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文化旅游区(Niushou Mountain Cultural Tourism Zone)位于江苏省
南京市江宁区境内,该山体海拔242.9米,面积约5500公顷。因东、西峰对峙的形状像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又称牛头山,西峰山体因开采铁矿受损,目前牛首山仅留东峰。
命名
晋元帝司马睿欲称此山为天阙。南朝时期,高僧辟支和尚曾住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该山洞称辟支佛洞,又称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称仙窟山。牛首山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又称为牛头山。
历史沿革
东晋南朝
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欲在正南门宣阳门(今中华门)外监理双阙,以示皇权至尊。丞相王导深知东晋草创,不宜大兴土木,于是请晋元帝乘兴出宣阳门,南眺牛首,两峰对峙,十分壮观,趁机劝喻元帝:“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欣然打消兴建双阙的念头,称牛首山为天阙。
公元459年,南朝刘宋大明三年,始建幽栖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早期著名寺庙。公元461年,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5年,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曾住过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为仙”,因此住过的山洞称辟支佛洞,又称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称仙窟山。公元503年,司空徐度于梁天监二年初佛窟寺(今宏觉寺),位于牛首山南。
唐宋时期
唐代,牛首山“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眉并为圣道场地”,是最负盛名的三大佛教名山之一。公元643年,唐贞观十七年,被誉为“东夏之达摩”的法融禅师受禅宗四祖道信的点拨,在幽栖寺北岩创立茅茨禅室,授徒传法,创立牛头禅宗。牛头禅是印度禅真正中国化的开始,牛首山也成为中国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公元774年,唐大历九年,又添建宏觉寺塔,民间称为唐塔。相传是唐代宗李豫感梦“修峰顶七级浮屠”而建。公元943年,安葬南唐先主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钦陵”和中主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并称南唐二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位于牛首山南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1050年,北宋皇祐二年初建辟支塔,建于牛首山西峰原佛窟寺处,因辟支和尚而得名。
明清时期
1436-1449年,明宣德八年四月,著名航海家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明正统年间佛窟寺更名为弘觉寺,属金陵次大刹,归大报恩寺所统,为明代南京的八大国寺之一。
1636-1948年,清时,弘觉寺因避乾隆名讳(弘历),改名宏觉寺。
近现代时期
民国时期宏觉寺又更名为普觉寺。1993年,高僧宏成法师决心重建宏觉寺,因感原址多已破坏,将新寺地址选在祖堂山原幽栖寺遗址旁,寺名仍为宏觉寺。2008年7月,装有佛顶骨舍利的铁函,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长干寺地宫出土。2010年6月12日上午9时15分,在南京栖霞寺,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重现世间。2010年,经宗教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佛教和文物界研究同意,确定在牛首山遗址公园里建地宫安奉佛顶骨舍利的意向。
2011年9月,江宁区政府完成了《天阙藏地宫,双塔出五禅——牛首胜境》创意策划概念方案。到此,确定了佛顶骨舍利安奉的地点与方式。2015年10月27日,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大典在南京牛首山隆重举行,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同期落成开园。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江苏省南京市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江宁区宁丹大道18号。
