期间,除了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努力从事史学研究。自1965年以来,共发表史学论文90余篇。
人物生平
牛致功,男,1928年2月8日生,河南省偃师市人。
1935年至1941年在河南偃师牛庄小学读书,1941年至1942年在偃师中学读书。1942年夏秋,豫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旱灾、蝗灾接连而至,其父又身染重病,只得辍学在家劳动。
1943年春,其父年仅38岁不幸去世。第二年,日寇侵犯豫西,偃师沦陷,更不可能上学,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又继续读完初中。
1948年春,偃师解放,做了一个时期的小学教师。1949年春,到洛阳中学读高中,1951年夏,高中毕业,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经批准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学习。
1952年6月,领导召集部分学员开会,会上宣布:接上级通知,1953年国家要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培养大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人才,凡是年龄在28岁以下,有高中二年级以上文化程度者,都要到大学去学习。领导传达上级通知,军人视为命令,就这样,牛致功离开军营,到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
由于父母早逝等原因,牛致功进入大学已24岁,和当年直接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同学相比,年龄大于这些同学六七岁,自感失去 年龄的优势,是无形的压力,于是学习非常努力,力求不落后于年轻同学。因为勤奋好学,对史学也颇热爱,1956年毕业后,被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曾任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同时兼任西安唐史文化史学会会长、陕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1994年被聘任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4年9月6日8时许,牛致功教授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96岁。
主要成就
学术成果
牛致功先生从1956年开始,到1994年退休,先后在西安师院、陕西师大工作了38年,其中30年在历史系,8年在唐史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64年以后,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工作,1965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章。
1980年以后,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隋唐史方面。
1994年虽然退体,但并没有奉命休息,仍然坚持隋唐史的研究,一直到2006年,视力严重衰退,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才不得不出版最后一本著作,结束其最热爱的职业。
先生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虽然在职只有38年,但在退休以后,又继续干了12年,2006年最后一本书出版,才算基本结束了50年的史学生涯,当然在他有生之年的大脑从末停止活动以前,难免还会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
出版图书
主要著作
牛致功先生在50年史学活动中,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科研成果颇丰,在各种报刊发表的论文有90多篇。
专著
《唐代的史学与通鉴》(陕西师大出版社1989年出版)
《唐高祖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
《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出版)
合著
《隋唐人物述评》(陕西师大出版社1989年出版)、
《唐书》(二十五史新编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香港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
合编
《史学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参编
《中国通史》隋唐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陕西通史》隋唐部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资治通鉴新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国改革通史》隋唐部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其中《唐高祖传》荣获西安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获奖记录
《唐高祖传》荣获西安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社会任职
曾任西安唐代文化史学会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
人物评价
牛先生为学为文,为师为人,卓然成为一家。先生不仅以研治隋唐史享誉史学界,还精心培育了一批隋唐史研究的后备人才,他们活跃于隋唐史学界,从而使陕西师大持久成为国内隋唐史研究的一方重镇。(中国唐史学会西安唐代文化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唐文明研究院评)
参考资料
牛致功.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牛致功.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5 11:5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