特别说明:牛首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别建有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牛首山森林公园,以及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两者区域位置重叠,但面积并不相等,其中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面积约500公顷,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牛首山森林公园面积667公顷,由江苏省林业局公布。
地形地貌
牛首山地区位于南京南郊二十七华里处的江宁东善乡,紧邻祖堂山,牛首山山体海拔242.9米。牛首山属于丘陵岗地,由中生代火成岩构成。其西峰的山体受到两次破坏性的铁矿开采,已形成一个60多米深的矿坑。牛首山山脉,属宁镇山脉西段三个中的南分支,属沿江低山丘陵的一部分。
气候与土壤
牛首山地区地处北亚热带中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3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平均降雨量1005.7毫米。地区的地带性土地以黄棕壤为主,在牛首山、将军山一带,受基岩风化的堆、坡积物的成土母质影响。分布在山顶、山脊的土层较浅,有机物含量较高,表土为深灰色,微酸性。山地土壤pH值5.5-6.5。
生物多样性
在南京紫金山、牛首山等地分布的中华虎凤蝶为中华虎凤蝶指名亚种,以杜蘅为食,属于2000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1600余种“三有动物”(即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之列。1982年,在牛首山上发现南京第一只虎凤蝶。2005年在牛首山东峰脚下建立国内首个中华虎凤蝶保护基地。牛首山森林公园拥有八哥、杜鹃等鸟类,野兔等哺乳动物,壁虎等爬行动物,萤火虫、
中华虎凤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昆虫。
方位
休闲度假之旅路线
到牛首广场观赏七星指路、风铃塔等;沿着含有春、夏、秋、冬主题游览的天阙路到达佛顶寺,佛顶寺坐落于牛首山东峰东南侧坡地,是佛顶骨舍利护持僧团的弘法道场;继续游览到达佛顶圣境,外部观赏佛顶塔;进入佛顶宫,佛顶宫是佛顶圣境的核心建筑,外部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寓意外供养和内供养,内部由地上部分的禅境大观和地下部分的地宫构成,其中地宫分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两个空间;在禅林路漫步,游览吟龙湖,体验生态休闲景观。
历史文化之旅路线
牛首广场观赏七星指路、风铃塔等;沿着含有春、夏、秋、冬主题游览的天阙路到达佛顶寺,佛顶寺坐落于牛首山东峰东南侧坡地,是佛顶骨舍利护持僧团的弘法道场;至寻禅小径,岳飞抗金故垒、明代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到达佛顶圣境,外部观赏佛顶塔;进入佛顶宫,佛顶宫是佛顶圣境的核心建筑,外部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寓意外供养和内供养,内部由地上部分的禅境大观和地下部分的地宫构成,其中地宫分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两个空间;参观郑和文化园,有郑和衣冠冢及文物展馆等;游览吟龙湖,体验生态休闲景观。
观光体验之旅路线
牛首广场观赏七星指路、风铃塔等;沿着含有春、夏、秋、冬主题游览的天阙路到达佛顶寺,佛顶寺坐落于牛首山东峰东南侧坡地,是佛顶骨舍利护持僧团的弘法道场;到达佛顶圣境,外部观赏佛顶塔;进入佛顶宫,佛顶宫是佛顶圣境的核心建筑,外部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寓意外供养和内供养,内部由地上部分的禅境大观和地下部分的地宫构成,其中地宫分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两个空间。;郑和文化园,有郑和衣冠冢及文物展馆等;观赏宝相湖;漫步禅林路,生态休闲景观;游览吟龙湖,体验生态休闲景观。
重要景点
佛顶寺
征得文化界知名人士和佛教界高僧建议,以供奉于牛首山地宫的佛顶舍利命名,取名佛顶寺。佛顶寺为牛首山主要建筑之一,占地面积六十八亩,建筑面积近四十亩,仿唐风格,传统中轴线格局。共有殿堂七座,外围有僧竂、斋堂等建筑。进入三门,跃入眼帘的是正面石雕“灵山说法图”,为释迦牟尼佛於灵鹫山说法场面的真实再现。左侧有皇家风格的三狮碑,现为空白。
正面供奉弥勒佛真身像,因佛顶真骨舍利供奉于牛首山地宫,故供弥勒佛真身像。背面供奉“三洲感应”护法韦驮菩萨,身着将军服,为保护佛教的护法菩萨之首。佛顶寺韦驮菩萨手执宝杵立地,寓意挂单僧人一宿两餐。四大天王,脚下踩踏的各种形态的怪人物,代表人们内心的贪、瞋、痴、慢、疑、嫉妒、障碍等,是某些人心中的魔鬼。
增长天王:手持宝剑,剑代表智慧,表法为用智慧宝剑断除烦恼,福慧自然增长,故名增长天王。广目天王:手执龙,龙代表变化,表法为用变化的心态应对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世界;同时要有远大目光,勇猛精进,积极进取,不被时代淘汰,故名广目天王。持国天王:手执琵琶,琵琶弹奏出美妙的音乐,须将弦调到恰到好处,过紧过松都弹奏不出美妙音乐。表法为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修学佛法,须找到契入点,合乎要领。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佛家阐述的“中道”。找准契入点的同时,坚持不懈,必有成就。多闻天王:手持伞盖,伞表法为保护好自己的清净心,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染污,多听闻学习善法,多学习、多领悟,故名多闻天王。
天王殿两侧分别为钟楼、鼓楼。晨钟暮鼓,早晨先敲钟108声,唱“钟声偈”,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悠扬之钟声断除人们108种烦恼。晚上先敲鼓,敲鼓者默念大悲咒、心经。暮鼓晨钟警醒世间名利客。
伽蓝殿供奉伽蓝菩萨,俗称云长尊者,以忠义之心率十八位神王,于冥冥中护持佛教。学佛者须忠于祖国,对一切人有情有义。
祖师殿供奉牛头宗六位祖师,牛头宗上位四位祖师。正立面共十位祖师,两侧为牛首山方隅土地神王;还供奉岳公鹏举大人,岳飞精忠报国,牛首山大捷,收复建康城,岳飞大人与牛首山有大因缘,故供奉于祖师殿侧立面。
“大雄”为释迦牟尼佛之尊号,大力大慈悲之意。“宝”代表佛、法、僧三宝,“殿”为供奉圣贤之处,故名“大雄宝殿”。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前方供奉释迦牟尼佛的两位弟子,年长者为苦行第一的迦叶尊者,下首供奉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与释迦牟尼佛并坐的两尊菩萨,上首为文殊菩萨,骑青狮,文殊菩萨智慧第一。狮子为兽中之王,“狮子窟中无异兽”,狮子一吼百兽皆惊,文殊菩萨的智慧像狮子一样威力无穷。骑白象者为普贤菩萨,此象六牙,代表佛教中的六度,普贤菩萨行愿第一:“象王行处绝狐踪”。两大菩萨分别代表智慧与行愿,能够完整地体现佛法的内涵。
两侧供奉十八罗汉,为五百罗汉之代表。佛教中五百罗汉是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第一次结集经、律、论三藏的五百罗汉。十八罗汉以不同的形态出现,比如挠痒、敲耳、吉祥坐、降龙、伏虎等。
大殿背面供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此塑像为水月观音。左边男童名善财,经典记录其出生时,家中涌出各种财宝,故取名善财。善财童子受普贤菩萨指点,先后参访五十三位大善知识,向大善知识请教学习。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昭示着年青年僧人要学习善财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右边女童为龙女,修学佛法非常精进,领悟力极强。观世音菩萨身后有不同形象画面,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菩萨针对不同的众生,现不同身相,说相应法门。
走出大殿,拾级而上,是观音殿,供奉准提观音,具三十六臂眼。准提观音主管人道众生,千手千眼观音主管地狱道众生,马头观音主管畜生道。此三十六臂眼,象征一尊菩萨的威力相当于三十六尊菩萨,是力量的象征。佛顶寺观音殿为女众忏悔堂,“忏悔”的通俗说法,就是反省自己过错。出家人每日都在忏悔,儒家有云:吾日三省吾身。欲知观世音菩萨,请读诵《普门品》。
药师殿供奉的药师佛,全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有《药师经》一部,为佛教主要典籍,寺院僧人常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欲求消灾、健康者,敬请读诵《药师经》。佛顶寺药师殿为男众忏悔堂。
佛顶寺最高处为法堂,开示佛法之堂。《大藏经》、各类经、律、论三藏经典存放於此,故名法堂。法堂门外地面刻有“百鸟衔花图”,《唐高僧传》法融传记载:法融禅师于牛首山修行悟道后,感得山中百鸟口衔鲜花供养禅师,留有百鸟衔花典故。法堂左侧地面刻虎狼为友图,山中各种动物与法融禅师为友,保护禅师。法堂联云:牛吼一声醒聋发聩龙骧九转继往开来牛首名山,盛世重光。佛顶寺各殿堂楹联抱柱皆为江苏省楹联协会集体创作,江苏省书法家协会著名书法家分别写就,选用优良材质雕刻而成。佛顶寺内绿化,系国内顶级园林专家设计,四季花木、禅意十足,枯山水遍布寺内,金陵四十八景“牛首烟岚”今世重现。佛顶寺重建继承传统建筑格局和古代园林风格,是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奉献给世人的一道风景。
佛顶塔
佛顶塔,塔高88米,面积4677平方米,九级四面,是一座唐代风格的建筑,佛顶塔是佛顶圣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佛顶塔第八层安置有一口全铜铸的佛顶金刚钟,钟上刻有隆相法师书写的《金刚经》全文。在第九层如来殿供奉了一尊毗卢遮那佛坐佛。登塔远眺,可以俯瞰牛首山四季全景。
佛顶宫
佛顶宫属于深坑建筑,佛顶骨舍利长期供奉之所,长220米,宽160米,总体高度89.3米,单体建筑面积约13.6万平米。其外部空间分为大穹顶、小穹顶和佛顶摩崖三大部分;内部空间共九层,地上三层、地下六层,由禅境大观、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三大空间构成。整个佛顶宫不仅是珍藏佛祖顶骨舍利、接受信众瞻礼参拜的主要场所,还是将舍利文化、世界佛禅文化以各种艺术手法集中呈现的文化展陈场所。
佛顶宫建筑以供养为主题,共分为大小穹顶两部分,寓意为外供养与内供养,大穹顶长度为120米,形如佛祖袈裟,既与牛首东峰呼应,又覆盖在地宫小穹顶之上,象征佛祖无量加持。小穹顶整体犹如佛祖发髻,单个为双手合十造型,寓意千万信众对佛祖供养。
小穹顶基座为莲花宝座造型,整个莲花宝座共由象征佛陀无量智慧的56座飞天菩提门,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56根云门如意柱组成,与小穹顶摩尼宝珠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象。
“佛顶摩崖•文殊圣山”因整个摩崖位于牛首山西峰佛顶宫大穹顶袈裟护持之下而得此名,全体共分上下两层,上层依照北方石窟之形态,取天然巨石雕凿十三座大小石窟,下层以各种浅深浮雕和经文石刻为主,上下两层合为一只巨型佛手,庄严殊胜。
禅境大观,南北长112米,东西宽62米,建筑总高为46.5米,内部净高约38(41.2)米,空间面积超过6000㎡,呈椭圆形。禅境大观的核心是禅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佛出生的禅境花园、成道的禅境花园和中间的莲花剧场,共同表现了佛祖一生的故事。沿着佛陀修行的足迹,让人们感悟由释迦牟尼人成佛的奇迹。
千佛殿以红色、黄色和暗金色为主色调,整个千佛殿空间呈穹窿状,平面为椭圆形,千佛殿外圈有万佛廊,万佛廊在空间上涵括了地下三层。千佛殿依照华藏世界的五方五佛来布局,以代表金刚界大日如来的舍利圣塔为中心,加之圣塔上的四波罗蜜菩萨、对称于环廊四周的四方佛、慧门十六尊菩萨、四摄菩萨和八内外供养菩萨,立体呈现了佛教密宗金刚界曼荼罗第四供养会的神圣场景。千佛殿中心最惹人注目的是供奉佛祖顶骨舍利圣塔。塔高21.8米,造型基于大报恩寺鎏金七宝阿育王塔造型,取象于敦煌莫高窟中的倒立须弥山形中心柱,象征了清净庄严的华藏世界。
万佛廊由地下三、四、五层构成。地下第三层重点表现中国佛教文化,有两条经文偈语走廊和十六幅绢裱工笔画。地下第四层展现印度佛教文化,环廊内设有二十诸天,以及七面表现印度佛教教义故事漆画。进入地下五层,其主题为佛陀本生与舍利文化,包括展示佛教舍利文化多媒体视频、十幅贤劫十六尊瓷板画,以及八大灵塔和相关实物展陈。
禅境大观
禅境大观,南北长112米,东西宽62米,内部净高约41.2米,涵盖了地上三层。整个空间面积超过6000㎡,呈椭圆形,以黄、白、灰三色为基调,布置出人间山水,从而让人们在行走之际领略禅意。由佛陀出生、成道的禅境花园及中间的如莲剧场三个部分组成,展现了佛祖一生的行迹。
禅境大观的顶部是娑罗穹顶,图案来源于佛陀涅槃时的娑罗树杈。穹顶采用了全覆盖的透光膜和灯光,可以营造出清晨的第一缕晨曦、正午热烈的日光、傍晚的彩霞和入夜的月光。
卧佛全长7.5米,采用不锈钢铸造,表皮仿以汉白玉材质。卧佛的造型借鉴于敦煌莫高窟158号窟中的卧佛塑像及其比例,面容庄严而慈祥,同时卧佛还能360度缓慢地旋转,象征佛陀的目光遍照无余。
剧场的南北两侧是两个禅境花园。南侧是象征佛陀出生的禅境花园,整体造型像一朵莲花,中间是一棵生生不息的无忧树。北侧是表现佛陀成道的禅境花园,中间是一棵永不凋零的菩提树,地上用黑白两色的砂石暗喻人世的混沌和佛光的纯洁。
舍利大殿
舍利大殿又称佛殿层,距离地面33米,在空间上涵括了地宫第1、2、3层,内外又可分为千佛殿与万佛廊,向人们集中呈现了一个神秘、殊胜的佛国世界。
千佛殿依照金刚界曼荼罗第四供养会设计而成,整座大殿共有佛、菩萨1343尊,再现了佛与菩萨相互供养的神圣场景。其中,大殿正中为象征大日如来的舍利大塔,大塔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为四方佛(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大殿墙壁上为慧门十六尊、八内外供养等菩萨。
舍利大塔通高21.8米,由塔刹、塔身、塔座三部分组成,造型灵感来源于佛教中的须弥山,设计采样于大报恩寺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以及敦煌莫高窟的中心塔柱,象征着清净庄严的华藏世界。
大塔塔刹的核心为水晶牟尼宝珠,象征着大日如来的三昧耶。宝珠下方是头顶宝珠、口衔璎珞的大鹏金翅鸟,象征着长寿和忠心。塔身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倒锥形的十三重相轮,象征佛教中的十三天;下部为景泰蓝覆钵,覆钵四周安放着四尊玉雕菩萨像。塔座也分为两个部分,上方塔厅呈四方八角形,上面雕刻着金刚杵、法轮、妙音鸟、狮子、圣象、莲花、卷草、山花蕉叶等佛教吉祥图案;塔厅四角供奉着四大天王青铜造像。塔座下方是由84片莲花瓣构成的圆形莲台,象征佛教的84000法门。
舍利大塔工艺精湛,塔身通体以锡青铜铸胎锻造,表面鎏金,塔内装饰运用了雕塑、錾刻、掐丝珐琅、水晶琉璃、宝石镶嵌等数十种传统工艺,结合激光投影等技术手段,融佛理与艺术于一炉,形制上精美绝伦,义理上庄严殊胜。
万佛廊是一条环形的回廊,共有两层(1、2层),每一层以若干佛龛墙与不同形式的壁画组合而成。整体按照十二生肖配本命八尊的方式构成,让人们能够于此找到自己的本命佛,以便供养。环廊内还展陈有脱胎制作的贤劫十六尊菩萨、宝石拼接的二十诸天、漆画制作的印度佛教文化故事以及佛陀本生故事瓷板画等。
舍利藏宫
舍利藏宫又称佛宝层,整体以暗色调为主,营造出庄重的氛围。由三厅一廊、藏宫大殿(舍利宝幢、拼画、四大菩萨)、参拜环廊三部分组成。这里既是珍藏佛祖顶骨舍利的神圣之地,又是信众礼佛参拜、静坐禅修的神秘空间。长廊长66米,根据六波罗密的供养内涵,即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布局,分别是香供厅、灯供厅、水供厅以及花供长廊。佛顶骨舍利长期供奉在藏宫大殿内。
大殿正中是舍利宝幢,宝幢通高7米,由幢顶、幢身、幢基三部分组成,装饰与细节无不展示着佛教文化的丰厚内涵。幢身内部是一座六角玲珑莲花宝塔,宝塔内使用密闭的玻璃宝函供奉着佛顶骨舍利,防火防爆,下方还装有恒温恒湿系统,以保证佛顶骨舍利供奉的最佳环境。宝幢周围是八幅举世无双的大理石拼画,由天然的大理石纹理拼合而成,表现出佛祖一生的行迹,即八相成道——白象入胎、太子降诞、踰城出家、六年苦修、降伏恶魔、菩提证道、初转法轮、双林涅槃。大理石拼画之间供奉着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世音和地藏。由德化白瓷烧制而成,瓷质细腻温润,色泽柔和,质感通透,完美展现出菩萨的庄严慈祥。藏宫大殿周围是一圈参拜环廊,每逢舍利公开瞻礼日,信众可以从参拜环廊瞻仰、参拜舍利。
佛顶前苑
佛顶前苑,牛首山2018年全新景点,以10万方自然山水和小品景观展现了牛首山深邃的多元文化。佛顶前苑作为通向佛顶寺、佛顶宫的重要通道,设置了天阙揽胜文化景墙、集贤桥、十牛图塑石假山、心铭墙、法融广场、心莲广场、停心湖、趣牛园以及晚红小径等15处观景节点。整体通过三个层次的景致——前景“蜓戏红莲水映天”,中景“雾起白虹飘玉带”,远景“寺宇山色有无中”构成一幅静谧秀丽的山林水墨画卷,尽显牛首山“隐秀”的环境气质。
天阙揽胜琉璃景墙,位于佛顶前苑入口的水景广场处,墙面主题画面用佛家七宝之一的琉璃描绘,左右两侧共有六幅,从左到右依次以“皇都二陵(南唐二陵)、幽栖凭虚(古幽栖寺)、仙窟道影(古佛窟寺)、牛首烟岚(古天阙山)、祖堂振锡(古祖堂山)、献花清兴(古献花岩)”六个文化作为主题并配以相关诗词,展现了牛首山深厚的佛教渊源及悠久的历史文化。
乐游台,总面积约80平方米,材质为漳浦青铺装加菠萝格铺装,部分铺装雕刻波浪纹,台面刻有“清清之水,游鱼自迷。”水底铺设鹅卵石,种植盆装睡莲及荷花,此处远观全景,烟岚叠嶂。
李瑞清是清末明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和字画鉴赏家。原籍江西临川,光绪年间中进士,并授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任江宁提学兼两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前身)监督(校长)。在李瑞清的悉心主持下,两江师范学堂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学府。
李瑞清先生对书法艺术有独到见解,真、草、隶、篆诸字体皆精,还善画山水人物,尤擅长古画鉴赏,被誉为“中国书法家五百年来第一人”。1920年8月初,李瑞清逝世,享年54岁。康有为曾致挽联,弟子胡小石、张大千等治丧,将他葬在牛首山东麓现址。因先生生前最喜梅花,胡小石曾在墓周边种植了300多棵梅花,形成一片雪梅岭。现在李瑞清墓的周边也遍植梅花,梅花象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契合先生提出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办学理念。2002年4月,值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该校和江宁区文化局共同对墓园进行修整,墓包为块石和混凝土砌筑,周长20米,墓底径2.1米、高1.3米。
晚红小径,是从佛顶前苑入口广场左侧通往拱桥南侧平台的一条游步道,全长约250米,左右两侧布满红枫,另有桂花、紫薇、国槐、落羽杉、黄连木、红叶石楠树、鸡爪槭、腊梅、高杆女贞等植物,步道内有多处景观小品,如石灯笼、石钵。晚红,取自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晚红亦作落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生命的循环,落红并非无情地离弃这个世界,而是为了溶入泥土,催生另一轮的绽放。“落红”看似无用,却可化泥护花,仍有它的价值和作用。世上万物均有两面性,关键在于观察的视角和自身价值。
集贤桥,因桥身刻有与牛首山相关的历代高僧及贤达名家的典故及其诗句而得名。全长约60米,桥身5拱,最高点与水面落差6米,连接着佛顶前苑东西两侧的交通,是前苑中最佳的观景点,南瞰东入口片区,北望佛顶寺和牛首东峰。桥头装饰有云纹狮子图,用来祈求平安吉祥;桥身的栏板采用如意云纹镂空雕刻,使得桥身更加透气、美观。两侧各有浮雕14幅,共28幅,左侧表现的是牛首山僧人的相关典故,右侧则是历史名人与牛首山的相关事迹,充分展示了牛首山的人文荟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牛图塑石假山,总面积约1193平方米,总长度约65米,材质为GRC塑石假山,前景水钵4个,面积约69.58平方米。塑石假山上刻有“十牛图颂”,“十牛图颂”为宋代廓庵师远禅师所作,廓庵师远禅师为南宋初时临济宗的禅师。反映了禅宗修行的整个过程,“十牛”是比喻人的佛性显现,十种不同的状态;“图”即以图显示;“颂”,就是用偈颂的方式,说明十牛图的含义及其中的道理。“十牛图颂”用十幅图画描绘牧牛的过程,以牧童比喻修行者,以牛比喻妄心,依次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
停心湖,湖水面积约16000平方米,湖水周长约787米,与吟龙湖湖水相连,贯穿于整个佛顶前苑中心。湖岸分三层:法融广场至拱桥:以湖中小岛与木栈道结合,错落有致、迂回曲折;跌水区域:以龟纹石配合高低错落的乔灌木,流水以瀑布、跌水、涧溪相结合;跌水至入口广场:此河岸线以圆润、平缓为主,让人由广场远眺,有空旷之感。所谓停心,即停下脚步,慢慢感受身边事物,感悟人生。
“暖风拂出万千红,孩童嬉戏乱迷踪”,趣牛园,总面积约为265平米,内有石牛五头,材质为芝麻黑花岗岩。内铺白沙,供孩童嬉戏游乐。
法融广场,内有法融伏兽雕塑,雕塑以法融坐像为主,周边有鹿、虎等动物,法融禅师坐像高度为2米左右,周边动物高1~1.2米,均采用紫铜制作,蒲团及禅石采用芝麻白石材。描绘出一幅“法融说法,群兽听禅”的场景,反映了牛头宗的创始人法融大师修行弘法的经典场景。
心铭墙,墙面总长约23米,墙高1.9米,墙面材质为汉白玉,采用阴刻的雕刻方式,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心铭》和《十小咒》全文。《心铭》禅宗牛头宗开宗立派的法融禅师所著,是禅宗一篇修行指南,收录于《景德传灯录》。《十小咒》主要由释迦摩尼佛、观世音菩萨、药师佛等佛菩萨所说。佛教中十小咒分为:“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咒、大吉祥天女咒”。咒语凝聚了十方三世众佛菩萨的很多功德能量,念诵十小咒可以修到很大的功德利益。
万物运行发展皆是禅。心莲,佛教语,出自南朝梁萧统《讲解将毕赋三十韵》:“意树登空花,心莲吐轻馥。”指心,即清净心,谓其清净如莲花。心莲广场占地5800平米,广场呈螺旋状地形地势,铺满纯粹干净的草皮,随坡形用石材嵌成水槽,配上卵石荡起水波,产生潺潺水声。周边的步道和台阶均采用真石材铺贴。中心独岛点缀一颗高开枝乌桕,乌桕高16米,树冠直径9米。一块干净纯粹的下凹草坪、一棵沧桑挺拔的高大乔木、一条螺旋不息的生生之水、一条朴实无华的上山之路。四个要素浑然一体,流水象征万物之源,向中心不断旋转的螺纹状象征轮回永不停息,如同万物生长的规律一般。配合佛顶寺庄严的建筑群落,构建出了寺庙前清净自然的场景,展现了远观峰峦叠叠,望行云片片,近看草树萋萋,听流水潺潺,景色令人陶醉。表达观者超然世外,远离红尘,与世无争的闲适高雅的情怀和精神追求。
牛头禅文化园
牛头禅文化园在宏觉寺遗址上建造。宏觉寺是牛头宗的发源地,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原名佛窟寺,又称弘觉寺,清代为避乾隆帝弘历名讳,改称宏觉寺。抗日战争时期,宏觉寺遭日军焚毁。牛头禅文化园核心景点弘觉寺塔,塔高45米,七级八面,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结构的砖塔。1956年在弘觉寺塔的地宫里出土的鎏金喇嘛塔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塔高0.35米,须弥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和“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题记。同时出土的还有玉瓶、金睡佛、青瓷罐等文物,现均收藏于南京博物院。而后,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派人对砖塔塔壁上题记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七十余条明清两代游人题记。1957年弘觉寺塔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莲剧场
中心为全铜铸造的释迦牟尼卧像,全长7.5米,表面仿以汉白玉材质,能360度缓慢地旋转,表现了佛祖宁静、安详的涅槃境界。当有演出时,卧佛缓缓降下,舞台、演员、16米高的莲花瓣伴随音乐、灯光、水雾从地下徐徐升起,观众走入其中,在声光电的效果下感受动人心魄的佛教文化气息。
文化活动
佛顶骨舍利瞻礼
根据佛顶骨舍利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非公开瞻礼日佛顶骨舍利不得瞻礼。但佛顶骨舍利每年都将于固定时间在佛顶宫千佛殿接受公开瞻礼。每年元旦、春节、国庆期间和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农历二月初八)、佛涅槃日(农历二月十五)、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佛成道日(农历腊月初八),有7次瞻礼机会。
“春来牛首 阅美东方”主题活动
牛首踏春是南京地区古老的民间习俗,每年春天,牛首山游人如梭,游客前往此地寻芳登高、祈福增慧、访古探幽,故而得名“春牛首”。牛首山踏春习俗滥觞于六朝,兴盛于明代,一直延续至今。2008年,“牛首山踏春习俗”被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春来牛首 阅美东方”文化活动,恢复“春牛首”马拉松群众性体育赛事。
“南京新民俗 牛首新年俗”主题活动
春节假期,江宁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新春氛围感拉满。景区连续八天持续举办“南京新民俗 牛首新年俗”系列主题活动,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节日盛宴。舞龙、舞狮、鼓舞等民俗表演,传递着浓浓年味。
馆藏文物
佛顶骨舍利是指佛陀或高僧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中,以释迦摩尼佛真身舍利最为殊胜。2010年6月12日,世界现存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真身舍利于南京盛世重光。作为佛教界无上圣物,佛顶骨舍利是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见佛舍利如见佛陀真身,其功德无量,有信念者观瞻舍利,即如佛在心中。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演化大师可政在宋真宗的支持下,于长干寺原址重建寺院和九级宝塔,将“佛顶真骨”安奉在真身塔的铁函内。2008年7月,考古人员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发现一处地宫,取出了长干寺真身塔的铁函。同年11月,考古人员从铁函内取出阿育王塔和大量文物。2009年5月,阿育王塔塔身开启,塔内分上下双层安放有两组金棺银椁。2010年6月12日上午9时15分,在南京栖霞寺,文物工作人员打开金棺银椁,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重现世间。2010年,经宗教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佛教和文物界研究同意,确定在牛首山遗址公园里建地宫安奉佛顶骨舍利。
2011年9月,完成《天阙藏地宫,双塔出五禅——牛首胜境》创意策划概念方案,确定了佛顶骨舍利安奉的地点与方式,距北宋高僧可政在长干寺真身塔内安奉佛顶真骨历时整整一千年。2015年10月27日上午,舍利迎请团从南京栖霞寺恭迎佛顶骨舍利到牛首山,并在佛顶寺大殿举行供佛法会,随后前往佛顶宫千佛殿举行供奉法会。上午11时,南京市牛首山佛顶广场举行了佛顶骨舍利供奉大典暨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开园典礼,国际佛光会会长星云大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祜巴龙庄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等108位高僧以及佛教四众弟子数千人出席并参加了此次供奉大典。佛顶骨舍利长期供奉于牛首山,堪称千载一时,殊胜十方。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11年9月,完成《天阙藏地宫,双塔出五禅——牛首胜境》的创意策划概念方案,目标是“打造世界佛教文化新遗产,再现当代建筑艺术新景观”。2012年9月16日,牛首山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10月27日,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正式供奉至牛首山佛顶宫内,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园。2016年,牛首山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1年7月12日,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委托第三方公司到牛首山林场,对森林养生步道建设项目进行验收。该森林养生步道位于祖堂山东天幕岭至西天幕岭段,全长1036米,以“亲近自然”为理念,突出“生态、休闲、健身”主题。2021年11月,东麓酒店地块内最后一处遗留房屋拆除完毕,牛首山完成重点项目东麓酒店用地范围内征迁“清零”任务。
保护
2021年1月,南京市发改委对牛首山东峰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项目进行核准批复。牛首山东峰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项目实施范围,东南至李瑞清墓,途径中华虎凤蝶保护区、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西北至东峰山顶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寻禅小径片区,项目范围为14.61公顷。该项目进行文物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包括遗址考古清理和勘探、文物保护与展示、文物防护与灾害防治等,涉及弥勒殿、兜率殿、文殊祠、舍身崖、地涌泉等处遗迹。此外,要进行生态修复及遗产资源活化,包括雪梅岭、中华虎凤蝶栖息地、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牛头禅院、朝天阙等重要节点及东峰片区外围区域;同时建设市政配套设施,包括栈道修复、照明工程、景观绿化及提升等。
牛首山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推进景区开发的同时,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加强景区内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并发现有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狗獾、野猪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活动踪影。
牛首山管理方会不定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如2022年3月,该义务植树主题是“实施林业增绿增效、促进绿色惠民富民”,活动选在隐龙山北侧区域进行,种植的树种四季常青,不仅起到山体护坡的作用,观赏价值也较高。牛首山百余名党员干部会不定期参与公益环保活动。如2022年7月,他们到牛首山景区外围3公里处,开展“山野拾荒”捡拾垃圾公益环保活动。
相关文化
儒家治道文化
牛首山也叫天阙山,天阙路也由此命名。相传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晋元帝想在皇宫外建造石阙,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宰相王导则认为国家政权初创,财力不足,不适宜建立双阙。王导请晋元帝出行,看见牛首山双峰对峙,便指着牛首山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晋元帝明白了王导的苦心,便顺水推舟取消了建阙计划,但天阙山的美名却因此流传了下来。“天阙”乃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不但有天人合一的大美,且彰显出儒家文化仁民爱物之“治道”精神,因而为后人所称道。
郑和海洋文化
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曾先后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之久,横跨印度洋,足迹遍及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非三十余国,航程达十万余里,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他对中国航海史和世界航海史的发展,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完善,中外经济贸易联系的促进,以及加强中外友好交往等方面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郑和也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永乐元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广修佛寺、布施刻经、积美行善,下西洋途中,每逢佛教国家就向寺院布施财物。永乐十年,郑和任南京监工官,奉帝命督造南京大报恩寺。宣德八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郑和的事迹也是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兼容并蓄的典型表现。
江南诗词文化
清明前后,江南草长、莺歌燕舞,牛首山漫山花开,姹紫嫣红,每年一度的浴佛节热闹非凡,善男信女云集牛首,金陵百姓倾城出游,踏青朝拜,素有“春牛首”之美誉。明代《牛首山志》记载:“由冬入春,则云日以后便多游客,自试灯至清明,无一日无至牛(首)山者。”更有“金陵多佳山,牛首为最”的说法。牛首山更以“牛首烟岚”、“献花清兴”、“祖堂振锡”名列“金陵四十八景”。
佛教文化
牛首山自古就是一座佛教名山,从南朝到唐有寺庙30多座。南朝梁代佛教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最集中之地就是牛首山,“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嵋并为圣道场地”,是唐代最负盛名的三大道场之一。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群贤毕至之地。相传牛首山为
文殊菩萨的冬宫,文殊曾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唐代宗因“梦牛首山辟支佛来见”,在此建七级浮屠,南朝高僧辟支和尚在此“立地成佛,上天为仙”,遂有辟支塔。牛首山南建有佛窟寺(今宏觉寺),唐代又添建弘觉寺塔。塔有碑,刻有碑文《牛首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为著名诗人刘禹锡所撰。据各类文献记载,牛首山从南朝起就与佛教产生深厚渊源,直至唐代达到顶峰,此后数千年牛首山主峰遗留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遗迹、遗物以及众多名人对牛首山的影响,对于佛教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法融所创的牛头一脉,在禅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影响深远。
重要事件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08:30-17:30,检票时间:08:30-16:30,景区入口:东入口、西入口,景点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宁丹大道18号。
成人票145起,学生票80起,老人票80起,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军人(相关)、消防救援人员、南京市医护人员来宁台胞等免费票。